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的破碎带支护参数优化

发布时间:2019-07-15 09:34
【摘要】:为了控制围岩的变形,确保施工的安全,结合船顶隘隧道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出现的变形过大,局部出现塌方的现象,提出了减小钢拱架间距增加初支强度的支护方案,并选取了两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先通过数值模拟对钢拱架和锚杆分别进行了计算,然后在现场监测试验中,选取了两组试验段,对两种不同的支护参数下的围岩变形、喷射混凝土压力、钢拱架应力以及初支围岩压力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验证了支护优化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断层破碎带初支参数优化中,锚杆支护效果不理想,而钢拱架的作用明显,对围岩大变形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由此可知通过加密钢拱架来增加初支强度,适当弱化锚杆来减少工序,降低成本的支护优化措施在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中是可行的。
[Abstract]:In order to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deformation and local collapse of ship top pass tunnel passing through fault fracture zone, a support scheme to reduce the spacing of steel arch frame and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initial support is put forward, and two groups of schemes are select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udy. Firstly, the steel arch frame and bolt are calcul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n two groups of test sections are selected in the field monitoring test to monitor and measure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shotcrete pressure, steel arch frame stress and initial support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under two different supporting parameter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support optimization is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lt support effect is not ideal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itial support parameters of the fault fracture zone, but the effect of the steel arch frame is obvious, which plays a good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refor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upport optimization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initial support strength, weaken the bolt properly to reduce the working procedure and reduce the cost are feasible in the tunnel passing through the fault fracture zone by encrypting the steel arch frame.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基金】:江西省交通科技重点项目(2015C0015;2015C0016;2015C0019)
【分类号】:U45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琦,李忠;公伯峡水电站导流隧道上游断层破碎带地质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2 刘洪光;;隧道断层破碎带的处理技术[J];水运工程;2006年07期

3 赵存明;沈斐敏;张燕清;吴存兴;;一种探测隧道含水断层破碎带的新技术——瑞利波探测技术[J];公路;2007年09期

4 赵存明;沈斐敏;张燕青;吴存兴;;隧道含水断层破碎带的探测与治理[J];华东公路;2007年04期

5 袁庆利;;某隧道断层破碎带处结构分析与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8年09期

6 钟德军;;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年26期

7 秦镇;;浅谈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2期

8 杨金虎;;慈母山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开挖支护技术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9 毕旭冰;吴孝清;刘胜春;;公路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仿真分析[J];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10 李廷春;张乃杰;刘建章;王辉;;断层破碎带影响下隧道的震害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税明东;成坚;;断层破碎带综合处治措施的研究[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军;唐学军;朱小明;王永刚;王增运;;寒区隧道断层破碎带塌方段支护参数及动态化监测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朱卫东;;秀宁隧道出口段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安全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潘国栋;周书明;赵晋友;;胶州湾隧道过断层破碎带注浆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5 周书明;潘国栋;罗小平;;海底隧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俊;罗永忠;;断层破碎带对宽体公路隧道设计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维武;文桂录;田维金;刘增跃;林振球;;八盘岭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预注浆[A];中国锚固与注浆工程实录选[C];1995年

8 杨重存;;公路隧道断层破碎带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钟世航;孙宏志;李术才;王荣;李树忱;;陆地声纳法探查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断层、破碎带[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贲;;某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研究[A];2014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齐中熙 樊曦 于文静;“天路”即将变“坦途”[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刘志广;隧道断层破碎带控制爆破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7年

3 通讯员 高仕红;穿越“地质博物馆”[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一“险”一“奇”看高速[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5 王冰炎;寒暑越四载 安稳穿燕山[N];中国交通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俞文生;隧道泥质充填断层破碎带劈裂注浆扩散机理及工程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林;隧道穿越断裂带地震响应特性及抗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东;强风化混合花岗岩断层破碎带隧道涌水处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陈星宇;断层破碎带隧道涌水特征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李鑫;雩山隧道断层破碎带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法[D];山东大学;2015年

4 黄劲;公路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评估[D];长安大学;2016年

5 常乔磊;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围岩变形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6 杨拯;断层破碎带影响下山岭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毅;梅大高速公路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风险评估[D];长安大学;2012年

8 薛佃立;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震害机理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周伟宏;断层破碎带隧道承压水处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刘运微;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4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14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