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BG宏应变技术的桥梁挠度监测方法及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挠度 + 光纤布拉格光栅 ; 参考:《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国是桥梁大国。自古以来,桥梁就是交通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桥梁从施工至运营过程中始终受到自然环境和交通荷载等作用。这些因素会对桥梁造成一定的损伤,直接影响其适用性与耐久性。严重的还会造成桥梁主体结构的破坏,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桥梁灾害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目前传统的一些桥梁健康监测都有一定的弊端,经专家学者们的大力研究与探索,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出现在桥梁健康监测领域中,一经发现,它就以轻质柔软、精度高、稳定性好,抗电磁干扰,抗飘零等优越性能为广大专家们所接受。本文将传统的点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发展成光纤布拉格光栅宏应变传感器,经试验证明,光纤布拉格光栅宏应变传感在实际中能准确测量出桥梁结构的结构反应。基于此,本文对光纤布拉格光栅宏应变传感做了如下研究:(1)阐述了本文课题的背景及其意义,以及光纤布拉格光栅宏应变传感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和一些国内外的工程实例;(2)介绍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宏应变传感器的健康监测框架系统设计,从桥梁的分类,到监测系统的分类,再到监测内容的分类与其运用的公式及原理。(3)针对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对FBG宏应变传感器的结构监测做了详细研究。(4)针对一座典型的梁式桥,取其中混凝土T型简支梁做监测试验。通过对梁进行8个单元划分,用平行拓扑的分布方式在各单元布设传感器。在对桥梁的曲率进行测量的基础上,再进行桥梁的挠度测量。(5)做了混凝土T型简支梁的模拟,依据经验与实际情况,将标距分别定为0.1米,0.2米与0.3米。再将测得的挠度与LVDT测得的挠度做了对比分析。
[Abstract]:China is a big bridge country. Since ancient times, brid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ffic line,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The bridge is always affect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raffic load from construction to operation. These factors will cause certain damage to the bridge and directly affect its applicability and durability. Serious damage to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bridge will cause serious impact 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Therefore, it has important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benefit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nalyze bridge disasters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At present, some traditional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has some drawbacks. Through the great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 appears in the field of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Once found, it is light and soft, with high precision. Good stability,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ti-floating and other superior performance for the majority of experts accepted. 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point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 is developed into a fiber Bragg grating macro strain senso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ber Bragg grating macro strain sensor can accurately measure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in practice. Based on this, the following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fiber Bragg grating macro strain sensing: (1)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sis are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macro strain sensor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ome engineering exampl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lso given. (2) the design of FBG macro strain sensor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then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onitoring content and its application formula and principle. (3) aiming a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 The structure monitoring of FBG macro strain sensor is studied in detail. (4) for a typical beam bridge, the concrete T-type simply supported beam is selected for monitoring test. By dividing the beam into eight elements, the sensors are arranged in each unit in parallel topology. On the basis of measuring the curvature of the bridge, the deflection of the bridge is measured. (5)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ncrete T-type simply supported beam is don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distance is determined to be 0.1m 0.2m and 0.3m respectively. The deflection measured by LVDT is compared with that measured by LVD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四荣,谭敏峰,郭明金,宋显辉,李卓球;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横向效应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2 饶春芳;张华;冯艳;肖丽丽;叶志清;;镍金属保护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处理及高温传感[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9期
3 刘建胜;张晶;李昕;;全同光纤布拉格光栅单纤复用能力的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1年05期
4 孙凤兰;章勇勤;黄海波;;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分析仪[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年12期
5 李文宏,杨振坤,夏建生;光纤布拉格光栅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测试技术;2003年01期
6 张磊;莫德举;林伟国;韩杏子;;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特性与实验研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年04期
7 曾山;叶险峰;;超声波作用下的光纤布拉格光栅频谱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刘丰年;李娜;果鑫;张文平;徐勇;张笛;;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分析及其剥层算法重构[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杨淑连;何建廷;魏芹芹;盛翠霞;宿元斌;申晋;;强度调制的光纤布拉格光栅磁场传感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3期
10 胡志新,张桂莲,张陵,王宏亮,刘颖刚;基于薄壁应变筒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传感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鸿强;苗长云;陈弘达;习江涛;张诚;于晓刚;王瑞;张美玲;刘宏伟;;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智能服装人体测温模型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斌;李毅;胡双双;蒋群杰;;双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锁定器的设计与制备[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潇;苟怡;;光纤布拉格光栅称重系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姜碧强;赵建林;秦川;江维;樊帆;黄钊;;基于倾斜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浓度变化过程测量[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高庆;朱永;夏哲;张洁;陈伟民;;光纤布拉格光栅的通用组件化封装与温度调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窦小宁;葛海波;王平;;光纤布拉格光栅反射偏振相关损耗特性的研究分析[A];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宋民青;侯尚林;张保侠;黎锁平;刘延君;;光子晶体光纤布拉格光栅慢光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姚海凤;辛丽;宋瑛林;;级联光纤布拉格光栅光谱特性[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耀;韩正英;高业胜;;高精度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测试系统[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纪周;张晨;由静;;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计在TBM掘进中的监测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忠扬;微纳光纤功能化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金亮;高峰值功率脉冲主振荡功率放大光纤激光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珂;光纤IOFDR分布温度传感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伟;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黄馨月;基于薄芯光纤模式干涉的氨传感器制备与传感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冯定一;新型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7 田丰;微纳光纤直写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吕昌贵;光纤布拉格光栅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及其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任文华;智能光纤传感网络中关键器件的研制和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赵平;基于微纳光纤的无源微小光学器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沛;光纤布拉格光栅动态响应特性的计算和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梁久灿;基于FBG的任意波形产生器及其梳状光源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艳;基于FBG的动态测试及其在人工皮肤中的初步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程;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电镀镍应力在线监测[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付婷;带温度补偿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传感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牛文谦;应用于能源领域的光纤光栅传感器设计及其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孙英明;基于啁啾调制信号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窦金林;宽频带光纤声波传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吴雪梅;普通拉锥光纤及其优化光纤环镜滤波器特性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10 佘骏宽;分布式传感光纤与土体界面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7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0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