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GIS的城市道路潮汐车道选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9 20:28
【摘要】: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功能区域聚集式发展使得潮汐式交通现象频发,在大型环状城市体现愈加明显。潮汐车道技术能平衡进出城双向车流并缓解区域内交通拥堵。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潮汐车道的选型问题进行缓冲和叠加分析,逐步缩小车道类型的选择范围,最终确定固定道路条件下改造或建设潮汐车道的最佳类型。论文首先分析了潮汐式交通流的产生原因,指出潮汐车道技术的主要功能,归纳总结国内外潮汐车道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运行情况。再结合国内各大城市的道路情况对潮汐车道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设置条件。根据分类结果和设置条件要求,基于GIS技术对潮汐车道选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从规模与结构、车道功能、车道布局三个主要影响角度提出潮汐车道影响因素的分析指标。从分析各影响因素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根据道路几何条件进行缓冲和叠加空间分析;从通行能力、车道空间占有率的角度分析潮汐车道功能的影响因素;基于交通区位理论和分形理论分析潮汐车道布局与交通区位线匹配程度及潮汐车道与区域范围内交通枢纽及商业中心布局适用度。模型计算通过TransCAD软件进行可视化表达,建立潮汐车道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灰关联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最后以成都市蓉北商贸大道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检验进行分析,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验证潮汐车道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对比初选类型下后确定最终改造方案。上述研究内容可为国内各大城市发展潮汐车道技术的规划分析提供参考。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functional regional agglomeration, the phenomenon of tidal traffic occurs frequently, which is more evident in large circular cities. Tidal lane technology can balance two-way traffic flow into and out of the city and ease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 reg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the selection of tidal lanes is cushioned and superimposed, and the selection range of lane types is gradually reduced, and the best type of tidal lane is finally determ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ixed roads.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idal traffic flow, points out the main functions of tidal lane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operation of tidal lane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idal lanes are classified and the setting condi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oad conditions of the major citie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etting condition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lection of tidal lane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from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lane function, Three main influencing angles of lane layout are put forwar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idal lan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basic information databas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buffer and superposition spac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road geometry condition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tidal lane function are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traffic capacity and lane space occupancy. Based on the traffic location theory and fractal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tidal lane layout and traffic location line,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idal lane and regional traffic hub and commercial center layou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odel of tidal lan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established by visual expression of model calculation by TransCAD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evalu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HP and improved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Finally, taking Chengdu Commercial Avenue as an exampl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odel test are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idal lane technology is verified by VISSIM simulation software. Finally, the final transformation scheme is determined after comparing the types of primary selection. The above resear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analysis of tidal lane development in major cities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为;配电GIS系统和SCADA系统的一体化探讨[J];电工技术杂志;2004年07期

2 柏云;孙勇;;基于GIS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杨兆升,朱中;智能运输系统 GIS 设计的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8年01期

4 齐中兴;;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4年07期

5 成筠,徐泮林,郑丙辉;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J];人民长江;2004年05期

6 张津京;中科院推出首个国家级超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GIS升级建设信息化[J];建设科技;2004年20期

7 顾爱东;关于燃气GIS系统开发的方案与功能的探讨[J];上海煤气;2004年03期

8 陈华丽;蒋华平;;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05年04期

9 陈飞;吴国忠;;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安装的质量控制[J];电力建设;2006年01期

10 李静;杨永国;顾进;;基于GIS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狄小春;;区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2 吴俐民;丁仁军;冯亚飞;莫忠荣;;基于GIS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路探讨——以昆明市为例[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3 王彦兵;李小娟;连建;杨灿坤;;基于GIS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的空间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崔维群;高晓黎;李玉芝;崔振才;;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5 赵小敏;石庆华;H.F.M.TenBerge;;应用GIS和作物简单模型对江西省水稻生长所需的N素和生产潜力分析[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谢士杰;;基于国产GIS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陶夏新;郑广芬;左惠强;张明宇;;基于GIS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计算机管理系统[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8 李仁德;谢刚生;;基于GIS的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进展[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卓俭锟;;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的安装和试验[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姬冬梅;张大军;李淑杰;王楠;;基于GIS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探[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鑫;水利市场看好GIS[N];中国水利报;2001年

2 徐华;第四届高校GIS论坛筹备工作展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娟;GIS在线商店意不在销售软件[N];中国计算机报;2013年

4 记者 王世甫 特约记者 尤均;科尔沁街道借助“GIS一卡通”打造社会服务管理新平台[N];通辽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杨黎明 卢伟萍;气象GIS应用联合实验室在广西成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吴登洲;中国GIS协会扎实做好“搭台”工作[N];中国测绘报;2000年

7 记者 吴江;中国GIS协会近年工作有新进展[N];中国测绘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黄志武;GIS系统为“数字西藏”打下良好基础[N];西藏日报;2001年

9 魏莲 樊文有 卞州罡;石油行业信息化GIS作用大[N];中国测绘报;2007年

10 郑泓;国产GIS遥感软件大检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Loua Kokolv Augustin;基于GIS和CROPWAT的内蒙古河套灌区作物的最优灌溉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唐惠燕;基于GIS江苏种植结构演变研究(1949-2011)[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孙国霞;基于电接触理论的GIS母线接头过热性故障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武锋强;基于RS、GIS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熵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段佩利;基于GIS和水足迹理论的吉林省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郭银巧;棉花形态建成模型与基于模型和GIS的数字棉作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石晓燕;基于生长模型与GIS的小麦生产力预测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孟庆香;基于遥感、GIS和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温亮;海南省疟疾流行预测方法及基于GIS的疟疾监测预警系统的初步构建[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王玮;基于遥感和GIS的青藏高原牧区积雪动态监测与雪灾预警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秀萍;基于“面向区域”GIS控件的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以陕西省为例[D];西北大学;2003年

2 尹春燕;基于GIS的乐山市城镇化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琳;基于GIS的地震次生火灾综合评价及防御对策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温金奎;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任玉龙;基于GIS的河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动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甘芬芳;基于GIS的川渝地区地震分形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赵露;基于GIS的油藏多信息集成[D];长江大学;2015年

8 吴涛;基于GIS的耕地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叶德峰;基于GIS的客家文化信息平台研究与实现[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10 潘洋;基于GIS的离子型稀土堆浸尾矿区稀土和浸取剂分布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21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321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