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岩复合地层中隧道受上部卸荷影响的变形测试及特性分析
【图文】:
坑-15m~-20m 深度范围内,花岗岩全风化之后的产物,岩体呈砂土状,内部已经完全风化为粉末状,手捏即散;⑤2-2 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主要分布23m~-35m 深度范围内,成份主要为未完全风化的花岗岩,岩石风化程度严重石结构破坏严重,,岩体呈碎石夹砂砾状,;⑤3 中风化花岗岩:中细粒花岗结构状构造,高倾角裂隙较发育,裂隙两侧多被浸染呈褐黄色,沿裂隙两侧岩石风化较严重,表面粗糙,岩质大多较硬主要分布在-35m 以下的地层中。各土理力学参数如表 2-2 所示。表 2-2 场地主要地层的力学指标Table 2-2 Soil parameter of the site.土层名称重度 (kN/m3)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 (o)压缩模量sE (MPa)泊松比 杂填土 18.0 12 15 5.0 0.3粉质粘土 19.0 20 17 5.5 0.28残积砾质粘性土 19.4 25 22 12 0.26全风化花岗岩 18.9 35 25 0.24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1.0 80 27 0.24中风化花岗岩 22.0 150 28 0.22
图 2-6 沿右线隧道的场地地质剖面图Fig.2-6 The geological profiles of the site along the right tunnel.2.3 现场监测.3.1 方案介绍区间隧道的监测主要针对于隧道衬砌结构及地铁轨道的变形,监测内容主括隧道垂直位移(道床、拱顶)、水平位移、隧道相对收敛、隧道内裂缝分布目。考虑到厦门地铁一号线在上跨基坑开挖期间处于辅助结构施工至试运营,部分时间段不方便到区间隧道内进行现场人工监测。因此,区间隧道采用监测为主,人工校核为辅的监测方案。隧道自动化监测系统由区间隧道及地面观测室两块部分组成(见图 2-7),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控制系统、告警系统、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理等部分。主要监测项目包括隧道拱顶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净空收敛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少东;郭书太;高剑锋;;基于GSI和Q系统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及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6期
2 林杭;陈靖宇;郭春;柳群义;;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变形影响范围的数值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1期
3 袁海平;韩治勇;林杭;王斌;陈水梅;;基于M C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岩土体开挖回弹效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4 黄兆纬;黄信;胡雪瀛;齐麟;;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变位影响及技术措施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5 张启斌;霍知亮;;基于残余应力法的基坑回弹和隧道变形计算理论的修正[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11期
6 魏少伟;张玉芳;郑刚;;基坑开挖对坑底已建隧道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S1期
7 魏纲;;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影响的实测与分析[J];岩土力学;2013年05期
8 李德宁;楼晓明;杨敏;;基坑回弹变形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9 楼晓明;李德宁;刘建航;;深基坑坑底地基的回弹应力与回弹变形[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10 郑刚;刘庆晨;邓旭;张立明;;基坑开挖对下卧运营地铁既有箱体影响的实测及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泽林;软土地区开挖卸荷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俊峰;软土地区基坑对下卧隧道变形的影响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姜兆华;基坑开挖时邻近既有隧道的力学响应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张光永;土本构关系及数值建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盛骁;基坑开挖影响既有临近隧道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2 杜浩鸣;粉土地区基坑开挖对下卧地铁隧道变形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 乔南;明挖箱型隧道基坑施工对下卧既有隧道变形影响及加固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周航生;砂质粉土地区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邵志国;青岛土岩复合地层深基坑变形规律与变形监测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9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0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