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道树绿化带疏透度对降低交通噪音效果的对比
[Abstract]:Using Photoshop software, the green belt photos of road trees taken by digital camera were processed and their thinning permeability was measured, and 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raffic nois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nning degree of the greenbelt of Yangqiao Road, Wu-Si Road, Bayi Road, Xiadian Road, Industrial Road and North Jiangbin Avenue in Fuzhou is 0.683U 0.752n0.600 ~ 0.767N 0.909 / 0.787.The order of tree thinning permeability is Zhangshu (juvenile), kapok, cotton, etc.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hinning degree of A layer of each street tree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oise reduction effect. The research provid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pavement trees.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0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01071,2015J01606)
【分类号】:U418.9;U4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与治理[J];安徽科技;2006年07期
2 潘爱芳;福州市城市行道树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3 陈旭;左言言;;汽车起重机车外噪声控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4 周敬宣,丁亚超,李恒,李艳萍;林带对交通噪声衰减的效果研究及公路防噪林带设计[J];环境工程;2005年02期
5 郭小平;彭海燕;王亮;;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6 马严,徐宝根;城市绿地的破碎化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晓青;交通噪声的危害与治理[J];汽车与安全;2001年01期
8 车生泉,宋永昌;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顾尚华;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措施[J];交通与运输;2003年02期
10 关文彬,李春平,李世锋,范志平,谢春华;林带疏透度数字化测度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霞;汤庚国;郭帅;;特色城区景观空间格局及植被特性分析——以聊城古城为例[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2 孙艳玲;郭鹏;马振兴;;天津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陈雷;张丽微;;绿化降噪研究综述及存在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4 陈雯;王远飞;;城市公园区位分配公平性评价研究——以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区域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玲丽;;灌南县海西公园景观绿化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1期
6 姚霞珍;邢震;泽旺;措姆;;西藏校园植物群落降噪效果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16期
7 程诗;罗言云;;城镇密集区行道树结构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24期
8 付晓;;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查同刚,孙向阳,于卫平,马晖,黄利江,张广才,王涵;宁夏段黄河护岸林体系结构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苑征;李湛东;徐海生;张晓华;葛琳;;公园绿地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的比较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葛剑敏;;交通噪声测试方法、噪声特性和控制方法探讨[A];建筑声学设计与环境噪声控制暨新材料、新产品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金友;吴毅;;长沙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丽娟;户文成;李孝宽;;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管理及防治措施浅析[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吴菲;李树华;张志国;;1995年以来北京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5 张海涛;胡聃;王如松;;扬州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李宪同;宋瑞祥;刘砚华;;道路交通噪声主要影响因素分析[A];2012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滋雨;城市绿地配置的量化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宋秀华;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殷杉;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于苏建;福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的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岳文泽;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春静;基于GIS的建湖县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及发展规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张崇宝;长春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陈佳瀛;城市森林小气候效应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芮建勋;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信息图谱及其模型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希军;城市化主导的景观结构演变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吉;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亚男;长沙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连通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商艳云;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联系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林爱玉;沿海沙地竹子和木麻黄林防风固沙性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张延旭;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结构及其防风效果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周志永;基于VRGIS仿真平台的城市噪声分析与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蔡艳锋;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定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陈智寅;高速公路生态型声屏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金涛;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对低等级道路的适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徐满厚;绿洲—荒漠带防护林与自然植被的防风效应及其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辉,江子瀛,喻红,许国雄;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结构研究 Ⅲ农业用地结构及异质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车生泉,宋永昌;城市绿地景观卫星遥感信息解译——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2期
3 段绪斌;刘玉恒;李志栋;黄晓明;;微表处养护技术车内外噪声调查与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范志平,姜凤岐,,林鹤鸣,朱教君;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配置研究[J];防护林科技;1996年03期
5 丁亚超,周敬宣,李恒,李艳萍;绿化带对公路交通噪声衰减的效果研究[J];公路;2004年12期
6 纪恩东 ,柴恒祥 ,夏红庭 ,孟宪礼;如何降低汽车起重机加速行驶时的外噪声[J];工程机械;2005年09期
7 周敬宣,丁亚超,李恒,李艳萍;林带对交通噪声衰减的效果研究及公路防噪林带设计[J];环境工程;2005年02期
8 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年07期
9 王之东;沈颖刚;毕凤荣;翁家庆;李晓宁;;柴油机机械噪声与燃烧噪声识别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2007年06期
10 左言言,曾发林,郭建新,王昊;轻型客车车内噪声的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义智;BJ6112型客车车外噪声分析及降噪措施[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文,王元,张玮;疏透型防护林绕林流场的PIV实验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春平;农田防护林带分维疏透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满厚;绿洲—荒漠带防护林与自然植被的防风效应及其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张延旭;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结构及其防风效果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艳萍;防护林降解近地表沙尘暴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41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4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