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车车通信的车辆并行协同自动换道控制

发布时间:2018-08-09 20:12
【摘要】:为研究多车协同自动换道,分析了三车道八车场景中两车协同行为,对两车并行协同行为进行界定,提出了两车并行协同自动换道控制策略。针对三车道八车场景,以车车通信为条件,实时获取周围车辆的运动状态变化和换道意图,根据周围车辆的运动状态,设计了两车协同换道轨迹模型,规划换道车辆的参考协同换道轨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并行协同自动换道安全距离模型,以形成换道车辆与周围车辆的换道轨迹约束,保证生成安全可靠的协同换道轨迹。最终根据规划的安全参考轨迹,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时优化换道车辆的速度和前轮转角,实现轨迹纵横向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并行协同控制策略能够实现两车安全协同自动换道,同时提高换道效率。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ulti-vehicle collaborative automatic change of trac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of two vehicles in the three-lane and eight-vehicle scene, defines the parallel cooperative behavior of the two vehicl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two-vehicle parallel cooperative automatic change of track. According to the three-lane and eight-vehicle scene,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vehicle-vehicle communication, the change of motion state and change intention of the surrounding vehicle are obtained in real time. According to the moving state of the surrounding vehicle, the model of the track path of the two vehicles is designed. Plan the reference and coordinated track of the changing vehicle. On the basis of this, a parallel cooperative automatic track change safety distance model is proposed to form the track change constraint between the vehicle and the surrounding vehicle, and to ensure the generation of a safe and reliable collaborative track path.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afety reference trajectory of the planning, th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speed and the front wheel angle of the vehicle in real time, so that the track can be tracked in the longitudin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arallel cooperative control strategy can realize the two vehicles' safe cooperative automatic change of track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hange of track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529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100900)
【分类号】:U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玲;熊辉;;基于运动学的换道安全间距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年04期

2 楼大成;;车辆换道过程中目标车辆与周围车辆的安全距离[J];硅谷;2014年05期

3 杨建国,王金梅,李庆丰,王兆安;微观仿真中车辆换道的行为分析和建模[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1期

4 杨小宝;张宁;;任意性换道模型的比较与选择[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4期

5 刘小明;郑淑晖;蒋新春;;基于动态重复博弈的车辆换道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6 杨小宝;;考虑实施过程的车辆换道模型及其应用[J];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7 金立生;Bartvan Arem;杨双宾;Mascha van der Voort;Martijn Tideman;;高速公路汽车辅助驾驶安全换道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3期

8 李玮;高德芝;段建民;;智能车辆自由换道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9 王崇伦;李振龙;陈阳舟;代桂平;;考虑换道约束空间的车辆换道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10 付静静;孙浩;杜春臣;;基于驾驶人换道行为的换道决策辅助系统预警时间研究[J];北京汽车;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安英;;基于预判概率的换道决策模型研究[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2 李玮;段建民;龚建伟;;障碍物条件下智能车辆换道路径规划的近优解[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3 杨晓光;孙剑;;面向ITS的交通仿真实验系统研究与开发[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龙俊;换道超车,,才有机会后来居上[N];四川日报;2014年

2 记者 徐景明;车一进隧道就不允许换道[N];厦门日报;2010年

3 闻天;安全驾车十二诀[N];华夏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竹;微观交通仿真查询算法与换道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魏福禄;信号交叉口四左转车道交通运行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李慧轩;基于驾驶行为动态获取的换道行为微观建模及仿真校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杨柳;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5 彭金栓;基于视觉特性与车辆相对运动的驾驶人换道意图识别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6 王畅;车辆换道预警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侯海晶;高速公路驾驶人换道意图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党睿娜;具有换道辅助功能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D];清华大学;2013年

9 罗强;面向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预警的车道偏离及换道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漆巍巍;城市道路拥堵状态下驾驶人生理及换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杭哲;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车辆换道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文娇;车辆换道行为动态特性及其对车流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滕飞;换道车辆的实时轨迹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袁盛s

本文编号:2175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75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