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再生水稳基层路面反射裂缝防治的层间结合技术分析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9-11-12 22:49
【摘要】:在大规模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半刚性基层路面的大规模维修必然会产生大规模的废弃铣刨料,将这些废旧材料应用在新建道路中能够缓解现阶段矿料短缺的问题。再生水稳碎石基层道路的强度、路用性能都非常好,但是由于废旧材料变异性大、吸水率高,导致其抗反射裂缝的能力与普通半刚性基层路面相比更差。由此可见,如果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并采取措施以解决再生水稳基层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对于进一步改善道路的使用功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通过试验确定再生水稳碎石基层的回弹模量,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再生水稳基层路面的真实情况,建立路面结构模型,并分析计算不同路面结构参数下面层底部的应力变化规律,为再生水稳碎石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偏荷载作用对于结构影响更为严重。在偏荷载作用下面层厚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显著减小面层底部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面层的弯沉也会逐渐减小。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增加面层厚度以降低应力集中的效果减弱;增加面层模量,反而使得沥青面层底部应力集中现象更为严重;面层底部最大剪应力与主应力随着应力吸收层模量的增加均有所降低,也随着沥青应力吸收层厚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其次在再生水稳碎石路面结构模型中设置三种常用的层间结合措施,通过分析计算对比三种不同层间措施对于延缓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效果。并结合不同吸收层的内部应力对不同层间措施缓解延缓反射裂缝的原理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再生水稳碎石基层铺筑土工格栅、橡胶沥青碎石层、SBS应力吸收层都对于缓解车辆荷载造成的应力集中起到一定作用,其中三种层间结合措施中,SBS应力吸收层缓解沥青面层底部应力集中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橡胶砾石碎层,最差是土工格栅。再次,设计再生水稳基层路面反射裂缝疲劳模拟室内试验,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了更好的模拟再生水稳碎石基层的材料特性,对室内四点弯曲疲劳试验进行改进,通过切缝小粱的疲劳寿命对SBS应力吸收层、土工布、土工格栅三种防裂措施在再生水稳碎石基层路面结构中抗反射裂缝的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500με、1000με、1500με三种应变下,采用以上三种防治措施,小梁疲劳寿命均有一定提高,其中切缝小梁疲劳寿命SBS应力吸收层土工格栅土工布。与模拟计算结果一致,SBS应力吸收层的防裂效果明显强于格栅。最后,结合计算分析与经济性研究,并根据我国现有的道路设计方法,提出了应将裂缝作为再生水稳碎石基层道路的设计控制模式,计算并推荐了层间设置SBS应力吸收层的再生水稳碎石基层道路的道路结构。为再生水稳碎石基层的实际应用推广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
【图文】:

再生水稳基层路面反射裂缝防治的层间结合技术分析与评价


测量再生水稳碎石基层材料回弹模量Fig.2-1Measuringthereboundmodulusofrecycledcementstabilizedcoursematerial2)原材料性能以及级配

再生水稳基层路面反射裂缝防治的层间结合技术分析与评价


再生水稳基层级配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1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晓红;;基于抗裂性能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关键指标研究[J];中外公路;2016年05期

2 杨大田;李聪;;设置级配碎石功能层的沥青路面有限元模拟[J];公路交通技术;2016年05期

3 张海军;王力;;基于力学性能试验的不同应力吸收层对比分析[J];交通运输研究;2015年03期

4 刘元栋;;沥青混凝土小梁断裂试验有限元模拟[J];现代交通技术;2015年02期

5 黄明;黄卫东;李本亮;李彦伟;;基于疲劳性能的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指标[J];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1期

6 杨洋;张苛;季社鹏;;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抗反射裂缝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6期

7 徐春军;;再生水稳碎石底基层和厂拌再生水稳基层的探究[J];上海公路;2013年01期

8 李志鹏;齐辉;刘双;;应力吸收层配合比设计及工程造价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年11期

9 吴贵贤;李萍;王璐;;交通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艾长发;成猛;杨涛;邱延峻;;含层间界面的沥青混合料复合小梁弯曲疲劳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起森;周志刚;;土工合成材料在沥青路面抗裂措施中的应用[A];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贡小雷;建筑拆解及材料再利用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魏道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模式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薛忠军;旧水泥路面加铺超薄沥青层综合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马庆雷;基于刚性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杨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忠辉;大粒径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魏刚强;橡胶沥青大粒径沥青碎石路用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赵建峰;沥青砂应力吸收层防治沥青路面荷载型反射裂缝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聂文;MA类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晓明;半刚性基层回收材料再生利用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6 牛智华;高性能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臧芝树;橡胶沥青碎石封层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周磊生;橡胶沥青透水应力吸收层力学特性与路面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产启刚;玻纤格栅抑制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晓娜;道路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结构材料的再生利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9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59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