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结合段的极限承载力研究
[Abstract]:The fin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BAQUS software.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 load-slip relationship of material and shear nail, the cracking and crushing of concrete in room are considered, and the nonlinear full-process analysis of four kinds of single-cell model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is carried out. The force transfer ratio and common working performance of three kinds of load transfer members (pressure plate, PBL connection, shear nail) were studied, and the failure order and failure pattern of each member in the compartment during loading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processes and failure patterns of the four models are different. In model 1, the yield region of web plate does not exp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 and the yield region is still small when the load reaches 17 250 KN. When the load is large, the slope of slip curve tends to be vertical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load transfer member, and the direct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aring plate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members. Only when PBL connectors, the force of each connector is more uniform.
【作者单位】: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3800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J09B02)
【分类号】:U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建琴;李从林;吴敏哲;;大跨度斜拉立体桁架的极限承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特种结构;2010年01期
2 孙建琴;吴敏哲;李从林;;斜拉立体桁架极限承载力的双重非线性分析[J];钢结构;2006年05期
3 吴辉琴;藏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极限承载力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沈祖炎,张其林;受压方管钢柱的屈曲后极限承载力[J];土木工程学报;1991年03期
5 刘建起,,陈宝珠;孤立墩抛石基床极限承载力[J];天津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6 彭兴黔;纯粘无重土上圆形基础的极限承载力[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张典福,陈裕平,李智宇;深圳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4年12期
8 舒兴平,沈蒲生;钢框架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变形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1993年04期
9 郭大兵,郭靖;桩基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J];工业建筑;1996年04期
10 肖贺;沉管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新平;吴丹宇;丁霞;;基于灰生成的极限承载力建模与预测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志军;丁德馨;饶龙;毕忠伟;;预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潘轶;徐国彬;;薄壁钢拱壳极限承载力的分析比较及措施改进[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叶梅新;曾庆元;;钢板梁面内极限承载力问题的研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5 高大钊;;软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吴国强;曹红胜;;局部锈蚀钢管极限承载力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A];'2012中国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国强;王彦博;陈素文;;高强钢焊接箱型柱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及香港钢及组合结构技术研讨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8 陈志国;余加坤;;平面K形搭接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徐新跃;;桩基极限承载力预测方法的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江冰;周绪红;刘永健;;焊接矩形钢管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的比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赵权新;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极限承载力的确定[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小青;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极限承载力与动力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李军亮;基于广义灰色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建模与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康孝先;大跨度钢桥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田伟;桥梁基础中混凝土扩盘桩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少东;PHC超长管桩承载力与影响因素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敏;SHCC管的试验研究与结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3 马勇;箱涵进海路结构极限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谢东平;卷边槽钢桁架K型间隙节点的极限承载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韩冬冬;条形浅基础极限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潘东毅;钢管拱桁架稳定性及极限承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甄圣威;局部压力作用下工字梁腹板的极限承载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彦;软件计算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极限承载力[D];吉林大学;2012年
9 何志辉;偏心受剪螺栓群的极限承载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屈建民;齐次广义屈服准则与结构极限承载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25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32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