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基于概率的实用抗震性能设计框架
本文选题:公路桥梁 + 抗震性能设计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9期
【摘要】:针对公路桥梁提出实用的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框架。在该框架中,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同一地震区不同抗震设防类别桥梁遭遇的地震危险性不一致的问题,建议设计基准期统一取为100 a,取超越概率分别为86%,19%,10%和4%的4级设计地震动水平;考虑桥梁震后预期将发挥的使用功能,将其抗震性能水平按正常通行、有限通行、应急通行和禁止通行等功能要求相应地划分为4个等级;抗震性能目标规定为在给定设计地震动水平下结构超过规定的抗震性能水平的条件概率,以期解决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长期没有规定预期的可靠度的问题;采用一次二阶矩法,建立基于需求-能力系数的抗震性能设计的极限状态方程,该方程同时考虑结构地震需求和抗震能力的不确定性。按照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框架,结合设计算例演示其设计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框架可实际应用于公路桥梁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
[Abstract]:A practical s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framework based on probability is proposed for highway bridges. In this framework, the seismic hazard of different seismic fortification types of bridges in the same seismic area in the current code of our country is not consist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 period of design should be taken as 100 a, and the design ground motion level of magnitude 4 of 10% and 4% of the transcendental probability should be adopted, respectively; considering the expected use function of the bridge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 of the bridg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normal passage and the limited passage.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such as emergency passage and forbidden passage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ades accordingl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bjective is defined as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exceeding the specified 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 under a given design ground motion level,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target of highway bridges in our country has not stipulated the expected reliability for a long time, the limit state equation of as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based on the demand capacity coefficient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first-order second-order moment method. The equation takes into account the uncertainty of seismic demand and seismic capacity.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framework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process is demonstrated with a desig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sign framework can be applied to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 based on probability.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3514110003)~~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海燕;易伟建;;基于位移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2 孙颖;卓卫东;房贞政;;规则桥梁抗震性能水准的定义及其量化描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5期
3 吕大刚;贾明明;;钢框架结构基于变形可靠度的全概率抗震设计[J];工程力学;2011年05期
4 卓卫东;曾武华;;公路规则桥梁实用概率地震需求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辉腾;李强;蔡宗文;危福泉;;厦门常规土动力特性的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吴臻旺;郑凯锋;苟超;刘鹏;;公路钢箱梁正交异性板桥面国内外规范荷载作用局部应力计算与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陈亮;章劲松;;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4 陈庆;项宗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5 陈亮;章劲松;;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6 张彬彬;曹万林;王海城;张建伟;;加固后的双曲拱桥承载力评估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7 杨爱武;;连拱拱桥结构设计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周宏庚;马巍;沈小璞;;合肥市重要公共建筑震害预测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李凡;苏杰;;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吊箱三维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田帅;叶洪伟;高树山;费世江;;桥面铺装铁尾矿和炉渣隔热性能试验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之潜,李树桢,孙萍舜,李福成,李玉宝;结构抗震的可靠度与位移控制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2年02期
2 高小旺,鲍霭斌;地震作用的概率模型及其统计参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1期
3 高小旺,鲍霭斌;抗震设防标准及各类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小震”与“大震”的取值[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9年01期
4 王光远;抗震结构最优可靠度的决策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9年03期
5 罗奇峰,谢礼立;世界抗震设计规范发展趋势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年03期
6 欧进萍,段宇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分析与优化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1期
7 刘伯权,赖明,白绍良;地震作用下剪切型结构的可靠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1期
8 王光远,朱靖华;地震作用下串、并联工程系统中结构失效相关性的近似处理[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4期
9 欧进萍,何政,吴斌,邱法维;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10 卓卫东,范立础;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西林,李俊兰;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2 朱晓东,冯晓峰,李勇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3 方晓铭;吴芸;王旭峰;;一种改进的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4 张鑫;梁猛;赵考重;;配筋灌孔速成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雍承鑫;;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振华;;基础隔震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J];北方交通;2009年10期
7 金恩平;王秀丽;吴长;;刚度分布对复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8 贾明明;吕大刚;张素梅;蒋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设计[J];工程力学;2010年S2期
9 陈万山;杨德健;;局部配筋对页岩空心砖墙体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10 贾连光;李庆文;孙宏达;;扩高比对蜂窝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7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董军;吉小萍;;两类新型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王庆;市政设施抗震性能须加强[N];中国建设报;2008年
9 李根梅;要让群众住上抗震性能好的新房[N];固原日报;2008年
10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冯宝锐;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点转角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10 戴金华;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冬豹;输变电电气设备典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曙光;西部农房抗震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伟;新型轻质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敏仕;煤气化高层工业厂房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程琪;玻璃纤维网增强复合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邹磊;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田浩;某平面L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8 苏志德;外套增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万山;带缝空心保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10 王磊;基于Pushover方法对改造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6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2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