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自锚式结合梁悬索桥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7 08:44
【摘要】:当自锚式结合梁悬索桥跨度较大且跨越通航河流或深谷时,若采用传统方法施工,临时设施多、工期长、造价高,鉴于此,以武汉市江汉六桥(主跨252m的自锚式结合梁悬索桥)为背景,提出一种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该方法在钢梁顶推完后浇筑锚跨混凝土梁,架设主缆,张拉吊索,进行一次体系转换,形成钢梁悬索桥,然后利用主缆的承重能力架设预制桥面板。从施工辅助设施、对通航孔的影响以及结构受力等方面,对新型先缆后梁法与传统先梁后缆法进行对比,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和成桥状态受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在施工经济性和安全性上有较大优势;2种方法成桥状态受力有一定差别,但成桥后结构受力均满足要求。江汉六桥采用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施工,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主桥线形、内力均满足要求,且造价较低,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
[Abstract]:When the self-anchored composite girder suspension bridge has a long span and crosses a navigable river or deep valley, if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 is adopted, the temporary facilities are more, the time limit is long, and the cost is high. 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Jianghan sixth Bridge (252m main span self-anchored combined beam suspension bridge), a new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able and beam is proposed. After the steel beam is pushed up, the anchor span concrete beam is put up, the main cable is set up, the sling is tensioned, the system is transformed, the steel beam suspension bridge is formed, and the precast deck slab is set up by us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main cabl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auxiliary facilities, the influence of navigation holes and the force on the structur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new method of cable after beam an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beam after cable.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is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state of the bri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able and rear beam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construction economy and safety.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n the state of bridge construction, but the stress of the structur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bridge meets the requirements. Jianghan sixth Bridge is constructed with a new construction method of first cable and rear beam. After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are completed, the line shape and internal force of the main bridge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cost is relatively low, which verifies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
【作者单位】: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叶庆旱;肖颉;覃勇刚;;扬州万福大桥主梁体系转换研究[J];桥梁建设;2016年03期

2 薛雄;高宝峰;;贵港市同济大桥自锚式悬索桥总体设计[J];世界桥梁;2016年01期

3 孙永明;张连振;李忠龙;;自锚式悬索桥吊索目标索力影响参数分析[J];桥梁建设;2015年04期

4 袁明;王同民;黄晓航;;大跨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与体系转换技术研究[J];世界桥梁;2015年03期

5 张俊平;黄海云;刘爱荣;梅力彪;李永河;;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中受力行为的全桥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安丽勇;王健;王培晓;;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方法的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10期

7 文曙东;郑凯锋;栗怀广;;采用结合梁建造先缆后梁自锚式悬索桥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8 钟启宾;修建自锚式悬索桥所面临的挑战[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坤;宣世艳;马亮;王刚;;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加劲梁架设施工技术[J];世界桥梁;2017年03期

2 黄小龙;王伟;宫立新;;松原市天河大桥北汊主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J];世界桥梁;2017年03期

3 陈执正;王泽岸;黄小龙;袁长剑;;三维空间索面主缆架设施工技术[J];世界桥梁;2017年03期

4 谢瑞杰;王碧波;易伦雄;袁毅;;自锚式结合梁悬索桥新型先缆后梁施工方法研究[J];世界桥梁;2017年02期

5 索小灿;端茂军;李国芬;周广盼;;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超宽加劲梁施工过程受力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6 何雄君;杨永超;肖祥;王进军;;基于有限元等效索长的振动频率法[J];桥梁建设;2016年06期

7 陈志敏;吴运宏;;自锚式悬索桥吊杆索更换关键技术[J];世界桥梁;2016年06期

8 端茂军;李国芬;李建慧;索小灿;;南京小龙湾自锚式悬索桥荷载试验[J];林业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9 王晓明;贺拴海;段瑞芳;;空间索形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过程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16年10期

10 曹旭;陈香杰;;悬索桥施工误差对空缆线形的影响[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平;张晖;;新万福大桥主墩承台超大型围堰技术创新与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年08期

2 袁明;王同民;黄晓航;;大跨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与体系转换技术研究[J];世界桥梁;2015年03期

3 叶觉明;;大跨度三塔悬索桥主缆系统施工技术创新及改进[J];桥梁建设;2015年01期

4 韩保勤;;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张拉方案比选[J];桥梁建设;2015年01期

5 孙永明;张连振;李忠龙;;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状态影响参数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4年06期

6 吕哲;郑力;;确定自锚式悬索桥索力的影响矩阵法[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7 李传习;柯红军;杨武;贺君;李红利;;黄河桃花峪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方案的比较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8 涂林威;赵少杰;;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全桥模型静载试验研究[J];世界桥梁;2014年02期

9 王桢;王志民;吴海军;周志祥;;超大跨自锚式悬索桥吊索索力变化规律分析[J];公路;2014年03期

10 周萌;聂建国;;自锚式悬索桥主缆锚固区多尺度建模方法[J];桥梁建设;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宝珠;;180m自锚式桁吊组合全焊钢结构桥厚板制作工艺技术[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05期

2 刘田;孙华林;;球墨铸铁管自锚式接口在东周水厂的应用[J];供水技术;2011年05期

3 梁跃清;;自锚式岩基及其紧固装置[J];电力建设;1991年03期

4 李斐然;;自锚式缆索承重桥梁钢混结合部接触面应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5期

5 程彩霞;梅秀道;檀永刚;荆友璋;;独塔自锚式吊桥吊杆张拉方案比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3期

6 代敬辉;;180m自锚式桁吊组合全焊钢结构桥现场安装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1年02期

7 叶毅;张哲;郭琦;;自锚式吊拉协作体系桥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公路;2013年11期

8 刘文荣;徐岳;;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期结构安全评价[J];现代交通技术;2010年04期

9 商岸帆;丁燕;杨建武;;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连续协作体系桥方案设计[J];西北水电;2013年02期

10 任更锋;徐岳;邹存俊;;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体系桥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贝贝;黄胜;张志伟;张浩;;大型支撑系统自锚式加载试验技术[A];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张树彬;张建利;唐建军;;通南桥工程节点拉压试验[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易建国;张元凯;金成棣;;浙江平湖海盐塘桥的设计——国内首座塔顶锚固的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竞;刘永健;;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施工控制技术[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苗峰;石磊;郭子华;;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纵向隔震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6 胡娟;孙晓义;董文学;;沪杭高铁跨石大路自锚式拱桥转体施工技术[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王刚;;自锚式劲性混凝土悬索桥[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8 苗峰;牟瑛娜;张岩;;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基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横向隔震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明 方芳 陈欢;龙城大桥入选国内百强[N];常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斐然;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设计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征;自锚式吊拉组合桥非线性计算程序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小妮;多塔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体系桥梁结构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任更锋;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张哲威;新型缆索支承桥梁结构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会利;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结构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韩立中;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索桥分析方法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邹存俊;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体系桥梁静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玉建;基于可靠度最优分配的自锚式简支桁架悬索桥优化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仇天天;自锚式人行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及吊索张拉过程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3 杜涛;自锚式吊桥的施工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潘贵;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体系桥施工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叶武元;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周青虎;自锚上承式拱桥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高巍;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结构桥梁缆索体系施工过程静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张潘;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锚式悬索—斜拉混合体系桥梁施工监控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曹飞;斜拉—自锚式悬索协作体系桥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戚士权;自锚式悬索—斜拉混合体系桥梁换索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06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06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