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公安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非通航孔钢桁梁架设技术

发布时间:2018-09-03 10:47
【摘要】:公安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非通航孔(6~10号墩)采用4×94.5m连续钢桁梁结构,连续钢桁梁采用双片主桁结构,主桁中心距14.0m、桁高13.0m、节间距13.5m,共28个节间,主桁弦杆采用焊接整体节点,上、下弦杆在节点外采用高强度螺栓拼接。通过对钢桁梁架设方法研究,并结合工程特点及现场情况,该桥非通航孔钢桁梁采用WD70型全回转架梁吊机散拼法安装,在10号墩后方(公安侧)设置架梁拼装支架,自10号墩向6号墩方向逐节间、逐孔架设钢桁梁。其中,9号至10号墩间钢桁梁采用膺架法拼装;8号至9号墩间钢桁梁采用半悬臂拼装架设法拼装;6~8号墩间钢桁梁采用全悬臂拼装法拼装。该桥钢桁梁于2015年9月1日完成,架设过程质量安全可控,架设后钢桁梁线形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Abstract]:The non-navigable holes (pier 6 ~ 10) of the public security Yangtze River double-purpose railway bridge adopt 4 脳 94.5m continuous steel truss structure, and the continuous steel truss uses two pieces of main truss structure. The main truss is 14.0mapart, the truss is 13.0mtall, the pitch is 13.5m. there are 28 joints in total, the main truss chords are welded integral joints. Upper and lower chords are jointed with high strength bolts outside the joint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erection method of steel truss beam,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ield situation, the steel truss beam of non-navigable hole of the bridge was installed by WD70 type full rotary beam crane loose splicing method, and the erection support was set up behind the 10 # pier (public security side). From Pier 10 to Pier 6, set up steel truss beam by hole. Among them, the steel truss beam between pier 9 and 10 is assembled by the pseudoframe method, the steel truss beam between pier 8 and 9 is assembled by semi-cantilever assembly and the steel truss beam between pier 6 ~ 8 is assembled by the full cantilever assembly method. The steel truss of the bridge was completed on September 1, 2015. The quality of the erection process is safe and controllable, and the steel truss has a good alignment after erection, which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5.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秦国刚;浮拖法架设48m钢桁梁施工技术[J];哈尔滨铁道科技;2000年03期

2 史茂林,郑尚富,刘浩江;用浮拖法架设64m钢桁梁[J];铁道建筑;2001年05期

3 陈继国,张胜,刘艳青;二支点浮拖法钢桁梁架设范例[J];山西建筑;2002年05期

4 郭建雄,孙强;半浮半拖法架设单孔64m钢桁梁工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7期

5 程凯书;跨沪宁高速公路1-48m钢桁梁拼架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6 郭建雄;半浮半拖法架设单孔64m钢桁梁[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12期

7 左业成;;石滩大桥112m钢桁梁拖拉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09期

8 刘伯伟;;唐白河大桥2孔64m钢桁梁的换架技术[J];铁道建筑;2008年04期

9 石宏伟;;北盘江大桥钢桁梁安装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9期

10 石磊;肖少武;;果子沟大桥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的编制与应用[J];科技传播;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坤;李兴华;涂满明;魏善平;;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钢桁梁整体节段施工技术[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王甲平;石磊;;铁路简支钢桁梁系统可靠性的研究[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古剑;周强新;张军;邓淑飞;师少辉;;忠建河大桥主桥钢桁梁索梁锚固设计[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孙建都;;钢桁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几种制造方案[A];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郭福元;李桐;;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桁梁整节段工厂拼装工艺[A];’2008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冯清;;单线铁路中等跨度钢桁梁辊轴支座更换方法探讨[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程永红;;既有线铆接下承式钢桁梁加固的实践[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8 杨仕若;;铁路钢桁梁横向力分配系数的研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9 田英杰;;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安全控制技术[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10 陈毅明;谭永高;吴游宇;;四渡河大桥钢桁梁节点板局部应力分析[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健杰雄邋洪明玉;650吨节段钢桁梁从九江运抵武汉[N];中国水运报;2008年

2 通讯员 阚敏生 贡海斌;我国特大铁路钢桁梁首次转体施工在集包铁路完成[N];中华建筑报;2010年

3 范军威 韩曦乐;世界最大跨径 首创新型工艺[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4 记者 边宇 通讯员 董默涵;集包铁路古城湾特大桥钢桁梁成功转体[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5 记者 金迪 通讯员 肖博;津秦客运专线汤河特大桥钢桁梁顶推段成功顶推[N];中华建筑报;2010年

6 孙奇忠;我国首座跨海公铁桥开钻站桩[N];中国交通报;2014年

7 孙大会;鏖战海西势如虹[N];人民铁道;2009年

8 本报记者 徐世贤 罗长遵;用科学发展观建造一座绚丽多姿的七彩长虹[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9 于越 游弋;峻岭峡谷彩带飞[N];中国交通报;2009年

10 陈树青 姜宇轩 赵麒凯 于德彬;打造铁路桥梁精品工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威风;铁路斜拉桥带水平K撑钢桁梁局部受力特性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邓舒文;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温度效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范晓杰;单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的施工监控[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德;钢桁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及主塔锚固区仿真计算[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李杰;大跨度钢桁梁柔性拱桥施工应力监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赵运输;钢桁梁整体式多点连续顶推施工监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闫林栋;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第一联钢桁梁顶推法施工技术与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邓永锋;大跨度斜拉桥斜主桁钢桁梁架设及施工控制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杜忠军;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施工工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曹洪武;钢桁架悬索北盘江大桥结构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9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19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f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