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防护工程的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建筑废弃物 + 道路防护工程 ; 参考:《扬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内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许多房屋建筑物、道路及其他构筑物被拆除,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危害,与此同时,道路防护工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泥混凝土砌块,生产这些砌块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集料。因此,将建筑废弃物用于道路防护工程中,已成为目前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本研究是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废弃物用作粗骨料、细骨料以及掺合料的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试验,实现最大化地将建筑废弃物取代天然材料的可能性,为建筑废弃物用于道路防护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将粒径范围为5-15mm和15-31.5mm的建筑废弃物粗骨料按照质量比3:2复掺天然粗骨料,测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建筑废弃物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少,当建筑废弃物粗骨料取代率达到50%左右时,掺建筑废弃物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出现突变。通过将建筑废弃物磨细粉作掺合料取代水泥,同等取代率下对比建筑废弃物磨细粉与粉煤灰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建筑废弃物磨细粉的水泥胶砂前期强度优于同等取代率的粉煤灰水泥胶砂,但后期没有粉煤灰的激发效果。在再生混凝土中建筑废弃物磨细粉掺量在10%以内时,不仅能使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值,而且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一定的提高。根据道路防护工程砌块强度要求,参照掺建筑废弃物的再生混凝土性能分析表推荐三种掺配比例,使建筑废弃物在道路防护过程中最大化的利用。结果表明:建筑废弃物用于道路防护工程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能解决天然资源过度开采,造成资源紧缺的问题,又能解决城市建筑废弃物占地二次污染等问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建筑废弃物用于道路防护工程将会产生可观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 many buildings , roads and other structures have been removed , resulting in a large amou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 which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7.1;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治宪;钱华懋;;建筑废弃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建筑经济;2008年07期
2 ;重视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J];商品混凝土;2009年03期
3 ;两会代表提出对建筑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提案[J];商品混凝土;2009年04期
4 谭晓宁;侯学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及产业发展探析[J];建筑经济;2009年12期
5 李景茹;米旭明;丁志坤;王家远;;新建工程建筑废弃物产出水平调查分析[J];建筑经济;2010年01期
6 谢曦;;赴日本、韩国考察建筑废弃物再利用[J];砖瓦世界;2012年03期
7 谢曦;滕军力;;日韩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经验值得借鉴[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12年02期
8 朱姣兰;李景茹;;施工人员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意识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2年02期
9 何琼;胡鸣明;竹隰生;;重庆新建住宅工程建筑废弃物产生率实证研究[J];施工技术;2012年21期
10 晁罡;陈丹;张丹;;城市建筑废弃物信息平台建设状况调查及相关建议[J];建筑经济;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之杰;吴少鹏;刘杰胜;;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2 赵之杰;吴少鹏;刘杰胜;;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黄海;;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及综合利用[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4 ;深圳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5 王武祥;宋颖;;混合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研究[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庆帅;冀志江;王静;;建筑废弃物在轻质隔声墙板中的应用[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7 李跃峰;;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探讨[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梦元;;关于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A];中国砂石协会2012年年会“砂石行业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邓寿昌;李婉君;;建筑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现状-法规建设-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再生资源的效益分析[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邓寿昌;王正平;张学兵;张新胜;余方;;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卢博林;加大建筑废弃物减排利用 实现社会自然“和谐双赢”[N];深圳商报;2009年
2 记者 杨阳腾;深圳出台建筑废弃物减排利用条例[N];经济日报;2009年
3 陈南;深圳出台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N];中国建材报;2009年
4 记者 杨阳腾;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在深圳投产[N];经济日报;2010年
5 记者 王慧琼;两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投产[N];深圳特区报;2010年
6 崔娜 王世锋 记者 代桂云;让建筑废弃物变废为宝[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 刘兴利;尽早尽快把建筑废弃物纳入循环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孙富强 邱业勇;加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N];联合日报;2010年
9 广东建设报记者 张远铭 通讯员 苗百超;建筑废弃物面临无处栖身[N];广东建设报;2011年
10 ;吉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新政策[N];中国建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晓宁;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景矿;建筑废弃物管理成本补偿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佳文;珠三角地区建筑废弃物调研与对策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志红;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政道;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设计阶段建筑废弃物减量化效果评估[D];深圳大学;2013年
4 吴金闯;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综合管理系统仿真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5 张百慈;广州市建筑废弃物水上运输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赵静茹;绿色生态视角下建筑废弃物管理体系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7 杨婷婷;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建筑废弃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杨钊;道路防护工程的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9 袁远;机械力化学改性粉状建筑废弃物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喜;建筑废弃物粉尘的活化与制备轻质建材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4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7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