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大跨半钢板混凝土组合下的仰拱结构疲劳损伤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5 17:27
【摘要】:采用疲劳试验,对隧道基底的半钢板混凝土组合仰拱结构试件的疲劳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42万次疲劳结束后,试件Z-1沿截面高度钢梁腹板整个被拉裂;在115万次疲劳结束后,试件Z-2腹板全部被拉裂;Z-3试件在疲劳试验循环211万次后,无裂缝产生。试件Z-1、Z-2最小动挠度和最大动挠度随着疲劳加载次数增加有逐渐线性增加趋势,但增加速度较慢,试件Z-3组合梁在达到目标循环200万次前,疲劳破坏未发生。随着疲劳加载次数的增加,试件Z-1的跨中残余挠度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试件Z-2为增加趋势,试件Z-3保持稳定。在临近破坏前,疲劳残余挠度对试件影响较大。试件Z-1、Z-2、Z-3在荷载分别大于100、50、150 k N时,底面钢板应变增加较快。在整个挠度中,试件组合梁最大疲劳残余挠度平均百分比为7.5%,对于隧道基底的半钢板混凝土组合仰拱等承受动荷载结构,由于重复荷载引起组合梁的挠度变形应当重视。
[Abstract]:Fatigue test was used to study the fatigue damage of semi-steel plate concrete composite inverted arch structure of tunnel found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1 of the test piece is cracked completely along the web of the cross-section height steel beam after the end of 142m fatigue. After 115,000 fatigue, the Z-2 web of the test piece is cracked, and the Z-3 test piece has no crack after 211 000 cycles of fatigue test. The minimum dynamic deflection and maximum dynamic deflection of the test piece Z-1 and Z-2 increase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fatigue loading times, but the increase speed is slow. The Z-3 composite beam of the test piece does not occur before the target cycle is 2 million tim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fatigue loading, the residual deflection of Z-1 of the test piece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the Z-2 of the test piece is increasing, and the Z-3 of the test piece remains stable. Before the damage, the fatigue residual deflec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est piece. When the load of Z-1, Z-2 and Z-3 is greater than 100, 50, 150k N, the strain of bottom steel plate is increased faster. In the whole deflection,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the maximum fatigue residual deflection of the composite beam of the test piece is 7.5%, and for the semi-steel plate concrete composite inverted arch of the tunnel foundation, the dynamic load structure is subjected to dynamic load structure, and the deflection deformation of the combined beam due to repeated loa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作者单位】: 长春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大学;
【分类号】:U45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惠芳;关于临时仰拱形式问题的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03年06期

2 刘世坤;;例谈隧道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技术[J];价值工程;2014年03期

3 高峰;王猛;胡蓉;尹恒;王长辉;;隧道抗震仰拱形式优化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年02期

4 潘亚南;;带仰拱隧道密井暗管的新设计方法[J];铁道建筑技术;2010年04期

5 陈继军;;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在单线铁路隧道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年13期

6 吴岳华;曲同嘉;王伟;;仰拱在隧道塌方险情处置中的作用效果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赵广平;;新型组合弧形钢模板在高速铁路隧道仰拱整幅施工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10年06期

8 刘清泉;;空中翻转技术在仰拱预制块生产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11年05期

9 姜军;;仰拱顶模及栈桥在隧道仰拱施工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8期

10 岳健;冷伍明;赵春彦;;水下浅埋公路隧道施作仰拱力学效应的现场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潘亚南;;有仰拱隧道密井暗管的新设计方法[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吴范玉;;隧道有轨仰拱作业平台应用实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朱合华;刘学增;;仰拱施工工序对隧道变形及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宁川;;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仰拱基础浇注用步进式过轨梁方案设计[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董道海;;铁路客运专线仰拱长栈桥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杨广臣 李自力 管国富;科技创新:高难项目的“解码”锁[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年

2 王钦俞;京沪高铁可移动仰拱栈桥获科技立项 助三标中国水电集团隧道施工实现“双百”[N];人民铁道;2008年

3 记者 徐世贤;板江公路项目T20合同段超额完成任务[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禚振礼;隧道仰拱结构支护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钱海洋;仰拱开挖对软岩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邓小仕;基于流固耦合的公路隧道取消仰拱原则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4 刘燕蓉;基于仰拱数值分析的隧道支护优化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5 尹迪;高速公路隧道Ⅳ1级围岩段仰拱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刘培硕;秦岭特长铁路隧道TBM施工条件下仰拱预制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李幸吉;重载铁路隧道动态测试及仰拱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8 吴自由;隧道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支护结构稳定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94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94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