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考虑场地效应的非一致激励下桥梁地震响应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07 12:12
【摘要】:本研究拟从常规桥梁(跨径不超过150m且桥长不超过600m)出发,考虑局部场地效应,对某工程场地的地震反应进行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将计算得到的地表地震动作为桥梁桥墩处的非一致输入,然后再通过有限元时程分析计算得到桥梁的地震反应。通过与一致激励及考虑行波效应激励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果:由于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频谱、峰值加速度都有影响,与一致激励相比,考虑局部场地的非一致激励对于桥梁的下部结构反应影响较小,而对于上部结构响应影响明显;考虑行波效应的非一致激励对于桥梁地震响应有减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行波效应引起的地震动非一致性开展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并不具备保守性。
【图文】:

桥梁,有限元模型


直于人工边界的单位距离,pju是由O点沿与边界垂直方向向内ajct距离处的外传波pt时刻的位移向量。t为时间步距,ac为人工波速,NjC为二项式系数,由式()!!NjNCNjj!=-确定。2计算模型2.1桥梁模型桥梁动力时程分析采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计算实现。本研究中,桥梁为混凝土15孔双曲拱桥,全部为C30混凝土。桥梁全长467.7m,边跨27.8m,中跨31.7m,桥宽17m,桥墩高20m。桥梁模型全部采用实体单元,混凝土采用C3D8单元,钢筋采用T3D2单元模拟,利用埋入单元将钢筋内嵌到混凝土当中。图1为桥梁的有限元模型,表1为桥梁的振型。图1桥梁有限元模型Fig.1Finiteelementmodelofthebridge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专项(DQJB15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5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39006)
【分类号】:P315.9;U44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慧;高孟潭;俞言祥;唐丽华;;北天山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和场地效应研究[J];地震学报;2007年02期

2 李俊;陈剑雄;陈槞;;基于地形倾斜值的场地效应校正方法研究[J];中国地震;2012年01期

3 杜树春;;发射场地效应及其与地电构造的关系[J];地质与勘探;1991年12期

4 马淑芹,龚绍京,栗连弟,戚成柱;使用地面单台三分向地震记录资料评估场地效应方法的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1年03期

5 卢华喜;梁平英;仇早生;;中美设计规范中场地分类和场地效应的比较[J];工业建筑;2009年06期

6 景立平,金星,松波孝治;唐山地区震源模型及局部场地效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4期

7 C.H.Cramer;杨宝仁;;美国加州帕克菲尔德附近的土耳基平地场地效应试验区的弱运动观测和模拟[J];世界地震译丛;1996年03期

8 李铁飞;陈学良;高孟潭;;盆地场地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及沉积环境对盆地场地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3期

9 A.Moya;J.Aguirre;K.Irikura;赵新平;啜永清;;用遗传算法反演强地面运动的震源参数和场地效应[J];世界地震译丛;2003年05期

10 史海霞;修济刚;陈章立;王勤彩;华卫;;用广义反演方法估算首都圈地区台站场地效应[J];地震;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超;罗奇峰;;汶川地震加速度峰值衰减中的平均场地效应[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2 徐果明;李跃;;日本Ashigara Valley国际地震动表面地质效应的预测[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慧;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中的场地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李俊;以Google Earth为平台,基于GDP、人口与场地效应的全球大震损失评估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唐晖;地震波动数值模拟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李铁飞;沉积环境对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戴嘉伟;利用地脉动和强震动观测数据分析汶川地震的场地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2 史海霞;首都圈地区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3 李斌;多相流体非均匀饱和岩石依赖温度的地震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3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33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4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