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DEM的沥青混凝土两点弯曲疲劳试验模拟分析(英文)

发布时间:2018-09-04 19:36
【摘要】:为了研究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及Burger's模型参数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在离散元软件PFC3D中建立了沥青混凝土锥棱柱两点疲劳弯曲试验的虚拟模型.计算了虚拟试件的初始刚度及达到疲劳时的最大接触应力,并与实测单次疲劳试验曲线对比,验证了用DEM模拟疲劳试验的可行性.然后研究端部位移及Burger's模型中各项参数(E_1,E_2,η_1,η_2)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端部控制位移增大,到达疲劳时最大应力增大.研究证实:随着沥青砂浆Burger's模型参数中E_1增大,E_2减小,沥青模量增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得到有效提升;η_1和η_2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较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French high modulus asphalt concret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Burger's model and fatigue life, a virtual model of two-point fatigue bending test of asphalt concrete conical prism was established in the discrete element software PFC3D. The initial stiffness and maximum contact stress of the virtual specimen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single fatigue test curv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DEM to simulate the fatigue test is verified. Then the effects of the end position shift and the parameters in the Burger's model (E _ 1s _ s _ 2, 畏 _ S _ 1, 畏 _ 2) on the fatigue life are studi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tress increases when the end control displacement increases. It is proved that the fatigue life of asphalt mixture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1 and the modulus of asphalt, and the effect of 畏 1 and 畏 2 on the fatigue life of asphalt mixture is littl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Department
【基金】: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51378121)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明年推广沥青混凝土旧料再生[J];石油沥青;2003年04期

2 曲世琦,于秋莉;粉煤灰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10期

3 ;韩国开发沥青混凝土生产新技术[J];混凝土世界;2009年10期

4 聂雪锦;;浅谈沥青混凝土的优缺点[J];内蒙古水利;2011年05期

5 翟建英;;沥青混凝土旧料再生利用新方法[J];山东交通科技;1987年03期

6 焦宝祥,周启兆,李玉寿;粉煤灰作沥青混凝土粉料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1年08期

7 李剑锋,周昕;粉煤灰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年10期

8 孙式霜,杲树生;沥青混凝土组成材料对其质量的影响[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刘哲新,佟泽民,张国民;沥青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2年01期

10 吴少鹏,磨炼同,水中和,玄东兴,杨文锋,薛永杰;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伟民;郭忠印;;新型高强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2 薄遵彦;;对提高沥青混凝土耐热性的论证[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3 陈美祝;吴少鹏;刘至飞;米轶轩;;道路沥青混凝土的绿色化探讨[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少伟;;薄层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的质量控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建旭;林桂仪;陈虹洁;;粒料对沥青混凝土性能之影响[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6 谭发茂;;大粒径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总结[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徐敏;宋云霞;;浅析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秦烨;席迎波;;沥青混凝土面层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措施[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牛增永;;北京市废旧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技术路线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曲超;;浅谈废旧沥青混凝土在城市道路中应用[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邰举;韩成功开发低碳沥青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何海铭 通讯员 陈静;福清首条沥青混凝土道路通车[N];福州日报;2010年

3 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吴兆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改革[N];广东建设报;2004年

4 张东平;潍坊公路建设首用橡胶沥青混凝土技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5 王庆远;秋冬季节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公路橡胶砂沥青混凝土减振降噪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7 元元;橡胶沥青混凝土“亮相”沪渝高速公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杨慎勤;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达到新水平[N];中国水利报;2001年

9 张凯;四川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获成功[N];中国建材报;2010年

10 王兴宝 沈湘伟;泰州大桥接线工程:低温施工不降质[N];中国交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兴一;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芬;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和水破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方向阳;某橡胶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坤;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苏小辉;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技术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3 崔露愉;沥青混凝土疲劳扩展温度影响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高仰明;考虑界面影响的沥青混凝土粘弹性细观力学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5 曾学明;埃塞AA高速公路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技术探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王立保;沥青混凝土粘弹性损伤本构关系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7 黄珊;玻璃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效果分析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军;基于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凝土切削数值模拟[D];湘潭大学;2014年

9 高宇星;碳纤维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导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胡小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23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23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9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