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6 12:51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首次使用环氧乳化沥青应用于冷再生沥青混合料中。通过掺加0%、10%、20%和30%的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对90%与70%RAP(废旧沥青路面回收材料)掺量的AC-20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与使用性能验证。结果表明:适当掺量的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可使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RAP有效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 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曾德亮;;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在雾封层养护中的应用[J];公路;2015年02期

2 王佳炜;李力;赵可;周超;;稀浆封层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配合比设计[J];公路工程;2014年06期

3 周源;;水泥含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J];中外公路;2013年01期

4 杨丽英;谭忆秋;董雨明;李恩光;;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0期

5 庞世华;陈忠达;惠丹丹;;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冷补混合料的研究[J];石油沥青;2012年04期

6 王舜;;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评价[J];公路工程;2012年01期

7 冯亚军;赵乐;;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0期

8 严金海;倪富健;杨美坤;;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间接拉伸疲劳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1期

9 何远航;张荣辉;;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康生;基于基准料合成的不同掺配率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2 赵乐;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赵亚萍;环氧乳化沥青粘层材料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增耀;乳化环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李泉;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3 徐艳;彩色乳化沥青制备技术及其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佳炜;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结构形成及性能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崔小攀;沥青路面铺装结构粘结层材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赵志超;新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7 张豹;贵州山区乳化沥青冷再生RAP料变异性及质量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毕研秋;冷补环氧乳化沥青混合料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雷勇;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筛分机理及试验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10 孙妮;SBS与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性能对比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霞;用于粘结层的高性能乳化沥青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刘晓文;冷补沥青混合料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盖卫鹏;冷补沥青混合料养护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邢傲雪;乳化(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性能深入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王卫彬;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熊锐;农村公路乳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7 李胜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8 于鹏程;稀浆封层与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高艳娥;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于永生;掺加水泥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与使用性能[D];湖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亮;;再生沥青混合料特性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年05期

2 胡达平;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J];市政技术;2003年04期

3 李荣冕;;再生沥青混合料旧料掺量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2期

4 查旭东;陈兆坤;;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J];公路与汽运;2008年03期

5 王欣;;溶剂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6期

6 余建民;吴为义;吴玉霞;;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城市道路中的试应用[J];浙江建筑;2008年07期

7 王超;;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与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7期

8 崔普查;;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9 陈静云;孔令然;李正阳;;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试验[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10 赵亚兰;陈拴发;;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松;熊巍;邹云华;刘勇;;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低等级公路应用的可行性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熊巍;卢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3 黄冲;黄绍龙;黄修林;丁庆军;;废橡胶粉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金喜;藤原忠司;;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针入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志祥;吴建浩;;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6 刘浩;李涛;;EC120温拌改性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作用与影响[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梁伟光;卢铭伊;许先琴;;我国城市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叶子 马芳;为绿色奥运献一份力[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杨彦海;变废为宝 经济环保[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通讯员 冯文华;亏本订单逼出来的创新[N];绍兴日报;2007年

4 张东平;给黑土地添一抹亮丽的“绿色”[N];首都建设报;2008年

5 记者 罗源源;节能巧算“三笔账”[N];首都建设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永强;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与应用效益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康强;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与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彭玉柱;沥青路面温拌再生技术及工程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4 王刚;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振丘;RAP回收工艺及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尤江;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江照伟;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材料及结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雷润生;基于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豹;贵州山区乳化沥青冷再生RAP料变异性及质量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田永强;水发泡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42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42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9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