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老化作用对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4 20:41
【摘要】: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优良,已经成为道路建设中最主要的路面类型。由于受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沥青路面容易破坏,普通沥青已经难以达到对道路交通条件的要求,研究学者对沥青进行研究发现在沥青中添加改性剂可以改善沥青的路用性能,因此对改性沥青的研究逐渐成为重点。本文选用多聚磷酸(PPA)改性沥青、PPA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作为研究对象,以流变学理论为基础,对PPA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和高低温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为PPA改性沥青的应用提供依据。通过PPA改性沥青的原子力显微镜测试分析表明:添加PPA使沥青质能够较好地被周围的沥青分子所溶解,随着掺量的增加,沥青中分散相面积减小,而连续相面积增大,从而使沥青的流动性增强,延展性更好,提高了沥青的抗裂性能。同时沥青质团簇被打散,并均匀地分散在轻组分中,分散的沥青质之间形成了更加稳定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了沥青的稳定性和高温性能。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试验得到的残留针入度比、软化点变化和延度保留率分析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同时利用针入度指数、粘度指数和粘温指数对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PPA的添加使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减小,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同时改善了改性沥青的抗老化能力,随着PPA掺量的增加,耐老化性能越好。利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对老化前后各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及疲劳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温度及老化条件下,PPA对沥青高温性能的改善更为突出,PPA的添加使改性沥青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增强,但PPA对沥青的疲劳性能具有负面影响,抗疲劳能力变差。同时通过重复蠕变试验分析了各改性沥青在不同应力水平和温度下对蠕变恢复以及延迟弹性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PA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变形恢复能力。通过弯曲梁流变仪,并基于黏弹性理论对老化前后各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PPA的添加对沥青低温性能有所提高,沥青中储存能减少,耗散能增加,应力松弛能力得到提高,且随着PPA掺量的增加,低温抗裂性能增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瑛;张铭铭;黄凌辉;常睿;郝培文;;多聚磷酸复合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及抗老化特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2 付国志;赵延庆;孙倩倩;;多聚磷酸与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改性机制[J];复合材料学报;2017年06期

3 李超;邬迪;王子豪;王岚;;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结合料高低温流变特性[J];功能材料;2016年06期

4 王岚;王子豪;李超;;多聚磷酸及多聚磷酸-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7年02期

5 王岚;王子豪;李超;;基于黏弹性理论的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低温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7年02期

6 马庆丰;辛雪;范维玉;梁明;王晓波;;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及改性机制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7 刘建敏;;多聚磷酸复配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能研究[J];公路;2015年01期

8 曹晓娟;张振兴;郝培文;董利鹏;;多聚磷酸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9 丁海波;周刚;;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特性[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骆建平;魏建国;杨科伟;王彬;熊保林;徐倩;;高模量改性沥青流变性能[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铭铭;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微观结构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Sajjad Yousefi Oderji;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尉燕斌;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潘礼清;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4 刘晓;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隧道路面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郝飞;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赵琳;DNA分子在石墨表面的吸附和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7 余文科;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恒龙;TLA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江国;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李晓刚;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几种成像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58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458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