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振荡水柱式防波堤水动力及流场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6:45
【摘要】:广阔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波浪能资源。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可再生能源发展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发波浪能已成为相关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振荡水柱(Oscillating Water Column,OWC)式波能转换装置因其结构简单、耐久性强等优点受到学者的长期青睐。但由于高昂的建设成本及有限的经济效益,现阶段OWC装置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和使用。提升其经济性、提高其能量提取效率,对于OWC装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开展波浪水槽试验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针对兼顾波能提取和波浪削减功能的OWC防波堤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开展波浪水槽试验,深入分析了入射波要素、动力输出装置(Power Take-Off,PTO)阻尼以及水位对于OWC防波堤水动力特性和能量转化特性的影响。随后,在波浪水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IV技术对波浪与OWC防波堤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振荡流场进行了测量,量化分析了振荡流场特性,并对振荡流场特性与能量耗散问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波浪水槽试验结果表明:40 cm水位下,相对气室宽度B/L大于0.080,PTO阻尼较小(顶板开孔率大于0.685%)时,OWC防波堤能够起到良好的消反射效果;40cm水位下,顶板开孔率在1.217%至1.902%范围内时,OWC防波堤具有较好的能量提取性能;其中,顶板开孔率1.217%对应的PTO阻尼参数能够使OWC防波堤的能量提取性能达到最佳。此外,波高的增加使OWC防波堤对入射波的反射作用增强,能量提取效率峰值降低;水位的升高使能量提取效率峰值降低,高效频域带宽变窄。PIV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工况范围内水体出流流速极值高于水体入流流速极值,流场中逆时针旋涡涡量极值高于顺时针旋涡涡量极值,流场中水体出流过程的剧烈程度高于水体入流过程的剧烈程度;PTO阻尼的降低使水体入流、出流流速极值增加,旋涡涡量极值增大,流场中能量耗散增加;水位的升高使水体入流、出流过程的剧烈程度增强,流场中能量耗散加剧。
【图文】:

波能转换装置,振荡水柱,运动构件,抗腐蚀能力


OWC)式波能转换装置自概念提出以来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是目前公认逡逑的最具研究前景且研究投入力度最大的波能转换装置之一[11]。OWC装置基本结逡逑构如图1.2所示,通常采用向下开口的固定式或浮式结构,墙体与水面间形成充逡逑盈空气的气室结构,气室与大气连通处依次设置有空气透平和与空气透平相连的逡逑发电机组。在波浪循环作用下,水体通过气室下部开口周期性流入、流出气室,逡逑促使气室内水柱形成往复升降运动,驱动气室上方空气通过空气透平周期性流入、逡逑流出气室,推动空气透平转动,实现从波浪能到空气透平机械能的能量转化过程,,逡逑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逡逑动力输出装置逡逑气…逡逑气流往复流动逡逑'邋气室墙体逡逑■邋*逡逑 ̄ ̄—海床逡逑图1.2振荡水柱(OWC)式波能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逡逑OWC装置在波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运动构件不与海水接触,抗腐蚀能力强,逡逑耐久性好;同时可适应复杂海况环境,对地形依赖较小。在中国、葡萄牙、英国、逡逑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海域均已建成原型owe装置来进行实际海况试验[2]。但与逡逑传统能源相比,现阶段波浪能开发利用成本仍相对较高。由于高昂的建设成本及逡逑有限的经济效益

防波堤,振荡水柱,气室,设计方案


本文基于沉箱式防波堤设计方案将防波堤的内部结构设计成振荡水柱式波逡逑能转换装置的气室结构,实现传统海岸工程建筑物的复合功能性开发应用。本文逡逑试验模型如图2.1所示。模型为前墙底部开槽的无底板长方体结构,模型气室前逡逑墙底部开槽作为气室内水柱与外界水体的交换连通通道,模型整体依靠自身重力逡逑及背浪侧压载物保持稳定性,模型气室底端与水槽密闭连接。试验模型采用厚逡逑1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65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郑崇伟;贾本凯;郭随平;庄卉;;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储量分析[J];资源科学;2013年08期

2 刘洪杰;应齐明;李玉成;;带横隔板开孔沉箱所受波浪力的研究[J];水运工程;2006年08期

3 陈雪峰;李玉成;滕斌;;有顶板开孔沉箱所受波浪力的数值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3期

4 李玉成,刘洪杰,滕斌;双层局部开孔板沉箱对波浪反射的理论研究[J];海洋工程;2005年01期

5 李玉成,刘洪杰,董国海;局部开孔防波堤对斜向波反射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4年10期

6 滕斌,李玉成,刘洪杰;开孔沉箱与斜向波作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J];海洋工程;2004年01期

7 翟钢军,康海贵,代钦;波浪场中利用PIV装置研究杆件升力形成机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晓成;基于SPH方法波浪与开孔沉箱式防波堤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雪临;波浪冲击过程的流场变化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勇;波浪与Jarlan型开孔墙式防波堤的相互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志盛;波浪与明基床上开孔沉箱的相互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2 朱文斗;离岸式振荡水柱波浪能采集气室仿真分析与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7年

3 王甜;基于PIV/PTV混合算法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4 陈诚;波浪与开孔沉箱相互作用的SPH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帆;双圆筒沉箱兼作波能发电装置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石进;岸式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的时域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金牛;孤立波作用下海堤越浪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张翔;基于PIV技术不同型式防波堤周围流场水力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张陈浩;斜坡平台上波浪破碎变形试验及数值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10 焦建辉;OWC发电装置二次能量转换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4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664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