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疲劳恢复时间的心电信号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13 17:52
【摘要】:适当的休息能有效缓解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为探究科学的驾驶休息时间,开展试验,用MP15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仪,采集20名驾驶人4 h模拟驾驶作业后休息时的心电(ECG)信号,分析ECG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驾驶疲劳恢复期,ECG指标心率(HR)、间期标准差(SDNN)、低高频比值(LF/HF)、样本熵(SampEn)与恢复时间高度线性相关,且性别差异对疲劳恢复期ECG指标有显著影响;驾驶人的心理疲劳恢复时间早于生理疲劳恢复时间;驾驶人主观恢复时间相对于客观疲劳恢复时间有提前现象;建议连续驾驶4 h后男性驾驶人休息时间不少于24 min,女性驾驶人休息时间不少于27 mi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秀花,艾洪发,纪国庆,褚永凡;驾驶疲劳的原因及预防[J];林业劳动安全;2003年02期
2 陈建新;成鑫;陈飞;;高速公路驾驶疲劳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6期
3 刘果承;;农机驾驶疲劳的原因及预防[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年06期
4 廖鹏宇;;谈谈驾驶疲劳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J];汽车与安全;2007年06期
5 李增勇,王成焘;驾驶疲劳与汽车人机工程学初探[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年05期
6 焦昆,李增勇,王成焘;形成驾驶疲劳的理论分析与系统建模[J];汽车科技;2002年06期
7 葛如海;陈彦博;刘志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驾驶疲劳识别方法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9期
8 王磊;吴晓娟;俞梦孙;;驾驶疲劳/瞌睡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1期
9 段振伟;景国勋;杨书召;;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驾驶疲劳因素及其产生机理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舒红宇;李发权;易树平;藤本英昭;上野┭,
本文编号:2579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7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