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岩温隧道高梯温洞口段强震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0:31
【摘要】:随着我国西部交通隧道项目的发展,交通隧道选线时不可避免地会穿越高岩温地区,且我国西部高岩温地区大多位于高烈度地震区,一旦发生地震,交通隧道的衬砌结构将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提高衬砌结构的安全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理论解析的方法对强震区高岩温隧道高梯温洞口段的地震动力响应、破坏机理、纵向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及控制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随着围岩温度的增大,隧道结构的最大主应力逐步增大,最小主应力逐步减小,但对隧道结构的位移影响较小;随着围岩级别的减小,隧道结构的位移受到的影响及最大、最小主应力均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随着洞口坡度的增大,隧道结构的位移受到的影响、最大主应力均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但最小主应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强震区高岩温隧道高梯温洞口段衬砌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惯性力,强制位移次之;热-震耦合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受到的张拉破坏、剪切破坏程度明显增大,且呈现出共轭45°的剪切破坏模式。(3)推导出了强震区高岩温隧道高梯温洞口段轴力、弯矩及位移的理论解,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验证。(4)围岩注浆加固可以提高衬砌结构的阻热抗震效果,且间隔注浆的阻热抗震效果优于接触注浆;施设减震层可以提高衬砌结构的隔热减震效果,且泡沫混凝土减震层的隔热减震效果优于橡胶减震层;采用刚柔并济减灾措施可以提高衬砌结构的阻热抗震效果。综上可知,三种安全控制措施均可提高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综合经济性、安全性考虑,合理选择强震破坏控制技术措施。
【图文】:

高岩温隧道高梯温洞口段强震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图1-1研究技术路线逡逑

高岩温隧道高梯温洞口段强震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监测面布置(单位:m)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4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剑寅,李翔,刘时政;这里的拆迁静悄悄——湖南省邵怀高速公路洞口段征地拆迁工作纪实[J];时代潮;2004年16期

2 周慎吾;吴亮;;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开挖变形特征分析[J];四川建材;2017年01期

3 付长建;;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失稳探析及处治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年06期

4 林明清;;永漳公路五尖岭隧道进洞口段坍塌冒顶治理措施[J];林业勘察设计;2003年01期

5 颜克欢;;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洞口段施工技术及施工监测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年02期

6 张忠林;周吉顺;杨学功;;围岩不良地质条件下洞口段开挖施工技术[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7年03期

7 彭雪峰;;偏压隧道洞口段卸荷反压施工效能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年11期

8 于俊卿;滕海青;;洞口段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9期

9 贾党育;;隧道爆破开挖对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J];矿冶工程;2017年01期

10 黄余哲;;双连拱隧道洞口段防水施工技术[J];才智;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税明东;谭立伟;;洞口段堆积体施工方法及监控量测[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艾振喜;陈胜亮;;静游1号隧道浅埋、单压洞口段施工技术[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胡剑崴;胡建平;张序琐;;破碎围岩洞口段隧道塌方防灾[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光宇;黄继家;王生林;;猫公坝洞口段小净距隧道爆破监测[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丽丽;梁庆国;;考虑入洞高程效应的越岭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分析[A];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6 王勇;孙彩红;;大跨隧道洞口段施工监控量测与结构受力变形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蒋正华;张鹏;易震宇;;适用于山区隧道偏压洞口段桩式套拱结构[A];中国公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黄振鹤;吴正生;;应用自钻式锚杆治理隧道仰坡[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丁庭;苏臁藿;毛延平;;吉林引松供水工程浅埋坡积碎石地层进洞施工技术[A];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17)——第14次全国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10 刘小军;张永兴;;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合理开挖工序及受力特征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文:杨秀权 王立军 李庆安;攻坚克险步乌蒙 三线大跨领风骚[N];科技日报;2000年

2 邵阳日报记者 肖燕 通讯员 刘巍 蒋琳 刘怡慧;绿色洞口入画来[N];邵阳日报;2018年

3 童中涵;再接再厉保持良好建设态势[N];邵阳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浩波;大断面浅埋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奎现;高岩温隧道高梯温洞口段强震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2 田浩宇;山岭隧道偏压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3 庞旭阳;大前石岭隧道岩堆洞口段围岩及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4 陈文亮;猴子岩水电站进厂交通洞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5 邓永杰;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进洞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蒲建军;地震作用下黄土隧道进洞高程对洞口段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7 王正松;双连拱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曹多阳;浅埋偏压洞口段围岩变形预测及参数优化反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9 张煜;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数值模拟及监控量测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唐思聪;浅埋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及锚杆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5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55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f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