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温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19:22
【摘要】:在我国的公路建设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最多,这是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使行车更加舒适,并且易于维护,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又具有一定的缺陷,在建设过程中会导致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出现。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的混合料是热拌沥青混合料,其拌和温度高达175℃甚至更高,直接导致能耗、废弃排放量较高,并且会产生很多的有害气体、粉尘颗粒,严重危害工人健康。温拌沥青混合料,作为当前最新推出的一项沥青混合料技术,它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备受行业人士青睐和重视,温拌沥青混合料能大大降低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从而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本文阐述了温拌沥青温拌剂的研发原理,基于独立自主研发MW-1型温拌剂,进行了温拌沥青性能试验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并结合温拌沥青混合料实际工程进行施工工艺、路用性能测试等应用研究。试验采用A、B、C、D四种蜡基有机物与基质90#沥青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熔融混合,通过测试80℃-140℃的布氏粘度、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三项指标试验)及其的评价,来筛选哪一种有机物作为温拌剂主剂,最终完成以温拌剂试配试验。采用马歇尔试验、沥青老化试验、稳定度试验、高温车辙试验等来完成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本文研发的MW-1型温拌剂,配合多种活性高分子量有机胺,能够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即便是在温度偏低的环境下,亦能够使沥青混合料有效拌合,相比于热拌工艺,石料加热温度减少了30℃-50℃,节约能源28%,烟气排放减少效果明显;确定了温拌沥青、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合理组分配方,温拌剂掺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2%-4%;确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合理配比;并确定了生产温拌沥青混合料温度在105-135℃,初压温度为90-105℃,终压温度为60-90℃,通过试验研究,直接指导生产和施工。
【图文】:

沥青,沥青混合料


图 1.1 温拌沥青研究路线图Fig. 1.1 Road map of warm mix asphalt research图 1.2 温拌沥青混合料研究路线图

沥青混合料,技术路线


温拌沥青混合料研究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忠杰;;有机降粘型温拌沥青结合料的储存稳定性[J];山西建筑;2015年23期

2 王枫成;南雪峰;;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2015年04期

3 师龙飞;;成型温度对泡沫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公路工程;2015年02期

4 种庚子;;微表处技术在公路路面养护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4年11期

5 程一鸣;;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及节能减排效益分析[J];中外公路;2014年01期

6 李锐铎;乔盈丹;赵勇爽;周世康;朱存贞;;温拌沥青感温性能及评价指标研究[J];中外公路;2014年01期

7 程一鸣;;美国温拌沥青混合料研究进展及设计方法综述[J];交通标准化;2013年17期

8 吴梁;周娇;;浸水劈裂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3年07期

9 秦永春;王随原;石小培;曾蔚;徐剑;黄颂昌;;国外温拌沥青混合料工作性能研究综述[J];中外公路;2013年01期

10 向天夏;靳向煜;吴海波;何智荣;言宏元;;无机粉体碳酸钙改性聚丙烯流变性能的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科;何唯平;赵欣平;李明;;温拌沥青技术的发展概述[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2 张lN;王晓江;王志平;萧岩;李郑;杨玉淮;贾渝;杨树祺;范励修;李福普;柳浩;陈卫权;石中柱;谢产庭;张爱江;;道路工程篇[A];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甘新立;集料与沥青的表面特性分析及黏附性评价[D];长安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科;温拌沥青混合料关键路用性能分析[D];长安大学;2017年

2 韩烨;基于有机降粘型添加剂的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

3 范一冰;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合与压实温度预估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4 陈云飞;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寒冷地区高等级路面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梁新文;沥青喷洒试验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6 张金辉;基于马歇尔成型的温拌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D];新疆大学;2014年

7 严世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6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46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