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公路隧道保温隔热层铺设方式及材料性能对比分析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anti-freezing and insulation of highway tunnel and protection of permafrost in permafrost area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is adopt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ample of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area of China. The temperature field changes of different tunnel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s are analyzed, and the properties of insulation materials are compared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unnel in permafrost area should adopt double layer laying mode, the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should be preferred when lay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lining or off the wall, and the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material should be preferred when the insulation material is laid on the interlayer.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avoiding the permafrost damage and thawing of frozen soil in highway tunnels and ensuring the long-term stable service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G05B05)
【分类号】:U454;U45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刚;郑金龙;李海清;;寒区隧道离壁式衬砌结构的保温隔热原理研究[J];公路隧道;2008年03期
2 何佳;;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在寒区隧道保温材料选择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刘志楠;;寒区隧道抗防冻设计现状及评述[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3期
2 毛红飞;郭锐;李苏;;青海牙同公路隧道防寒保温设计思考[J];公路隧道;2012年04期
3 赖庞中;;公路隧道渗漏与冻害防治[J];才智;2013年14期
4 范东方;夏才初;韩常领;;不同类型冻土中隧道隔热保温层铺设方式的选择[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5 张卓;;云南省香德2级公路德钦隧道保温防冻设计[J];公路交通技术;2014年01期
6 刘振光;;FLK防冻保温材料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年03期
7 姚伟;徐林生;;寒区隧道工程的研究现状[J];四川建筑;2011年04期
8 张国柱;夏才初;殷卓;;寒区隧道轴向及径向温度分布理论解[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9 王海彦;孙文昊;李利军;;寒区隧道冻胀性围岩的冻害机理分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子龙;张鹏飞;;巴朗山隧道中心排水沟设计参数研究[J];四川建筑;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玉强;张国柱;赵清平;;寒区公路隧道防冻保暖技术及应用[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乐天,赵士达,卢锡年,史毓香,陈淑霞;天然淡水冰单轴压缩强度及其温度和应变率效应[J];冰川冻土;1990年02期
2 赖远明,喻文兵,吴紫汪,何平,张孟喜;寒区圆形截面隧道温度场的解析解[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3 王建宇,胡元芳;隧道衬砌冻胀压力问题研究[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4 杨海涛;完颜华;李佳;王志芳;;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在工程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5 王大为,吕康成,崔凌秋,解赴东;小盘岭隧道防渗防冻技术[J];东北公路;2001年03期
6 乜凤鸣,刘艳;多年冻土及寒区铁路隧道衬砌开裂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2年03期
7 罗延龄;自限温型PTC电热带的性能评价[J];电线电缆;2001年06期
8 郑平;马贵阳;顾锦彤;;带有伴热管的输油管道土壤温度场的数值计算[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马忠英,范增莲,李永福;大坂山公路隧道保温层的作用与冻害防治[J];公路;1997年11期
10 昝勇杰,陈建勋;大坂山公路隧道防冻隔温层效果现场测试与分析[J];公路;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东,梁波,葛建军,曹元平;浅析悬臂式挡土墙在多年冻土区路堑工程中的适应性[J];路基工程;2003年03期
2 孙立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的施工技术[J];冰川冻土;2007年01期
3 葛建军;;气候变暖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影响分析[J];路基工程;2008年03期
4 朱兆荣;李勇;薛春晓;韩龙武;;1976-2010年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降水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5 廖胜明;热棒——多年冻土区路基保护技术[J];铁道知识;2004年02期
6 田亚护,刘建坤,钱征宇,何平;多年冻土区含保温夹层路基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2期
7 答治华,马辉;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修筑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8 答治华,童长江;建立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的监测体系的必要性[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9 马天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基础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3年04期
10 张顺忠,李放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堑的设计与施工[J];铁道建筑;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玉新;;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挡水埝施工技术[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曹元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曹元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A];快速提升铁路建设与装备现代化技术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九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4 贾燕;;柴木铁路多年冻土区沼泽化斜坡路基设计[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林战举;牛富俊;许健;;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沿线次生冻融灾害及成因初步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成;;青藏铁路冻土工程有关问题的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薇;;高寒多年冻土区耐久性混凝土技术浅析[A];“粤京港沪”四铁道学会第九届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原思成;张鲁新;张学富;赖远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现浇混凝土涵洞基础水化热对路基热状况影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程红彬;;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填筑技术探讨[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沈宇鹏;许兆义;王连俊;魏庆朝;;多年冻土区站场路基的热水力耦合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贾明 通讯员 冯萍;我省设立多年冻土区公路建养研究观测基地[N];青海日报;2010年
2 王玉;向科学高峰登攀[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3 钱 方 赵志中;青藏铁路穿越世界屋脊[N];大众科技报;2003年
4 记者 郭姜宁;青藏铁路通车,风火山冻土观测站立功[N];科技日报;2006年
5 高峻;铁一院在青藏铁路勘察设计中实现多项创新[N];陕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熊治文;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墩台变形机理及其整治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马立峰;动荷载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让宏;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李永强;青藏铁路运营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马辉;片碎石护坡结构维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的作用机理和适应性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王立娜;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列车行驶路基振动反应与累积永久变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娇月;冻融作用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泥炭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8 郑镝;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典型地质灾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开健;地震作用下多年冻土区低缓坡度滑坡发育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飞;渗流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卫竞争;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排水措施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王s,
本文编号:2433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43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