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阻尼特性的RC简支梁桥损伤识别分析及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8 10:21
【摘要】:基于频率和振型等基本动力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存在不足,准确性和适用性有待改进。提出将阻尼作为损伤识别的指标,探究阻尼与结构损伤之间的关系。论述阻尼与结构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及损伤演变的关系。通过对一跨简支T梁桥试验,采用自由振动法求阻尼比,获得了不同损伤等级损伤演变下的阻尼比。结果表明阻尼比随着损伤等级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且正负位移对应的阻尼比的差值也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演化规律。阻尼比变化率大的位置,损伤程度大,可以利用阻尼比变化率实现基本损伤定位。与频率和振型相比,阻尼比更丰富敏感,可以作为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损伤识别指标,其拐点可以作为结构加固及维修的预警阈值。
[Abstract]: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basic 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frequency and vibration mode is deficient, and its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ping and structural damage is studied by using damping as an index of damage identifi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ping and the number and width of structural cracks and damage evolutio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damping ratio of a single span simply supported T-beam bridge is calculated by free vibration method, and the damping ratio under different damage grades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ping ratio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amage grade, and the difference of damping ratio corresponding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displacement also has the evolution law of increasing first and then decreasing. The location of large rate of change of damping ratio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can be used to realize the location of basic damage by using the rate of change of damping ratio. Compared with frequency and mode, the damping ratio is more sensitive, and can be used as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dex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and its inflection point can be used as the early warning threshold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and maintenance.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037;51478024)
【分类号】:U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晓丹;徐俊杰;王西富;;利用分段积分识别阻尼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年20期

2 段绍伟;向湘林;沈蒲生;;复杂阻尼结构阻尼模型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2期

3 王卓;闫维明;秦栋涛;刘昌鹏;;钢混简支梁加载损伤后耗能特征试验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9年01期

4 任宜春;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振动识别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江;钱亚运;李洪泉;何浩祥;闫维明;;基于阻尼特性的RC简支梁桥损伤识别分析及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年13期

2 杨慧;闫维明;何浩祥;;基于残余应力的复合阻尼模型及在RC梁损伤分析中的应用[J];振动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3 周奎;陈思宇;陈妮娜;林杰;;损伤钢筋混凝土U形梁的非线性动力特性识别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4 牟在根;孟小虎;杨雨青;范重;;国家网球馆开合屋盖结构阻尼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S1期

5 杨永胜;陈清军;;复杂高层结构随机地震反应中阻尼模型的影响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6 曹晖;郑星;华建民;胡芝茂;;基于非线性振动特性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损伤识别[J];工程力学;2014年02期

7 狄生奎;杨全胜;赵子斌;李吉勇;;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等效阻尼比计算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8 张书兵;王景全;殷惠光;;组合梁等效阻尼比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S1期

9 闫维明;顾大鹏;陈彦江;杨小森;;基于加速度响应相关性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3年14期

10 李富强;王建江;刘国华;吴志根;;基于三阶累积量奇异值分解的结构损伤识别[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淼;于澜;鞠伟;;基于频响函数矩阵计算阻尼系统动力响应的新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4年04期

2 赵晓丹;张中业;骆英;;基于内积运算与迭代算法的密集模态阻尼识别[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04期

3 李学鹏;;汽车发动机曲轴断裂原因分析[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1年02期

4 赵红发;南广仁;;Riemann-Lebesgue定理的推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5 王慧;刘正士;陈恩伟;毕嵘;刘焕进;;悬臂梁结构模态参数Hilbert-Huang变换识别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09期

6 田坤;李鹏;王元丰;;结构等效复阻尼模型对钢梁及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8年07期

7 王慧;刘正士;;一种识别结构模态阻尼比的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06期

8 任宜春;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振动识别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8期

9 庄新伟;淡丹辉;姚伯威;;几种阻尼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评价[J];中国测试技术;2006年02期

10 伊廷华;李宏男;王国新;;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J];振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昕;损伤识别理论在桥梁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公路;2005年04期

2 赵立波;;浅谈梁的损伤识别方法[J];山西建筑;2006年10期

3 胡利平;韩大建;;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动态法桥梁损伤识别[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周潇;刘泉;李军歌;;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梁桥损伤识别[J];西南公路;2009年01期

5 单德山;李乔;张吉刚;;蒙特卡罗法在桥梁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君君;满洪高;;桥梁全自动监测系统与损伤识别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2011年06期

7 孙海宁;;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简支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广州建筑;2012年04期

8 薛祥,霍达,滕海文;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及基函数选取的理论探讨[J];河南科学;2005年06期

9 陈志刚;;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07年06期

10 蒋志;;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健;;不同尺度上桥梁损伤识别的信息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薛祥;霍达;滕海文;李宁波;;应用于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基函数敏感性探讨[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效尧;;桥梁损伤识别的静态RBE神经网络法[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砚飞;姜德生;王玉华;;基于FRF和SOM网络的钢箱梁焊缝损伤识别[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5 关文阁;林皋;魏翠玲;;基于柔度阵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6 张清华;李乔;;斜拉桥结构损伤识别的概率可靠度法[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7 孙宗光;栗燕娜;石健;伍雪南;苏健;;悬索桥损伤识别模型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2 尚鑫;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程良彦;拱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及损伤结果可视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施洲;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及性能评定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孙砚飞;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闻骥骏;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反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马辉;基于计算智能方法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荆龙江;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损伤识别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熊红霞;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辨识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宋刚;异形桥梁优化设计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天德;基于FEMU和SVM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关士锋;基于振动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林鑫鑫;基于桥梁挠度监测的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的预测函数模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4 韩乃杰;基于分布式宏观应变测试的受弯构件损伤识别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李艳;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遗传算法的悬索桥损伤识别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6 余祥;基于Hilbert-Huang理论斜拉索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7 刘邓博;简支梁桥整体状态评估和基于宏应变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8 董磊;具有裂缝病害的简支梁桥动力特性计算及损伤识别方法[D];吉林大学;2016年

9 苑晓旭;基于计算智能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抗噪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苗如松;基于振动的跨海大桥主墩桩基础损伤识别[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78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78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