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新华隧道全断面开挖及施工步距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11:46
【摘要】:21世纪是地下空间资源得以大力开发的世纪,也是隧道与地下工程大发展的世纪。目前在隧道施工中采用的工艺及理论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国家正在推进隧道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在隧道施工中,当开挖断面较大时,往往采取较保守的分部开挖方式,导致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大型机械难以进场,从而使得施工效率低下,大大拖慢了建设进度,这也是制约隧道施工新理论新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根据经验选择施工安全步距,作为控制初支、二衬闭合成环的控制距离,来保证隧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但其划分依据保守、粗糙,和大型机械作业的场地要求相冲突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本文正是以解决上述两个制约着隧道施工技术发展的问题为背景,选取郑万高铁新华隧道为工程案例,运用现场监控量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针对大断面隧道采用全断面开挖工法的可行性问题以及隧道施工安全步距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取得若干重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现场监控量测。本研究选取新华隧道出口里程D1K556+861-D1K556+961,计100m长为试验段,布置四个监测断面。利用土压力盒、埋入式应变计、表面式应变计、锚杆轴力计及多点位移计等仪器,监测了围岩压力、混凝土应力、钢拱架应力、锚杆轴力及地层位移等数据,多角度反应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并根据监测数据采用荷载-结构受力模式对衬砌结构进行了安全校核。根据监测和计算结果表明,隧道试验段内围岩变形最大值5.6mm,锚杆轴应力最大值29.87MPa,钢拱架应力最大值61.2MPa,初喷混凝土局部点位应力超过材料极限抗拉强度,二衬结构安全系数最小值1.90,平均值较大。表明隧道采用全断面开挖工法进行施工的整体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但喷射混凝土存在着局部破坏问题。(2)分台阶及全断面开挖工法分析研究。在已有工程地质资料、开挖断面规格及支护方案的基础上,利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开展上下台阶式开挖、全断面开挖不同开挖方式下的围岩变形、围岩应力与塑性区分布特性研究,揭示不同开挖方式的围岩变形机制与应力重分布规律,论证新华隧道采用全断面开挖工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隧道采取全断面开挖时塑性区半径大致在3.12m-5.04m,较台阶法开挖略大;应力分布情况二者在隧道最终开挖成型时差异不大;全断面开挖工法拱顶最大沉降量为7.3mm,稍大于台阶法的5mm。(3)安全步距优化研究。分别采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两种手段计算不同施工步距工况下,支护体系及围岩的受力状态和安全程度,确定掌子面与后续仰拱施作、二次衬砌施作的理想安全间距。根据研究结果,仰拱安全步距为60m,二衬安全步距为80.64m。
【图文】:

铁路网规划


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建设难度和建设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基施建设中涉及到隧道的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如城市地铁的建设、跨江海底建设、长距离输水项目的建设、铁路公路的隧道建设等W。逡逑随着铁路隧道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铁路网也逐步的系统完善起来2017年底统计显示,铁路投入使用里程达到12.7万km,其中高铁2.5万k“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铁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社会经济发供了有力支撑。国务院2016年批复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了新的纵八横”为主通道的高速铁路网,以构成省会城市及区际间更加高效便捷的到2020年,铁路网营运里程将达到15万km,其中高速铁路达3万km以如图1.1所示。逡逑?由于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规划和建设,隧道工程这一学科得以大力发一步的又促进了中国的高速铁路修建技术。中国已投入使用中的高铁隧道数长度见下表1-1[2—3]。逡逑

衬砌设计,新华,隧道


道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境内,是郑万高铁线上的一个双口正洞里程D1K556+861?+961段定为大断面开挖试验方案试,隧道开挖断面面积162m2。该试验段的设计方案为:D1K556+采用Va型衬砌,加强支护懫用全环I20b型钢钢架,间距05?D1K556+961段46m采用Vc型衬砌,加强支护采用全环I距0.6m。初期支护采用29mm厚的C25喷射混凝土;拱部系合中空锚杆,边墙采用4)20普通砂浆锚杆,长均为4m;拱墙20cm的4邋6钢筋网;二次衬砌拱墙部分采用70cm厚的C35部分采用80cm厚的C35钢筋混凝土。隧道设计支护结构如图进机械化配套的隧道大断面施工工艺和工法总结,在该试验段工法试验,同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结果调整优化施工步距逦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俊育;对双线长大隧道全断面开挖提倡有轨运输的意见[J];铁道建筑;1988年11期

2 苏从友;;关岭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年19期

3 ;软弱围岩隧道全断面开挖时的锚喷支护[J];铁道建筑;1978年02期

4 李康;贾超;狄胜同;张建配;虞未江;;全断面开挖隧道支护体系力学特性监测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年S2期

5 张延;Ⅲ类围岩全断面开挖隧道喷砼最小厚度初探[J];地下空间;2000年03期

6 张金锋;;大断面隧道包括仰拱全断面开挖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年03期

7 苗双平;张应恩;;岩溶区全断面开挖隧道围岩变形特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9期

8 杨新红;;关岭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9 邓永和;圆曲线隧道圆断面全断面开挖边线测定[J];测绘通报;2002年S1期

10 路石;隧道超前衬砌法:意大利全断面开挖隧道的新方法[J];铁道建筑;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刘;鲜国;吴光;赵志明;蒋钰峰;;基于围岩力学参数快速测定的隧道全断面开挖判定研究[A];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焦洋;胡永利;;施工开挖模式对地铁站洞桩法的影响效应研究[A];全国第二届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金丰年;钱七虎;;隧洞开挖的三维有限元计算[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4 唐勇三;贾涛;叶飞;;基于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的隧道施工机械化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卷)[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洪进祥;巧打“三新”牌[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年

2 曹中夫 郝殿华;全断面开挖技术使隧道施工更“完美”[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张延;Ⅲ类围岩全断面开挖隧道 喷砼最小厚度初探[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邹径纬;荆山深处的“试验田”[N];人民铁道;2018年

5 通讯员吴兴锋 罗登林;京沪高铁第二长隧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军伟;软弱围岩隧道全断面预加固技术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童凯;新华隧道全断面开挖及施工步距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黄林;复杂条件下大断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98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98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e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