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车流运行动态特性及其模型

发布时间:2018-06-13 19:16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 分子动力学 ; 参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年04期


【摘要】:车辆跟驰行为受前导车和道路环境等的影响,将车辆抽象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于分子动力学构建相互作用势函数,建立基于相互作用势函数的分子跟驰模型.采集试验路段不同点位的交通流样本,从视频中获得所需数据,并对加速度波动特性进行分析.将车辆运行状态分为常态行驶,起动加速和减速停车3种,根据实测交通数据对3种车辆运行状态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同时对分子跟驰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经典GM模型,分子跟驰模型稳定性更好,对实际交通状态拟合程度更高.
[Abstract]:The car following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 leading vehicle and the road environment, abstract the vehicle into interacting molecules, construct the interaction potential function based on the molecular dynamics, and establish a molecular following model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potential fun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ctuation are analyzed. The running state of the vehicle is divided into 3 kinds of normal driving, starting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ng parking.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traffic data, the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3 vehicles are calibrated and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molecular following model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molecular following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classic GM model. The fitting degree of the actual traffic state is higher.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31,51678320)~~
【分类号】:U4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严波;;浅谈质量流量计在化工测量氢气方面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08期

2 杨国华;实现化工自动化必须因地制宜选择测量仪表[J];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彭涛;廖俊必;申勤;黄丹平;;基于虚拟仪器的质量流量计相位差测量[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6期

2 叶林;周弘;张洪;张杰;;相位差的几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分析[J];电测与仪表;2006年04期

3 吴俊清;基于虚拟仪器的相位差测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张海涛,任开春,涂亚庆;科氏质量流量计相位差的一种高精度估计方法[J];传感器技术;2005年03期

5 沈贵锐,梁明华;双涡轮质量流量计流动理论模型[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4年05期

6 李彦林,梁新连;影响质量流量计准确度的因素及解决办法[J];计量技术;2004年08期

7 杨永娟;涡轮流量计设计准则的探讨[J];计量技术;2001年03期

8 孙丹,胡福根;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在高粘度液体流量测量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1997年05期

9 韩文卿,孙良玉;涡轮流量计测量误差分析[J];测控技术;1995年02期

10 王兴才;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原理和应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友进;准分子动力学[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韩旭;田建辉;龙述尧;吴恒安;谢根全;;有限元和分子动力学结合的纳米梁研究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窦晓鸣 ,曹庄琪 ,赵海鹰;近场光学中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以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摘要)[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刘宁,朱岳,王孝珍,庞世瑾;拖动条件下气体分子动力学的微观理论[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2年01期

5 史波,梁新刚;超晶格材料内部热流传递的分子动力学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6期

6 李家鹏;毕可东;陈云飞;陈敏;王柱;;纳尺度通道中氯化钠溶液黏度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3期

7 康英永;吕守芹;霍波;龙勉;;利用力致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剪切流场[J];医用生物力学;2009年S1期

8 李卓谡;赵玉洁;贾晓娜;张丽荣;;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技术进展[J];机械管理开发;2008年02期

9 安栋;郭欣;郑楚光;;微孔无定形碳分子动力学建模及吸附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3期

10 唐玉兰;胡适;王东旭;赵健伟;梁迎春;董申;;纳米工程中大规模分子动力学仿真算法的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英永;吕守芹;霍波;龙勉;;利用力致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剪切流场[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志勇;刘海燕;施蕴渝;;分子动力学与粗粒化模型相结合提高采样效率的方法[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李春华;孙庭广;陈慰祖;王存新;;谷氨酰胺结合蛋白与谷氨酰胺结合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周圆兀;;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酶柔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徐昌建;李德昌;季葆华;;蚕丝蛋白β片结构破坏动力学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李有勇;侯廷军;;聚乙二醇修饰的树枝状聚合物用于药物传递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王传奎;孟庆田;;超强超短脉冲激光场下分子动力学行为的含时理论研究[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梁中洁;石婷;朱维良;罗成;蒋华良;;沉默调控因子SIR2酶催化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高凤凤;苑世领;;泡沫破裂机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10 袁泉子;赵亚溥;;微柱阵列亲液表面的润湿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蛋白质的分子动力学基础[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QCDoC上研究 分子动力学[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Tekalign Terfa Debela;金属熔体凝固和形核过程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孔红艳;单分子层荧光薄膜结构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于洪雨;高压下叠氮化铵和硝酸铵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于影;微纳流动和电池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杨华;活性聚合物热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赵奎文;水通过纳米通道传输行为及物理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陆中s,

本文编号:2015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15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