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秦裕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及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19 07:32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和地质情况复杂,隧道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穿越富水区、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区,在施工过程中隧道极易发生局部坍塌,大变形和涌水等工程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不良地质段隧道的安全开挖,研究隧道开挖前的预加固技术以及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工法和支护结构是必要而迫切的。本文以秦裕不良地质段隧道为研究实例,结合隧道的气象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质特征以及预加固技术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提出了秦裕不良地质段隧道的预加固方案;分析了隧道开挖时突水突泥的可能性,建立了秦裕隧道最大涌水量简化计算模型,提出了秦裕不良地质段隧道开挖的预加固方案,优化了隧道的施工工法和支护方案,并采用动态监测的方法分析了隧道的稳定性。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水力耦合作用下隧道围岩应力和变形以及衬砌结构的受力特点,并通过和力场单独作用的隧道对比分析,得出了水力耦合作用下隧道的变形特点。具体为:(1)详细分析了预加固技术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结合秦裕隧道不良地质段特点,提出了秦裕隧道洞口和穿越极破碎围岩段管棚、超前小导管和锚杆相结合的预加固方案和具体实施方式,优化了锚杆的长度、倾角和注浆量;(2)结合秦裕隧道气象水文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和不良地质构造等情况,分析了秦裕不良地质段隧道突水突泥的可能性,建立了秦裕隧道最大涌水量简化计算模型,计算了秦裕隧道最大涌水量,并与隧道开挖时的实测值相比较,得出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实则测值较为接近;(3)提出了秦裕不良地质段隧道局部坍塌和大范围涌水的预防措施,制定了隧道开挖时的预测预报和实时动态监测方案,结合现场动态监控数据分析了秦裕隧道开挖后支护结构的变形和隧道的稳定性;(4)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水力耦合作用下隧道开挖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在渗流场和力场作用下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并与力场单独作用时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的差异性,为陇南地区相关富水隧道开挖提供了指导。
【图文】:

大变形,隧道工程,隧道,隧道施工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 1 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等关乎国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大量开工建设。隧道工程作为公路、铁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隧道施工中受地形、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深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地质条件差的不良地质段区域开挖隧道极为困难,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局部塌方,大变形等问题。因此,不良地质段等不良地质条件下建设隧道不但增加了隧道工程每延米的造价,而且威胁隧道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隧道后期的正常运营[1]。图 1.1 为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隧道时,隧道大变形和局部塌方现场图片。

断面图,预加固,管棚,隧道围岩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挖导致的地表沉降量。目前,,隧道施工中最常固技术和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技术,国内外学者对质段的管棚预加固技术研究现状技术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是近年来发展起进行隧道掘进前的预加固[6]。20 世纪日本横滨时采用注浆管棚形成预支护结构,在浅层覆土厚]。在我国,管棚预加固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隧道进工支架,以钢支架为依托钻孔,将钢管传入钻孔洞口的预加固。管棚预加固技术承载能力高,对水区具有明显的效果[8]。如图 1.2 所示,管棚预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55.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淑兰;;河口隧道不良地质段防护[J];吉林交通科技;2008年04期

2 孙宇飞;;基于不良地质条件下过坝公路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8年25期

3 吴志柏;;不良地质对某高速公路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年07期

4 张旭;;四川立洲水电站引水隧洞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5 张旭;;四川立洲水电站引水隧洞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J];公路隧道;2017年04期

6 朱日成;;隧道洞口段不良地质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年09期

7 孙建超;;某不良地质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及处理技术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8 杨浩伟;;不良地质隧道变形实时监测系统具体应用[J];建筑安全;2019年03期

9 毛祖明;;不良地质条件下过坝公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8年16期

10 田景波;;基于不良地质条件下过坝公路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永进;;不良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实例[A];西南五省市、区(重庆片区)煤炭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刘松富;;不良地质洞段加固超前预灌浆技术[A];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17)——第14次全国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孙文杰;李云;朱国金;卢江龙;;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浅埋不良地质洞段处理方案浅析[A];水工隧洞技术应用与发展[C];2018年

4 严璧玉;;遥感技术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铁路选线中的应用[A];2006年铁道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范春林;;包西铁路通道冒天山越岭地质选线[A];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冯军;苏平;;山区不良地质条件场地整体结构设计及综合技术措施[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坦;熊成民;;不良地质露天矿爆破实践研究[A];民用爆破器材理论与实践——中国兵工学会民用爆破器材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车晓明;;陇海铁路宝天段增建第二线55次跨越渭河地质原因分析[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9 谢晋水;王寿强;王华伟;;软塑地层地铁竖井施工技术[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程久胜;;特殊地段公路隧道的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俞祥荣;大型水电站不良地质段大断面导流隧洞围岩稳定与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胡安奎;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稳定动态反馈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3 宋杰;隧道施工不良地质三维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少强;秦裕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及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2 郭海东;基于GIS的不良地质体表达及其选线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3 袁锋;不良地质三维建模及铁路选线应用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李传夫;不良地质区重力坝及库区渗漏分析与处理[D];天津大学;2017年

5 林红星;特长铁路隧道穿越不良地质段综合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6 胡本清;GPR在岩溶区隧道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7 陈援;TBM选型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余雪祯;公路隧道地质灾害预测及其处治措施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D];重庆大学;2009年

9 匡小慧;葡萄山特长公路隧道(酉阳段)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王维朋;隧道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地电参数敏感度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9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89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