薄层罩面沥青胶结料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薄层罩面 + 沥青胶结料 ; 参考:《公路》2017年06期
【摘要】:为薄层罩面实际工程选择适宜的沥青胶结料及专用改性沥青的开发研究,选用4种常用的沥青(高黏沥青、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布氏黏度、弹性恢复、动态剪切流变、沥青黏附性等试验,对比分析4种沥青路用性能。研究表明: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与NovaBinder标准进行选材时高黏沥青与复合改性沥青适宜于薄层罩面;除温度敏感性和与集料黏附性外路用性能皆为高黏沥青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高黏沥青综合性能优于只添加了橡胶粉或SBS改性剂的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和复合改性沥青,但价格昂贵,复合改性沥青较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刚满足NovaBinder标准要求且与高黏沥青性能差距较大;因此最终提出开发研究薄层罩面专用沥青时可将高黏沥青中组分与橡胶粉、SBS进行复合改性,在提高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的同时降低改性沥青成本。
[Abstract]:In order to select suitable asphalt binder and special modified asphalt for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thin layer covering, four kinds of asphalt (high viscosity asphalt, rubber asphalt modified SBS modified asphalt, rubber powder / SBS compound modified asphalt) were selected for penetration. Softening point, ductility, Brinell viscosity, elastic recovery, dynamic shear rheology, asphalt adhesion,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 viscosity asphalt and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are suitable for thin layer covering when selecting materials with Nova Binder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Except for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nd adhesion to aggregate, high viscosity asphalt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SBS modified asphalt rubber asphalt was used.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high viscosity asphal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ubber asphalt modified by rubber powder or SBS modifier, but the price is high. Compared with rubber asphalt and SBS modified asphalt, th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has been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but it has just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Nova Binder standard and has a big gap with high viscosity asphalt.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ompound modification of high viscosity asphalt and rubber powder SBS can be carried out to improve the road performance of asphalt binder and reduce the cost of modified asphalt.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闯民;李元元;邬镇伦;;热拌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AC-5及设计技术问题[J];公路;2015年10期
2 于庆革;田新宇;舒跃;;浅谈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公路;2010年10期
3 何春木;苏卫国;;NovaChip~技术试验路工程实践[J];公路;2007年11期
4 刘朝晖,沙庆林;超薄层沥青混凝土SAC-10矿料级配比较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1期
5 陈群,刘朝晖,廖济柙;石安高速公路薄层罩面的级配选择[J];公路;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凡奇;重载交通沥青关键指标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樊亚亚;经济型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王元元;表面能在评价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3 任海洋;高粘薄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刘月娇;橡胶沥青及其SMA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金康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拌薄层罩面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郭朝阳;废胎胶粉橡胶沥青应用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鄯晋龙;;Novachip超薄磨耗层设计施工及其性能试验[J];北方交通;2017年07期
2 赵东;田倩;;玻璃纤维超粘薄磨耗层层间抗剪强度影响因素[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7年03期
3 杨博;;基于GTM旋转压实参数的AC-13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7年02期
4 杜宇兵;柴明明;李雪毅;王蓝英;;薄层罩面沥青胶结料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2017年06期
5 姜培源;关永胜;张苏龙;周文;;高性能超薄铺装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7年05期
6 王小凤;徐磊磊;王进玺;;玻璃纤维超粘薄磨耗层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7年01期
7 裴晓梅;何宁辉;;彩色抗滑磨耗层EAP在山区公路应用中的路用性能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17年01期
8 李冰;;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年02期
9 葛琪;王颖;何岩;;寒区SMA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与性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6年05期
10 孙旭阳;;不同级配及结合料对沥青超薄层工作性能的影响[J];公路与汽运;201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希娟;SBS纤维改性沥青排水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周燕;应力吸收层结合料性能及其关键评价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明利;高性能沥青路面灌缝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韩吉伟;盐冻循环条件下沥青微观结构及流变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龙;寒冷地区橡胶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4 田孝旭;利用清洁制浆副产木质素钠和电石渣等原料创建改性沥青新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李关龙;SBS/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小龙;废胶粉/SBS双复合改性沥青及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贾永杰;基于表面能理论的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8 魏刚强;橡胶沥青大粒径沥青碎石路用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黄振;新型橡胶粉沥青结合料及沥青路面级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10 闫怀宇;沥青混合料抗拧搓松散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建国;张淑芳;王慧;穆勇攀;周伟其;;应力吸收层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13年06期
2 米峻;李爱国;王玉臣;周文谦;;AC-5沥青砂桥面防水粘结层施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3年02期
3 段跃华;;SAWI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薄层罩面中的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12年10期
4 任瑞波;常友功;耿立涛;王立志;;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评价[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段莹超;王辉;唐明明;;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J];公路与汽运;2012年03期
6 张娟;;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剪切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7 张东长;谭巍;;Superflex改性沥青在混凝土路面薄层罩面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2期
8 李兵;李闯民;;沥青混合料临界矿料间隙率试验分析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5期
9 王世彪;;温拌超薄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J];交通科技;2010年03期
10 李经业,尹受成,洪丰,贾士平;应用SAC抗滑表层技术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玲;沥青混合料热物性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陆晶晶;橡胶沥青性能影响因素与改性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黄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热物特性及测试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肖川;橡胶沥青及混合料高温性能与施工工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5 武立超;橡胶沥青在SMA中的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张文武;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7 游庆龙;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性能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曹贵昌;废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9 曹志远;沥青混凝土薄罩面层技术研究与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郭朝阳;废胎胶粉橡胶沥青应用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佩林;周进川;张肖宁;何演;;沥青胶结料低温拉伸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06年02期
2 吴少鹏;江承建;林俊涛;KIN Jenkins;朱祖煌;;老化沥青胶结料的疲劳特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年03期
3 郑晓光;麻旭荣;;高模量沥青胶结料评价指标的研究[J];上海公路;2014年02期
4 王利泉,谢素琴;彩色沥青胶结料的研究与应用[J];市政技术;2003年02期
5 田小革,郑健龙,张起森;老化对沥青胶结料常规指标的影响[J];石油沥青;2004年02期
6 张蓉;;川九路沥青胶结料的选择[J];西南公路;2004年01期
7 李新军;李立寒;;现场老化对沥青胶结料性能的影响(英文)[J];建筑材料学报;2007年02期
8 侯昭光;应荣华;黄国威;;旧路面回收沥青胶结料性能的试验分析与评价[J];北方交通;2010年06期
9 张育北;周世康;李锐铎;朱存贞;孙振阳;;温拌剂对沥青胶结料性能影响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李智慧;谭忆秋;;沥青胶结料疲劳性能研究现状分析[J];石油沥青;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少鹏;朱国军;陈筝;刘志飞;;基于实验室内沥青紫外老化流变学行为和特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曹庭维;吴少鹏;刘聪慧;张涛;;TPS改性沥青胶结料及其混合料的抗剪切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赵(亻黾);曹荣吉;;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张锐;黄晓明;赵永利;;新型沥青混凝土添加剂路孚8000的性能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子立;抗紫外线温拌沥青的研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2 陈培松;沥青胶结料与混合料复数模量模型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赵亮;浅色沥青胶结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4 向东;冷再生沥青胶结料试验方法及性能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7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8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