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隧道围岩变形的非线性自回归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9 15:08
【摘要】:针对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单一线性和忽略施工过程影响的静态局限性,提出非线性自回归(包括NARNN与NARXNN)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动态施工影响因子作为附加的外部输入,同时结合模型本身的反馈结构和延迟单元,在结构和动态特性上更加符合实际系统,可以非线性动态地考虑隧道施工全过程.运用该模型对史家山2号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水平收敛和地表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非线性自回归预测模型比传统的ARMA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适应性好;2)通过多次预测并对结果取平均值,可以保证非线性自回归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3)通过优化动态施工影响因子的取值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NARXNN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
[Abstract]:The nonlinear auto-regression (including the NARNN and the NARXNN) time series prediction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static limitation of the single linear and neglecte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traditional time series prediction model. In this model, the dynamic construction influence factor is introduced as an additional external input, and the feedback structure and the delay unit of the model itself are combined, so tha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can be considered in a non-linear dynamic manner in a more practical system in terms of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horizontal convergence and surfac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o.2 tunnel of Shijiashan.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non-linear auto-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traditional ARMA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adaptability is good;2)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 of the nonlinear auto-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can be guaranteed by the multiple prediction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results. And 3)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NARXNN time series prediction model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 value method of the dynamic construction influence factor.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6YJS1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34210)~~
【分类号】:U4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欣,刘洪洲,姜德义;中梁山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1994年10期

2 文建华;孙随娥;;邵家台隧道围岩变形稳定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22期

3 田文;;回龙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分析[J];祖国;2013年04期

4 齐u&;杨军;张烨;丁大明;;钟公隧道煤层段围岩变形分析和应对措施[J];人民长江;2010年03期

5 解志刚;许海东;;灰色理论在围岩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年22期

6 汪益敏;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其有限元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年03期

7 夏松涛;;水电站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其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11期

8 宋成科;王成虎;黄禄渊;火明媈;;结构面分布特征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9 杨松林;刘维宁;师红云;黄方;;全站仪自由设站隧道围岩变形非接触监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会刚;姜志玲;张强;靳小光;;走马岭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工程地质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才顺;;引沁入汾草峪岭隧洞工程施工期围岩变形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陈振振;阮怀宁;;深埋高压隧洞中地下水压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程度的探讨[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周德培;;隧道衬砌的围岩变形压力的时间效应[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4 张新曙;;乌鞘岭隧道围岩变形控制[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苏胜昔;杨昌民;范喜安;;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实时监测中的应用[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6 杨松林;王梦恕;巩慧;;地铁隧道施工围岩变形GeoRobot非接触监测的研究及实现[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曹荣祥;;三峡水利枢纽船闸地区围岩变形研究[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8 武科;张珂;赵闯;刘正银;王成军;;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技术研究[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徐平;夏熙伦;;三峡工程船闸区3008~#平洞围岩变形粘弹性反分析[A];三峡工程坝址区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研究文集(下册)[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林萍;连拱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韩桂武;隧道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测及反演分析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清祥;下穿隧道施工空间效应及围岩变形影响与控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2 林浩;邻近水库(水牛家)隧道开挖围岩变形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冯亚松;挤压性炭质千枚岩隧道模型试验及围岩变形特征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竞;软岩公路隧道施工期围岩变形支护受力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惠冰;注浆作用下围岩变形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杨小军;铁路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判据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王震;正阳隧道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8 范恒;上官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时空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江;草帽山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段韬;雪峰山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反馈技术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55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455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6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