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平行分离双幅桥气动导数识别的混合强迫振动试验法

发布时间:2018-10-25 11:05
【摘要】:自由振动试验法(FreeV法)用于平行分离双幅桥气动导数识别时,由于人工初始激励不同,节段模型产生的气动干扰不同,进而导致气动导数识别结果规律性差,识别数据离散性大。为此,提出了混合强迫振动试验法(MFV法),并对比分析了MFV法和FreeV法识别出的气动导数,以及基于MFV法和FreeV法的二维颤振分析结果与节段模型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上游桥还是下游桥,MFV法识别的气动导数均离散性较小,随折算风速的变化规律明确;而FreeV法识别的气动导数离散性较大,随折算风速的变化规律较差,尤其是受气动干扰效应影响较大的下游桥;基于MFV法预测的颤振临界风速与节段模型测试结果较为接近,而基于FreeV法预测的颤振临界风速与节段模型测试结果的偏差较大,尤其是下游桥,偏差更为显著;相比于FreeV法,MFV法能更为准确地模拟平行分离双幅桥的气动干扰效应,其颤振预测结果更准确。
[Abstract]:When the free vibration test method (FreeV)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aerodynamic derivatives of parallel separation double-amplitude bridges, the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produced by the segmental model is different due to the different initial artificial excit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poor regularity of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the aerodynamic derivatives. The recognition data is discrete. A hybrid forced vibration test method (MFV method) was proposed, and the aerodynamic derivatives identified by MFV method and FreeV metho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wo-dimensional flutter analysis based on MFV method and FreeV metho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egmental mode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upstream bridge and downstream bridge, the aerodynamic derivative identified by MFV method is less discrete,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aerodynamic derivative with reduced wind speed is clear, while the variation law of aerodynamic derivative identified by FreeV method is worse than that of FreeV method. The critical flutter velocity predicted by MFV method is close to the test results of segmental model, while the critical flutter wind speed predicted by FreeV method deviates greatly from the measured results of segmental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FreeV method, the MFV method can simulate the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effect of the parallel separated double-amplitude bridge more accurately, and the flutter prediction results are more accurate.
【作者单位】: 汕头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同济大学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结构与风洞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330,91215302) 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开放基金项目(KLWRTBMC12-01)
【分类号】:U4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雄江;秦仙蓉;顾明;;薄平板模型气动导数之间的关系[J];振动与冲击;2009年02期

2 顾明,张若雪,项海帆;紊流风场中桥梁气动导数的识别[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陈航,顾明;紊流风场中桥梁气动导数的识别[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黄方林,陈政清;桥梁颤振气动导数识别的迭代法[J];振动与冲击;2002年02期

5 顾明,许树壮;风雨共同作用下平板模型的气动导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10期

6 祝志文,陈政清,顾明;薄平板气动导数的数值仿真技术[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7 秦仙蓉,顾明;紊流风场中桥梁气动导数识别的随机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8 张欣;杜修力;;尾流激振情况下桥梁气动导数识别及误差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9 曹丰产,项海帆,陈艾荣;薄平板气动导数的数值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张若雪,顾明,项海帆;用总体最小二乘法识别桥梁结构的气动导数[J];振动与冲击;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慕广;陈政清;;大攻角气动导数的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姜保宋;周志勇;;几种气动导数识别方法的比较[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7年

3 黄林;廖海黎;汪斌;李永乐;;桥梁气动导数的数值计算[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宋汉文;王丽炜;王博瑜;施峥嵘;;桥梁颤振气动导数识别的动力学模型及算法[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5 牛华伟;陈政清;;桥梁断面气动导数识别的三自由度强迫振动时域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7年

6 牛华伟;陈政清;;桥梁断面气动导数识别的三自由度强迫振动频域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7年

7 艾辉林;陈艾荣;;基于ALE格式的动网格方法数值模拟桥梁断面气动导数[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许树壮;秦仙蓉;顾明;;基于RDT和ERA的桥梁气动导数识别的仿真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9 黄方林;陈政清;;桥梁颤振导数识别的泛函极小值搜索方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罗延忠;桥梁结构气动导数识别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牛华伟;气动导数识别的三自由度强迫振动法及颤振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钱雪松;基于小波变换的桥梁断面气动导数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郭震山;桥梁断面气动导数识别的三自由度强迫振动法[D];同济大学;2006年

5 祝志文;桥梁风效应的数值方法及应用[D];中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谭迪;车辆对桥梁气动导数及风致振动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欧志峰;基于ADINA的桥梁气动导数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超;桥梁断面气动导数自由耦合振动识别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张彦;桥梁气动自激力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李林;桥梁断面气动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应旭永;桥梁结构气动参数识别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93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93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c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