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压连拱隧道结构荷载计算及监测分析
本文选题:偏压连拱隧道 + 改进荷载-结构法 ; 参考:《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依托工程实例,基于双塌落拱假定,并考虑偏压地形产生的地层推力对连拱隧道衬砌结构造成的影响,建立改进的结构-荷载模型进行偏压连拱隧道衬砌结构荷载计算,并与地层-结构模型以及监测数据比较,得到改进的结构-荷载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隧道周边围岩状态较差,隧道开挖可能引起边坡滑移的情况下,改进的结构-荷载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隧道结构的危险位置,适用性较好;对于围岩条件较好或者偏压地形作用不明显时,计算结果相比地层-结构模型以及实测数据更安全。
[Abstract]: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based on the double collapse arch hypothesis, and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formation thrust of the bias terrain on the lining structure of the continuous arch tunnel, an improved structure load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load of the lining structure of the bias arch tunnel, and the improved structure load model is obtain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model and the monitor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structure load model can well predict the dangerous position of the tunnel struc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surrounding rock surrounding the tunnel is poor and the tunnel excavation may lead to the slip of the slope.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model when the surrounding rock conditions are better or the bias terrain is not obvious. And the measured data are more secure.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4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科技基金(RC1250)
【分类号】:U4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为成;王飞;;连拱隧道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应用研究[J];土工基础;2006年03期
2 林志良;;福建省连拱隧道的发展[J];公路;2006年10期
3 孔祥金;;“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科研课题通过验收和鉴定[J];公路隧道;2006年02期
4 王亚琼;谢永利;;连拱隧道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J];公路;2008年06期
5 代泽森;;连拱隧道施工[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2期
6 郑文博;蔡永昌;石湛;聂建春;;连拱隧道设计计算荷载合理取值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5期
7 夏保祥,张永康;练江连拱隧道的施工[J];公路;2001年06期
8 袁勇,彭定超,章勇武;筲箕湾连拱隧道结构稳定性分析[J];华东公路;2001年05期
9 刘洪洲,黄伦海;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现状[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1期
10 马万权,程崇国;关于连拱隧道建设技术问题的思考[J];公路;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沈明荣;何之民;陶履彬;;连拱隧道动态施工模型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唐颖;陈晓钜;;浅论连拱隧道设计[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王廷伯;;练江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朱汉华;傅鹤林;潘明军;范臻辉;;连拱隧道设计施工研究与实践[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5 陈秋南;张永兴;;连拱隧道设计施工理论及其修建关键技术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倩;范海云;骆凤涛;;M型连拱隧道的一种施工工法[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李志厚;雷华;陈树汪;;云南省公路连拱隧道的技术进步[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海波;阳军生;杨峰;;地形偏斜条件下连拱隧道“半明半暗”及“半路半隧”结构型式的比选[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毕研川;王涛;;基于地层—结构法的某连拱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分析[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10 王玉标;芮勇勤;;浅埋连拱隧道施工动态空间力学效应演化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陈云芬;技术创新提升我省连拱隧道建设水平[N];云南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吴丹 通讯员 梁晓明;连拱隧道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5年
3 杨秀权 倪作霖 王继常;路建山腰艺超群[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4 驻安徽首席记者 吴敏 通讯员 郭传厚;科技创新支撑安徽两型高速[N];中国交通报;2014年
5 石志荣;大跨径连拱隧道成功穿越特大溶洞区[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通讯员 邓正德 张玲;八次平安穿越国道[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守中;连拱隧道施工动态仿真与信息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陈秋南;非对称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力学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陈贵红;连拱隧道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吴祥松;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及动态三维反馈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5 林刚;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蔡来炳;软弱围岩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力学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朱正国;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动态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吴梦军;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与二次衬砌最佳支护时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石建勋;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李新志;超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围岩受力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计瑞;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数值模拟及其优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洪武;基于支护结构响应的连拱隧道爆破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熊根贵;超大断面连拱隧道合理施工方法与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咸友;珠山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分析与治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郭新明;新建隧道施工爆破对既有连拱隧道的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刘忠强;大中山1#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应力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刘可;多雨区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修建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毛华荣;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安全与施工方案合理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陈蒙;偏压双连拱隧道合理开挖与支护方式研究[D];烟台大学;2016年
10 高世军;连拱隧道适应性与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2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1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