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路口双模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
本文选题:智能控制 + 定时控制 ; 参考:《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针对城市交通道路十字路口的交通灯信号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路口双模控制方案。在路口车流量达到饱和不可调状态时,采用传统的定时控制方式;当路口处于未饱和可调状态时,采用智能控制方式,系统由性能优越的ARM11控制器S3C6410承担主要的控制任务。实验表明,此种控制方法对减少车辆平均延误时间,节约资源和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ignal control of traffic light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urban traffic roads, a new dual-mode control scheme for intersections is proposed. When the traffic flow reaches the saturated and unadjustable state, the traditional timing control mode is adopted, and when the intersection is in the unsaturable state,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mode is adopted. The system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uperior ARM11 controller S3C6410.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control method can reduce the average delay time, save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intersection.
【作者单位】: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电气传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科研项目(2006KJ017A) 芜湖市科技局科研项目([2009]190)
【分类号】:TP2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建学;;遥测远程终端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23期
2 李欣;李海华;;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交通信号控制算法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年02期
3 谢q;;智能交通系统组成及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年05期
4 丁恒;陈无畏;郑小燕;马晓;;多态交通条件下交叉口定时控制延误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5 金解云;夏卫平;;道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力;王冠凌;;城市路口多相位智能交通信号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尹铁源;纪玉玲;杨怀清;;城市交通干线信号优化控制仿真设计与开发[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4期
3 肖业伟,黄辉先,汤红忠;基于96单片机的智能交通信号机研制[J];兵工自动化;2004年04期
4 郭雪峰;黄辉先;汤红忠;宋作明;;基于Delphi的网络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7年02期
5 陈阳舟;张辉;杨玉珍;赵晓华;;基于中关村西区的区域协调模糊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6 赵晓华;李振龙;于泉;张杰;;基于切换模型的两交叉口信号灯Q学习协调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7 于泉;荣建;;基于模糊逻辑的过饱和交叉口定周期配时方案优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8 于德新;高鹏;杨兆升;;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区域交通控制效果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王贵明;王金懿;;节源减排综合治理城市交通[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9年01期
10 王贵明;;综合治理改善我国城市交通状况的措施[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智勇;马凤伟;;城市交通信号的在线强化学习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石建军;于泉;;校选课教学相关问题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3 范跃祖;沈晓蓉;张海;何晓峰;;惯性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展望[A];2005年惯性技术科技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彭小红;刘国东;;单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及仿真研究[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5 杨晓光;袁长亮;林瑜;;TJATCMS——同济先进的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吕兵;翟润平;;基于类排队长度的交通干线模糊控制方法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建伟;向怀坤;曹泉;李锋;王钧生;;基于视频检测信息的干线双向协调控制系统[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于泉;刘金广;;中小城市智能交通控制平台设计方案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姚庆明;李镇江;汤淑明;赵红霞;;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器的发展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严丽军;项n\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灯智能系统[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增强;运动车辆视频检测与分割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袁满荣;昆明市主城区交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郑贤清;基于交通录像资料的交通流参数测量和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樊大可;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D];长安大学;2009年
6 首艳芳;基于群决策理论的交通区域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丹;城市交通信号灯的仿真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斯博;基于自组织多Agent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丁男;基于WSN的实时动态交通流数据获取相关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程志友;交汇水域船舶交通冲突作用机理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炜;基于ARM的城市多路口智能交通控制器设计[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文乾;基于GPS/DR和GSM的车辆定位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缪国远;基于视频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杜立辉;城市快速路匝道优化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沈艳超;车辆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怀愚;静态图像的车辆检测算法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熊超;视频图像中运动车辆检测与跟踪技术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任要中;基于网络编码的交通通信网络组播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黄轶群;低功耗无线车辆检测传感器网络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胡永正;交叉口多相位智能模糊仿真控制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涛;;交通灯控制器的EWB仿真[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2 赵春,王炜,李文权;主路不同流量条件下入口匝道通行能力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3 李伟,李润梅,何东之;一种道路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方法及其仿真[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4 丁恒;郑小燕;张卫华;;基于伴随相位的非对称交通流交通信号改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刘春亭,王胜利;空空导弹遥测的应用与发展[J];航空兵器;2000年03期
6 安桂生;陈雷;;空空导弹靶场遥测接收处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航空兵器;2006年03期
7 黄卓;李苏军;郭波;;基于混合Gamma分布的通用可靠性寿命数据拟合方法[J];航空学报;2008年02期
8 温惠英,尹宏宾,徐建闽;一种信号交叉口模糊交通控制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2期
9 刘鑫;CompactPCI/PXI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航天控制;2004年03期
10 李艳,樊晓平;基于模糊控制的城市交叉路口群信号控制及仿真[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方周,,涂永忠;复杂工业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开发[J];高技术通讯;1995年03期
2 李昌春,左为恒;PID控制与仿人智能控制比较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1998年04期
3 韦巍,张国宏;面向21世纪自动化专业智能控制教材体系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年01期
4 李咏强,唐跃平;基于模式识别的自适应智能控制研究[J];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李霞,孙丽;智能PID控制在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2003年01期
6 谢骐;;多气缸无槽镀镍的智能控制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5年06期
7 刘帅;;智能控制在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刘科;;在iFix中实现智能控制的一种方法[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孙晓明;姜俊峰;;九点控制器在智能阀门定位器上的应用[J];仪表技术;2009年01期
10 李颖;;浅谈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阳;徐德民;任章;;基于小波网络的智能PID控制[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朱丽业;吴惕华;;智能控制在现代钢铁工业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第九届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韩赞东;都东;张人豪;;波控CO_2焊接熔滴过渡频率的智能控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4 周熙炜;钟彦儒;李洁;金舜;;基于智能控制的异步电机参数辨识的研究进展[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孙晓明;;九点控制器对不同类型输入的仿真研究[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万沛霖;何莉;张志远;;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薛云灿;胡树棠;;专家模型算法控制的进一步研究[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8 于微波;姜长泓;崔丽娜;;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多模态智能控制方法[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黄伟;郭兵;;基于智能融合的油田注水系统控制策略[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林晨;李祖枢;;一种用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智能控制结构及其实现[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立;飞利浦190SW8提速高效办公[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2 倚凡;智能控制预应力张拉装置问世[N];中华建筑报;2003年
3 詹膑 罗杨;以多变量为基础的现代智能控制[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蒋家华;募集资金将破解成长瓶颈[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闫佳;建一流学科 育栋梁之才[N];科技日报;2004年
6 陈云飞;一外资风投基金欲在浙下单[N];浙江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那罡;智能控制让网络流量更安全[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8 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 何锋锋;智能控制深港3G过境信号[N];通信产业报;2010年
9 天津 王竹青;机箱内部智能控制散热法[N];电脑报;2002年
10 孟展邋杭晨;首座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投运[N];宜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文;混沌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梁新荣;高速公路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3 卿铭;模糊熵及其在模糊系统优化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文敦伟;面向多智能体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5 王天X;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6 王新政;禽舍环境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7 童梅;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谐波抑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8 张玉玺;液力缓速器电控系统及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海东;水泥生产过程多AGENT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黄良沛;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与智能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智立甫;基于MATLAB的智能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2 查富生;高速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铣削过程的智能控制[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子迎;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姚建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液伺服系统智能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睿洁;一种改进的T-S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在平面一级倒立摆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6 谢冲;多级节流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刘凤琴;基于嵌入式的含油污水控制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姚鹏;矿热炉低压无功补偿系统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阳胜峰;磨矿分级模糊智能控制工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榜英;永磁同步电机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14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1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