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隧道充填型岩溶管道渗流突水灾变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0 14:06
【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大批水利交通重大隧道工程正在西部岩溶地区修建。在岩溶地区,充填型岩溶管道地质构造具有广泛的地下水补给网络和充足的补给水源,一旦诱发突水将造成严重的工程灾害和环境破坏。因此,研究充填型岩溶管道突水致灾特征及机理对于安全施工及灾害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隧道充填型岩溶管道为研究对象,以物理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手段,主要研究了不同渗透特性的管道充填物在不同水头压力作用下,充填物内部渗流演化规律以及充填物自身的结构失稳破坏特征,同时分析了充填物失稳时的极限平衡条件及突水致灾判据。(1)以齐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现场管壁试样和充填物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配制相应的水-力耦合相似材料,根据工程现场地质情况提出概化模型并进行物理模型试验设计,利用深长隧道突水突泥三维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对不同渗透系数的管道充填物分别进行物理模型试验。(2)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管道充填物在不同水头压力作用下的结构失稳特征,并将不同试验结果分为涌砂、涌水和涌泥三种渗流失稳类型;通过监测充填物内部各测点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研究了充填物内部的渗流演化规律、充填物内部平均水力梯度和相邻水力梯度的规律特征。(3)根据岩溶管道充填物不同渗流失稳类型,分别提出整体滑移力学模型(涌泥型渗流失稳)和局部失稳力学模型(涌砂型渗流失稳、涌水型渗流失稳);分别分析了两种力学模型中充填物失稳的极限平衡条件,并通过定义临空水力梯度作为突水致灾因素,分别分析了两种力学模型中致灾因素的临界值。最后,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考虑充填物内部孔隙水压力对充填物最小防突厚度的影响。
【图文】:

岩石试样,管壁


2.1 工程背景及相似常数 (Engineering Background and Similar Constants)以齐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隧道全长 2967m,最大埋深 747m,,隧道净尺寸为10.5m×5.0m,隧道区属构造溶蚀-剥蚀中山地貌,横穿山脊,地形整体呈波状起伏。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溶隙-溶洞水,溶洞暗河强烈发育,规模大流程长,地下水以大型岩溶管道汇水排泄为主,同时兼有中小型岩溶泉。根据现场情况,将充填型岩溶管道岩体分为管道内充填物以及管道四周的管壁岩体。管道充填物质和管壁岩体之间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差很大,岩溶管道管壁岩体成岩完全,而管道内的充填物并未完全成岩,因此将这两部分分别进行考虑。物理模型试验中,原型的相关参数是相似材料配制及整个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为了对其中的岩溶管道进行相似模拟,从齐岳山隧道工程现场分别对管壁岩体和管道内的充填物进行取样并进行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工程现场岩溶管道管壁岩体大致为泥质灰岩,对工程现场取回的管壁岩体岩样进行取芯、切割及打磨等工序,制成符合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建议的岩石试样。得到的管壁岩石试样和管道充填物样品分别如图 2-1 和图2-2所示。

充填物,管道,样品,岩石试样


物进行取样并进行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工程现场岩溶管道管壁岩体大致为泥质灰岩,对工程现场取回的管壁岩体岩样进行取芯、切割及打磨等工序,制成符合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建议的岩石试样。得到的管壁岩石试样和管道充填物样品分别如图 2-1 和图2-2所示。图 2-1 管壁岩石试样Figure 2-1 Conduit wall specimens图 2-2 管道充填物样品Figure 2-2 Conduit filling sample由于在物理模型试验中要考虑岩土体与水的耦合作用,分析比较复杂,因此相似常数采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确定。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56.33;U4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术才;林鹏;许振浩;李利平;郭明;孙超群;王旌;宋曙光;;基于条分法原理的充填型岩溶蓄水构造突水突泥最小安全厚度[J];岩土力学;2015年07期

2 俞缙;李宏;陈旭;蔡燕燕;武娜;穆康;;渗透压 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渗透率与变形关联性三轴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3 李术才;宋曙光;李利平;张乾青;王凯;周毅;张骞;王庆瀚;;海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4 龙洪;杨晓华;晏长耕;;岩溶隧道突泥成因分析及综合处治措施研究[J];公路;2012年10期

5 刘欣宇;刘爱华;李夕兵;;高围压条件下含充填裂隙类岩石水渗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6 林国涛;宋瑞刚;;岩溶隧道突泥机制与防治技术研究[J];隧道建设;2012年02期

7 李利平;李术才;石少帅;周宗青;郭明;王庆瀚;;岩体突水通道形成过程中应力-渗流-损伤多场耦合机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8 解东升;石少帅;陈士林;李利平;周宗青;胡聪;;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突泥灾害前兆规律与应用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1期

9 王广荣;薛东杰;郜海莲;周宏伟;;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渗透特性的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利平;李术才;陈军;李景龙;许振浩;石少帅;;基于岩溶突涌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及其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海健;深埋节理岩体渗流演化机理及工程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周毅;隧道充填型管道构造突涌水机理与预测预警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石少帅;深长隧道充填型致灾构造渗透失稳突涌水机理与风险控制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4 王国斌;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岩溶隧道涌水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5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刘招伟;圆梁山隧道岩溶突水机理及其防治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7 杨天鸿;岩石破裂过程渗透性质及其与应力耦合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汝涛;中坝岩溶隧道突水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庚许;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岩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海龙;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1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71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e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