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PC箱梁曲线斜拉桥的静力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0 07:49
【摘要】:曲线箱梁斜拉桥是桥位位于线路走向为曲线型的斜拉桥。这种桥型呈现明显的弯桥特点,同时又是多次超静定缆索承重体系,因此其受力极其复杂,具有高度的空间特性。此类桥型适应线路能力较强,在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中,已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一种桥型。本文结合深圳轨道交通6号线位于红山站-上塘北之间的PC箱梁曲线斜拉桥的初步设计工作,使用Midas/Civil2012专业桥梁有限元软件,对该类桥型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研究曲线斜拉桥成桥索力确定的方法,对刚性支撑连续梁法、弯曲能量最小法和未知荷载系数法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提出确定合理成桥索力的可行方法;2.对全桥进行了整体计算分析,得出主梁与桥塔在运营阶段的内力与变形,计算支座反力与拉索索力,采用现行规范对桥梁的强度与刚度进行验证,并依据计算结果总结了该类桥型的受力特点;3.结合曲线斜拉桥的受力特性,选取主梁曲线半径、主梁抗弯刚度、主梁抗扭刚度、桥塔向外侧倾角与主梁向外侧偏移距离5个关键设计参数,以这5个参数为变量进行参数分析,深入研究主梁与桥塔的受力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该类桥型的受力规律。本文对PC箱梁曲线斜拉桥的静力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桥塔倾角与主梁偏移两项参数的研究,是结合实际工程设计所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对以后此类桥型的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图文】:

曲线,城市高架,城市轨道,高等级公路


多跨曲线斜拉桥。另外已建成的曲线斜拉桥还有意大利的米兰2000飞机场桥(混凝土逡逑斜拉桥)与日本的岛西大桥(7跨连续梁桥面板)等[6]。逡逑北京地铁5号线曲线斜拉桥(图1-2)是世界上第一座PC箱梁轨道交通曲线斜拉逡逑桥,其主梁曲线半径R为400m,桥长为210m,主塔型式为“钻石型”邋[7],较为复杂逡逑空间的结构为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很多难题。北京地铁5号线清河斜拉桥的成功修建,逡逑标志着我国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也为双索面小半径曲逡逑线斜拉桥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逡逑

斜拉桥,基本特点,弯桥,直桥


逦第2页逡逑图1-1瑞典斯特罗姆松德桥逡逑近几十年以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城市轨道和城市高架道路的日益建设,弯逡逑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弯桥的结构计算和结构受力比直桥复杂很多,限于逡逑技术要求,所以在以前的桥梁建设中尽量减少曲线梁的方案,有时会因此更改道路路逡逑线的选择。但是随着桥梁结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桥梁施工技术的进步,近些年弯桥方逡逑案采用的越来越多。其相比于直桥而言,,弯桥受到地貌、地形、桥位的等因素的制约逡逑性较小,可以更好的适应拟建挢址特征。弯桥修建的最早时间己经无法获知,综合国逡逑内外文献分析来看,圣维南于1843年对弯桥的起源发表过文章阐述。1914年在德国修逡逑建的钢yP架铁路桥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1;U44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严国敏;斜拉桥在中国的飞跃发展[J];城市道桥与防洪;1995年02期

2 孙测世;李佑荣;胡勇;童建胜;;曲线斜拉桥锚固点与支座偏移设计的分块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3 朱琴忠;王立新;高波;戴捷;;曲线梁部分斜拉桥空间性能分析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07期

4 傅强,张泽鹏,严学寨;斜拉桥结构优化设计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1期

5 肖汝诚,项海帆;斜拉桥索力优化及其工程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1998年01期

6 王霜;林亮;;基于综合方法的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确定[J];交通标准化;2009年01期

7 肖海珠;张强;高宗余;;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J];桥梁建设;2006年04期

8 梁鹏,肖汝诚,张雪松;斜拉桥索力优化实用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1期

9 文凯;李国平;;拉索调整对曲线形部分斜拉桥主梁扭转的影响[J];上海公路;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凌远;斜拉桥非线性理论及极限承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陈素君;混凝土斜拉桥的长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杰;斜拉桥成桥合理索力确定的综合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63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63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