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沥青路面表面特性对降噪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5 01:30

  本文选题:降噪 + 沥青路面 ; 参考:《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工具也逐年增多。截至2013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已达435.62万公里,而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已达12 670.14万辆。这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交通噪声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路面表面构造的合理设计来降低道路交通噪声,便成为行业内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搜集国内外降噪沥青路面相关资料的前提下,从沥青路面表面特性这一角度出发,研究何种指标对降噪有最直接的影响,供路面的降噪设计参考。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典型沥青路面的降噪性能优劣(OGFC路面超薄磨耗层NovachipSMA路面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后续的室内试验提供理论依据。再通过传统轮胎-路面噪声检测方法与驻波比法试验的对比,初步得出驻波比法试验可以反映路面表面状况与噪声之间的关系。通过4种典型沥青路面混合料(AC-13C、SMA-13、Novachip-10、OGFC-13)的驻波比试验,进一步分析了驻波比法测试噪声的可行性。最后针对SMA-13的吸声系数反常情况以及薄层抗滑层路面的驻波比法试验分析,得出了驻波比法试验仅能反映路面表面特性对降噪的影响,而无法反映路面结构强度对降噪的影响。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着重对沥青路面表面特性相关指标与吸声系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沥青路面构造深度与噪音强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即构造深度与吸声系数均值的拟合关系为:y=0.1014x+0.0725。并可得出结论:从沥青路面表面特性这一角度来看,构造深度的大小对于降噪确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若考虑降噪因素,可进行驻波比试验进行参考,但须是在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相差不大情况下;从降噪角度出发设计路面时,在各项指标允许范围内,应适当加大路面的构造深度,或者通过各项措施减小路面的结构的刚度(如加大油石比、掺入纤维稳定剂或采用橡胶沥青等)。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vehicle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y the end of 2013, China had 4.3562 million kilometers of roads and 126.7014 million civilian vehicles. This has greatly promo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raffic noise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Therefore, how to reduce the road traffic noise through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pavement surface structure has become a more concerned problem in th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on the premise of collecting relevant data of noise reduction asphalt pav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pavement, this paper studies which index has the most direct influence on noise reduction,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road surface noise red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noise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typical asphalt pavement (ordinary dense gradation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of NovachipSMA pavement) is obtain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bsequent laboratory test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tire and road noise detection method and the standing wave ratio test, it is preliminarily concluded that the standing wave ratio test can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vement surface condition and the noise. Based on the standing wave ratio test of four typical asphalt pavement mixtures (AC-13C SMA-13 Novachip-10 OGFC-13), the feasibility of noise measurement by standing wave ratio method is further analyzed. Finally, aiming at the abnormal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SMA-13 and the standing wave ratio test of thin layer pavem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anding wave ratio test can onl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pavement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n noise reduction, but can not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pavement structure strength on noise redu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analyz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depth and the noise intensity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The fitt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of structure and the mean value of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0. 1014x 0.0725.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pavemen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pth of structure has the most direct effect on noise reduction. 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that if noise reduction factor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mixture mix ratio design, standing wave ratio tes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ut if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asphalt mixture is not different, when designing road surface from the angle of noise reduction, The structural depth of pavement should be increased properly within the scope of each index, or the stiffness of pavement structure should be reduced by various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ratio of oil to stone, adding fiber stabilizer or rubber asphalt etc.).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6.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3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4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5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7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8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9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10 关书敏;;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铺就通车[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4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5 周瑞华;“衡大高速”沥青路面“就地再生”[N];衡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荣磊 春燕;我省要求40%沥青路面循环利用[N];新华日报;2011年

8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川;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陈尚江;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7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关彦斌;大孔隙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罗辉;沥青路面粘弹性响应分析及裂纹扩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丹妮;不饱和聚酯树脂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崔慕源;新疆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98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98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