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量纲法的应变软化围岩的逐步位移法解析
本文选题:隧道 + 无量纲分析 ; 参考:《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基于Brown等提出的应变软化模型及逐步应变计算方法,采用无量纲分析法,获得基于Mohr-Coulomb准则下的应变软化围岩的应力及位移场分布的无量纲解。与已有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基于无量纲法的逐步位移法求解软化围岩应力与位移是准确有效的。对支护力及残余区控制系数的影响分析表明:支护力和残余区控制系数的增大会减小围岩塑性区范围。该结论可为隧道支护力大小的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ain softening model proposed by Brown et al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progressive strain, the dimensionless solution of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 distribution of the strain-softening surrounding rock under Mohr-Coulomb criterion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dimensionless analysis method.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ith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accurate and effective to solve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of softening surrounding rock by using the step displacement method based on dimensionless method.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supporting force and residual control coefficient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supporting force and residual control coefficient will reduce the range of surrounding rock plastic zone. The conclusion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unnel support force.
【作者单位】: 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523)
【分类号】:U4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水林;郑宏;刘泉声;郭明伟;葛修润;;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2 赵启林,王景全,孙宝俊;考虑材料应变软化的弹塑性有限元解法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05期
3 K.赫格;魏汝龙;;应变软化粘土的有限单元分析[J];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3年S2期
4 郭瑞平,李广信,阪上最一;土的应变软化模型及其在边值问题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8期
5 赵启林,牛海清,卓家寿;应变软化材料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进展[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6 刘杰民;;二元扰动有限元法和应变软化材料的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7 吴玉忠;岩石应变软化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8 张强;王水林;葛修润;;圆形巷道围岩应变软化弹塑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9 Dimitri A.Grivas;Robin N.Chowdhury;王浣;;在应变软化土中“φ=0”的概率统计稳定分析[J];江苏水利;1986年01期
10 钱觉时,王智,罗晖;混凝土应变软化关系及其确定[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启林;吴天寿;卓家寿;;考虑材料软化特性的结构分叉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黄磊;卢义玉;夏彬伟;贾亚杰;黄飞;;深埋软弱岩层钻孔围岩应变软化弹塑性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3 张崇厚;刘西拉;;多轴受压状态下混凝土的宏观裂缝与应变软化行为[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1990年
4 郭瑞平;李广信;阪上最一;;土应变软化性状的弹塑性模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徐嘉谟;;等距性断裂形成条件和机理的研究[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立宁;基于应变软化理论的顺层边坡失稳机理及局部破坏范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学滨;应变软化材料变形、破坏、稳定性的理论及数值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飞;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岩石应变局部化数值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侯晨;新城金矿5#矿体-536m采矿巷道围岩稳定性监测与模拟[D];东北大学;2013年
3 张亮;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乐巧丽;应变软化土坡的稳定性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5 汪海博;应变软化模型在浅埋土质隧道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念;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三维边坡应变软化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7 李凯;基于应变软化的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与三维可视化建模[D];重庆大学;2016年
8 张新全;考虑应变软化的锚板承载力大变形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符新军;饱和粉土质砂应变软化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李正立;考虑损伤及应变软化特性的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21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2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