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路基模型动力响应试验

发布时间:2018-08-26 13:05
【摘要】:为研究水泥改良的泥质板岩土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结合工程实际在实验室内设计和建立足尺的水泥改良泥质板岩土路基模型和相应的路基动力加载系统,并且在路基内埋设动土压力盒、动应变计和振动速度传感器等测试元器件和布置竖向(沿深度方向)、横向测线。通过对路基模型进行循环动力加载与测试,获取路基横断面上的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动应力、动应变和振动速度等动力响应量沿路基竖向和横向的衰减变化规律均相似;在动力加载作用点正下方的竖向测线上,动应力和动应变出现最大值,它们的竖向衰减系数也最大;随着与动力加载作用点横向距离增加,竖向测线上的动力响应强度逐渐降低,竖向衰减系数逐渐减小;动应力和动应变的横向衰减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加载频率对路基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加载频率越大,路基动力响应越大;加载频率越大,路基动力响应衰减越快。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 modified mudstone subgrade, a full-scale cement modified muddy slab roadbed model and its corresponding dynamic loading system are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 in laboratory in combination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dynamic earth pressure box, dynamic strain gauge and vibration velocity sensor are embedded in the subgrade, and vertical (along the depth direction) and horizontal measuring line are arranged. Through the cyclic dynamic loading and testing of the subgrade model, the dynamic response law on the roadbed cross-section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response such as dynamic stress, dynamic strain and vibration velocity are similar in the vertical and lateral attenuation law along the road foundation, and the maximum dynamic stress and dynamic strain appear on the vertical measuring line directly below the dynamic loading point. Their vertical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s also the larges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ransverse distance from the dynamic loading point, the dynamic response intensity on the vertical measuring line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vertical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transver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dynamic stress and dynamic strai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the loading frequenc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oadbed; the larger the loading frequency, the greater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oadbed; the larger the loading frequency, the faster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oadbed attenuate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210)~~
【分类号】:U41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运高速路路基工程基本完工[J];岩土工程界;2001年09期

2 ;《路基工程》2005年总目次第1~6期(总第118~123期)[J];路基工程;2005年06期

3 刘玲,范智杰;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问题及防治[J];重庆建筑;2005年04期

4 范文田;;《路基工程》2004年的他引率位居全国同类专业期刊前列[J];路基工程;2006年01期

5 ;《路基工程》2006年总目次 第1~6期(总第124~129期)[J];路基工程;2006年06期

6 朱晓金;杜梅;马红;;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7 ;路基工程·中铁十二局[J];铁道建筑技术;2009年01期

8 辛建丽;;路基工程费用对江苏高速公路造价的影响[J];现代交通技术;2009年04期

9 苑杰;史娜娜;;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科技风;2009年04期

10 魏秉鸿;;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探析[J];科技传播;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抗常;;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张青松;;论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理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刘义富;;浅论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玉富;;黑龙江省粘性土路基填料强度评价及改善措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5 秦海莲;高传贤;;对如何消除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几点建议[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6 王开保;;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病害处治的设计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俄广迅;滕建军;郎吉娥;;浅析加强路基稳定的施工工艺[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8 向波;李勇;;汶川大地震震中生命线路基工程保通处治简述[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9 赵峰;;浅谈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崔国海;许风臣;;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满益群;路基工程 月底完工[N];张家界日报;2007年

2 记者 屈孝渊 艾蓓;安康大道路基工程完成90%以上[N];安康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芳;确保年底顺利完成路基工程[N];张家界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周和平;路基工程:9月底完工[N];张家界日报;2007年

5 马秋平邋记者 赵晓强 尹一平;确保今年底完成路基工程[N];锦州日报;2007年

6 张晓东邋赵柏洋;150公里通乡油路路基工程通过检测[N];南充日报;2008年

7 马海君 刘凤云;承唐高速公路兴隆连接线路基工程竣工[N];承德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于学峰 许雯雯 缪如芳 记者 燕明;承朝高速公路今年将完成全线路基工程[N];承德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姜峰;坚实而稳固的路基[N];人民铁道;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雷黎丽;确保乐宜高速路基工程年前完工[N];乐山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过震文;细砂路基长期性能及其保障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高翔;高速公路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张永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翁效林;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徐光辉;路基系统形成过程动态监控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黎剑华;条形药包硐室控制爆破仿真研究及其在高等级路基工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5年

8 杨洋;公路处治土THMC耦合模型及路基变形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王建;地震作用下路基工程破坏机理及抗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武刚;安徽地区饱和粉土路基液化及抗震液化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嘉鑫;千枚岩工程性质及其路基防排水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柏林;大连地区改良路基土力学试验及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金壮;粉土路基强夯质量评价与隔振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孟宝华;拓宽道路路基变形特性及土工格栅处治措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费超;路基土变形机理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王权;龙永高速典型特殊土路基沉降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舸;山区高速公路路基环境协调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赵云斐;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不均匀沉降的演化及规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9 刘海平;新疆风雪地区公路选线原则及路基合理断面形式选择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10 肖硕;南方湿热地区典型路基土干法与湿法击实试验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04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04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f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