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隧道下穿既有双桥微差减振爆破方法
本文选题:浅埋隧道 + 下穿桥梁 ; 参考:《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大连地铁208标段,部分下穿魏台桥和西部大通道桥,影响里程为90 m。该区间为浅埋段且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拱顶距离桩基平均为2 m,最近处与桩基几乎贴合。采用非对称毫秒起爆的爆破方法,上部掏槽眼位布置在底下,以加大掏槽部位至桥桩距离和减小掏槽爆破对桩基的振动影响。扩槽眼和辅助眼采用左右交替布置,内圈眼和周边眼采用间隔布置,因爆破时差作用从而引起对桩底左右两侧产生不同的震波,达到对桩基更好的保护作用。采用非对称起爆方法的成功实践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意义。
[Abstract]:Dalian Metro 208, part of the underpass Weitai Bridge and the Western Grand Corridor Bridge, the impact mileage of 90 m. The section is shallow buried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complicated. The average distance from the tunnel vault to the pile foundation is 2 m, and the nearest section is almost close to the pile foundation. An asymmetric millisecond blasting method is used in which the upper cut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to increase the distance from the cutting position to the bridge pile and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effect of the cutting blasting on the pile foundation. The slotted hole and auxiliary eye are arranged alternately from left to right, and the inner ring and peripheral eye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blasting time difference, different shock waves are produc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pile bottom, so that the pile foundation can be better protected.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asymmetric detonation metho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72044,10972051,10902023,11272081)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12107)
【分类号】:U45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新民;;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桩工程的保护方案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2 薛里;施龙焱;孙付峰;;地铁浅埋隧道爆破开挖振动控制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3 马伟斌;付兵先;杜晓燕;郭小雄;史存林;;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施工变形分析及处理措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4 梁为民;王以贤;楮怀保;杨小林;;楔形掏槽炮孔角度对称性对掏槽效果影响研究[J];金属矿山;2009年11期
5 张辉;;暗挖隧道侧穿桥桩的初期支护措施及爆破控制[J];山西建筑;2012年3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虎;地铁钻爆法对既有桥桩基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宇;郭子雄;刘阳;;闽南农村房屋爆破振动损伤特征及防灾建议[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2 张宇旭;;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底层框架砌体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3 刘先锋;况龙川;孔凡林;杜清超;;爆破震动安全判据评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4 张凯;汪青松;黄素荷;;爆破振动测试在矿区的应用[J];安徽地质;2012年01期
5 赵新涛;刘东燕;黄海龙;;灰色关联分析在降低爆破地震效应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6 平琦;马芹永;徐晓核;;水库坝区竖井开挖爆破技术及振动测试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申玉生;高波;王志杰;孟凡君;;复线隧道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王成;高超;;市区暗挖轻轨车站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9 黄明利;孟小伟;谭忠盛;阮清林;;浅埋隧道下穿密集房屋爆破减震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10 倪永军;滕忻利;张雪峰;王万洪;;强夯地振动统计分析与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跃文;吴新霞;张慧;罗熠;;基于物联网的爆破振动无线监测系统[A];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1全国爆破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2 于祖康;吕远;王朝军;;福炼深水管沟爆破技术控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3 马宏昊;沈兆武;;深孔微差加强松动爆破整治危险山体[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4 苗胜坤;;爆破技术在抗滑挖孔桩开挖施工中的可行性浅析[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5 王晗忠;王宗起;;城区复杂环境中深孔控制爆破工程实践[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6 王志有;张可宝;李海波;许明清;张可玉;;城镇复杂环境下的深基坑控制爆破[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7 程才林;张洁升;查静枝;段冬生;李琦;;复杂环境下小高宽比楼房的爆破拆除[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8 肖文雄;;宁煤大峰矿羊齿采区硐室爆破起爆网路及网路试验[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9 张志毅;杨年华;刘世波;;地形高差对爆破振动衰减影响的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10 肖绍清;;厦门机场快速通道隧道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海霞;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判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新涛;城市岩体开挖爆破振动效应及安全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曲树盛;地铁车站在内爆炸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与破坏及地面振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谆;施工振动风险评估模型及专家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易长平;爆破振动对地下洞室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史秀志;爆破振动信号时频分析与爆破振动特征参量和危害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林大能;平巷掏槽爆破空孔尺寸效应及围岩频繁震动损伤累积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闫长斌;爆破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龚伦;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丹;爆源因素对爆破地震强度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鉴学升;隧道爆破对地面振动影响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路耀邦;关角隧道断层破碎带周边控制爆破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振洋;小波分析方法和HHT法在友谊隧道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秀光;双曲线型冷却塔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的动态仿真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范腾飞;复杂条件下小间距岩石隧道的钻爆施工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亮亮;山岭浅埋隧道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现场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肖刚;岩体冒落诱发冲击振动特征及其动力响应机理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雷涛;采动卸荷下连续开采诱导放顶动力响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罗正;城市浅埋大跨隧道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刘高;深部大规模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与灾害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洪军 ,孙树林 ,吴绍明 ,裴红岩 ,苑明文;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2 朱正锋;陶学梅;谢弘帅;;基坑施工对运营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林从谋;杨林德;崔积弘;;浅埋隧道掘进爆破振动特征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4 杨永平;周顺华;庄丽;;软土地区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近接桩基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学滨;潘一山;李英杰;;围压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松动圈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陈晓斌;张家生;尹志政;;城市隧道爆破振动测试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7 楼晓明;郑俊杰;马建军;蔡路军;;隧道微差爆破振动速度及应力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8 付文生;夏斌;罗冬梅;;盾构隧道超近距离穿越对桩基影响的对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9 李庭平;沈水龙;姜弘;;下穿式盾构泥水压力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10 平琦;马芹永;徐晓核;;水库坝区竖井开挖爆破技术及振动测试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大能;平巷掏槽爆破空孔尺寸效应及围岩频繁震动损伤累积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有为;地下洞室的几何性质对松动圈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岳广学;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效果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赵晓勇;软岩隧道钻爆法施工扰动范围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夏峰;地下洞室围岩松动圈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曲忠伟;岩石爆破中炸药爆炸应力波分布的测试与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登根;穿越火车站候车厅的浅埋隧道控制爆破[J];爆破;2004年04期
2 李俊桢,杨年华 ,刘世波;城区浅埋隧道弱振动快速爆破掘进技术[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年03期
3 黄茂松;张宏博;陆荣欣;;浅埋隧道施工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8期
4 张宏博;黄茂松;王显春;庄纪栋;;浅埋隧道穿越建筑物桩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5 陶西贵;梁龙喜;隋宾;;浅埋隧道施工爆破震动控制[J];公路交通技术;2007年06期
6 韩玫;;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浅议[J];北方交通;2007年12期
7 孙国庆;;浅埋隧道开挖对地层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6期
8 邓沿生;肖朝昀;涂帆;;集美大桥下穿越机场浅埋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福建建设科技;2011年01期
9 杨利民;胡建华;周科平;和礼红;;城市浅埋隧道施工过程变形规律[J];土工基础;2011年02期
10 曹盈;;浅谈大跨度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术[J];才智;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智;田野;;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浅议[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浮声;李立新;万明富;;大跨度浅埋隧道开挖与支护技术[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高文学;魏鹏巍;李志星;邓洪亮;颜鹏程;侯炳晖;;浅埋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与监控分析[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和林;张搢;;铁路浅埋隧道抗震缝的设置[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5 杨年华;李俊桢;刘世波;;浅埋隧道敏感地段爆破掘进技术[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周凤亮;谭凤安;孙金涛;;城市浅埋隧道控制爆破技术[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7 卓越;王Y"恕;[kWav;;浅埋隧道下穿浅基础建筑物注浆保护技术[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迎超;尚岳全;李焕强;申永江;;浅埋隧道出口塌方机理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伟锋;毕俊丽;;软岩浅埋隧道施工工法比选[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焰;伍永胜;;岩溶地区城市地下浅埋隧道工程技术研究[A];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四届获奖工程专栏[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陈树青 通讯员 尤春颖 史少龙;我国首座严寒地区大跨浅埋隧道获国家级工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2 本报通讯员 邓昆伦 王立武 王浩然;创新在延伸[N];人民铁道;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孝君;浅埋隧道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项志敏;浅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罗伟;浅埋偏压隧道稳定性分析及其可靠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童磊;软土浅埋隧道变形、渗流及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民;浅埋隧道爆破开挖与监控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2 胡文亮;浅埋隧道抗震特性能量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3 耿铭;地震动作用下浅埋隧道结构响应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4 牛淑慧;安晋浅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及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贺;浅埋隧道施工影响下含空洞地层失稳破坏模式及演化规律[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胡志方;公路工程中浅埋隧道设计与计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高伟;城市浅埋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及对群桩的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孟小伟;浅埋隧道下穿密集民房爆破减震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小旺;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仿真分析[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张标;各种不利因素下浅埋隧道稳定性的上限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06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0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