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隧道抗震设计中反应位移法与时程分析法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08 08:49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实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以西安地铁某号线为背景,基于盾构地铁区间隧道抗震设计方法—反应位移法与时程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盾构地铁区间隧道进行了抗震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出的内力与关键节点水平位移,说明反应位移法和时程分析法在抗震设计中均具有适用性,两种分析方法可互相参考验证。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ructures implemented in China at present, taking Xi'an Metro Line as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response displacement method and time-history analysis method for seismic design of shield-driven subway interval tunnels, The seismic analysis of shield subway tunnel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internal forces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of key joints obtained by the two methods, it is shown that both the response displacement method and the time-history analysis method are applicable in seismic design, and the two analysis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mutual reference and verification.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2.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禹海涛;袁勇;张中杰;张擎宇;王建华;;反应位移法在复杂地下结构抗震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于翔,陈启亮,赵跃堂,王明洋,国胜兵;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及其现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3 来庆杰;;时程分析的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3年01期

4 吴小峰;孙启国;狄杰建;周迎春;;抗震分析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数值仿真比较[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3期

5 刘晶波;王文晖;张小波;赵冬冬;;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位移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6 刘晶波;王文晖;赵冬冬;张小波;;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7 耿萍;张景;何川;晏启祥;;隧道横断面反应位移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文生;;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设计施工关键问题探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2 王贵珍;刘立平;李英民;;某核电站出水口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3 白广斌;赵杰;汪宇;;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综述[J];防灾减灾学报;2012年01期

4 王铁成;王卉;;埋地双排复合式管体结构在SH波作用下的动力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4期

5 刘祥庆;刘晶波;;基于纤维模型的拱形断面地铁车站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10期

6 陈志龙;郭东军;;城市抗震中地下空间作用与定位的思考[J];规划师;2008年07期

7 晏启祥;刘记;何川;;公路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的反应位移法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4期

8 刘继国;郭小红;程勇;;高地震烈度下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J];公路隧道;2011年03期

9 刘继国;程勇;郭小红;;海底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公路;2011年04期

10 郝志宏;叶英华;刘运亮;罗佑新;;基于ANSYS的北京某明挖地铁车站抗震分析[J];工业建筑;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晶波;刘祥庆;李彬;;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静力弹塑性方法[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晶波;刘祥庆;李彬;;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静力弹塑性方法[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行东;李海波;彭仕雄;肖扬;;地震动荷载下地下洞室的破坏分析与防护对策[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4 王新征;陈剑杰;邹广平;王青海;;深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抗震分析[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新征;陈剑杰;邹广平;李萍;;探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原则[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张庆红;金挺;尚尔涛;;控制棒驱动机构反应谱法与时程积分法数值分析对比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康小青;王一兵;王丽君;;电抗器抗震性能分析[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继国;郭小红;程勇;;高地震烈度下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9 丁晓敏;张季超;朱超;许勇;王可怡;;基于MIDAS/Gen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启兴;朱四荣;王应军;陈建中;;静力法与反应谱法对玻璃钢贮罐地震作用应力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科建设、学术发展40年回顾与展望活动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及其与地表建筑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袁蕾;不规则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与土结相互作用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璐;地下建筑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李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李育枢;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孔戈;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光慧;通海隧道区域构造发育规律及其发震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刘金云;软弱土层输水隧道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吕涛;地震作用下岩体地下洞室响应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松;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典型洞口形式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孟宪春;多层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贺万里;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铁车站抗震的动力有限元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 苑俊杰;节理的存在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东升;龙泉山一号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胡文亮;浅埋隧道抗震特性能量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彦宗;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刚;条带开采煤柱静动态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小云;地震载荷作用下浅埋隧道支护结构的响应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飞;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D];三峡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祥庆;刘晶波;;基于纤维模型的拱形断面地铁车站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10期

2 杨穗华;;规范反应谱理论介绍[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04期

3 张春霞;李昌铸;卢铁瑞;白红英;;现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分析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9期

4 胡文源,邹晋华;时程分析法中有关地震波选取的几个注意问题[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刘晶波;王文晖;赵冬冬;;地下结构横截面抗震设计分析方法综述[J];施工技术;2010年06期

6 林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综述(下)[J];世界地震工程;1990年03期

7 耿萍;丰月华;何川;晏启祥;;盾构隧道横断面地震响应的广义反应位移法分析[J];铁道建筑;2009年06期

8 林皋,梁青槐;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1996年01期

9 李田;结构时程动力分析中的阻尼取值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10 刘晶波,吕彦东;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的一种直接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源,邹晋华;时程分析法中有关地震波选取的几个注意问题[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蔡国强;;时程分析法的程序实现[J];山西建筑;2006年10期

3 朱丽霞;结构抗震计算时程分析法的计算要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年03期

4 黄鑫;;时程分析法在空间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2期

5 李泉江;安令石;韩利辉;;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6 冯光明,徐德新;结构抗震时程分析法中的层模型的研究[J];四川建筑;1998年03期

7 冯光明,徐德新;结构抗震时程分析法中的层模型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8 徐飚,韩兵;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设计[J];治淮;2002年02期

9 邓军,唐家祥;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记录的选择与实例[J];工业建筑;2000年08期

10 宋宝峰,秦毅;关于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研究[J];丹东纺专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石路也;;商业步行街连桥舒适度影响因素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伟;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高层抗震计算中的对比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宝瑞;基于不同地质条件的开挖隧道横断面地震响应分析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71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471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