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围岩空洞缺陷对高铁隧道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22:08
【摘要】:当前中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性,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也正成为中国大国崛起的一面旗帜、一张名片。但是,在我国已经投入运营的铁路隧道中衬砌周围围岩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洞,隧道衬砌背后围岩空洞的存在,改变了衬砌与周围土体的紧密接触状态,导致了隧道衬砌结构受荷不均匀,会进一步导致隧道出现裂缝、掉块以及渗漏水等病害。因此,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基金项目(U1434211)为依托,结合当前实际投入使用的部分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背后存在围岩空洞的实际状况,运用理论分析、现场检测和数值模拟的综合研究方法,开展了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围岩空洞缺陷对高速铁路隧道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成果如下:(1)开展了隧道衬砌背后围岩空洞现场检测和针对某一工程实际隧道的动力响应现场测试。通过隧道衬砌围岩空洞缺陷的现场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解到了空洞缺陷几何特征、掌握了空洞缺陷分布规律,为后续围岩空洞缺陷下高速铁路隧道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提供了现实工程基础和理论背景;同时结合某铁道科研院所的工作要求,开展了针对现有某高速铁路隧道结构的现场动力响应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为隧道衬砌观测点的竖向加速度值和横向加速度值,对采集到的加速度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得到了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和振动规律的演化特点。(2)阐述了损伤力学理论,介绍了典型的损伤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基本理论内容和塑性损伤参数的计算方法,结合我国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推导了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在考虑损伤效应的基础上,得到了混凝土拉、压应力损伤表达式,按照推导得到的公式,讨论了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内嵌CDP模型实现了数值化模拟计算,为进一步研究在列车激励荷载的作用下,多工况围岩空洞对高速铁路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影响规律打下了良好基础。(3)利用推导的本构关系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无空洞条件下高铁隧道衬砌在列车激励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高铁隧道现场动态加速度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确度。进而重点分析研究了在拱顶、拱腰存在单一空洞或者多空洞组合情况下,衬砌关键测点的位移、加速度、最大和最小主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时程曲线和衬砌关键测点的位移、加速度、最大和最小主应力峰值随空洞角度以及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实际存在围岩空洞的高铁隧道的研究和综合整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意义。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背后拱顶或者拱腰存在围岩空洞时,只对相对应位置处的衬砌截面处的加速度、位移、动应力等动力响应参数影响较大,对其余衬砌截面处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对比围岩空洞角度以及围岩空洞深度对衬砌各关键测点的动力响应参数影响规律可以发现,衬砌背后围岩空洞角度范围的变化对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更大。(4)拱顶位置处围岩存在空洞时,随着空洞角度范围增加,拱顶处竖向位移先减少,而后又反向增大;拱顶处加速度峰值随着空洞角度的增加不断增大,拱顶处混凝土的最大主应力随着空洞角度增加而增大,当空洞角度为60°时,拱顶处最大主应力达到1.15MPa;拱腰位置处围岩存在空洞时,随着空洞角度范围增加,拱腰处竖向位移先减少,而后又反向增大,与拱顶存在空洞情况下,拱顶位置处的位移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拱腰处混凝土的最大主应力随着空洞角度的增加不断增大,当空洞角度为60°时,拱腰处最大主应力达到1.51MPa,比15°空洞条件下的最大主应力值增加了1.21MPa,对于衬砌混凝土受力极为不利,可能引起混凝土的受拉破坏。(5)通过进行横向对比,我们对比了在单一空洞及不同空洞组合情况下,拱顶及拱腰处的最大主应力变化情况:在空洞角度为30°、深度为0.3m的情况下,对于拱顶A测点的最大主应力来说,最大主应力表现为:拱顶单空洞(II-2)情况下A测点的最大主应力拱顶与左拱腰空洞组合(IV-3)拱顶与双拱腰空洞组合(VI-3);对于拱腰B测点的最大主应力来说,最大应力表现:拱腰单空洞(III-2)情况下B测点的最大主应力双拱腰空洞组合(V-3)拱顶与拱腰空洞组合(IV-3、VI-3)。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51;U459.1
【图文】:

规划图,高速铁路网,规划图,铁路


出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根据《铁路发展规划》(如图 1-1 所示),“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建设新增铁路线 3 万公里,到 2020 年,全国铁路的里程将达到 15 万公里中包括 3 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在全面贯通“四纵四横”的基础上,推进“八纵八横通道建设,与此同时,中西部铁路网进一步扩大,规模达到 9 万公里左右。由于我域广阔,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高达 2/3 以上,同时由于高速铁路建造要求标准高,铁路线路要求曲线半径大等特点,加之隧道有改善铁路线路线性, 躲避不良地质点,所以,在高速铁路线路规划选址时,必然会涉及到隧道工程方案[1][2]。因此,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铁路隧道的建造规模和数量也必将不断攀升。文献资料显示[2][3],截至 2015 年底,包括在建铁路隧道、规划隧道和运营隧道,全道总计有 21579 座,总里程为 31075 公里。其中,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隧道总共有 13,总长度约为 2868km。我国已经建成通车的高速铁路隧道数量超过了 2200 座,总大约为 3200 公里。很显然,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隧道强国,并且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中国隧道的建设和发展必将更加繁荣昌盛,更好地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常见缺陷,高速铁路,隧道


第 1 章 绪论但是,在我国地域广阔,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早期隧道设计标准偏低,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及组织管理能力较弱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已运营铁路隧道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衬砌裂纹、衬砌背后围岩空洞及不密实、隧底结构层状剥离等[4](如图 1-2所示)。缺陷是高速铁路隧道的常见现象,缺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病害,缺陷对于隧道病害的产生起了决定性作用。缺陷的存在劣化了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性能,加剧了隧道结构的病害,引起隧道结构产生多种隧道病害问题[4]:衬砌混凝土裂缝掉块、渗漏水、翻浆冒泥、隧底上拱等(如图 1-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永慧;郭丽南;王化祺;陈航;;填埋场动力响应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6年06期

2 丛敬同;吴丹青;黄典勋;;压缩机进气舌簧阀动力响应的解析解[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06期

3 柯李文;建筑物在脉动压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预示[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88年03期

4 周锡y=,N.E.Wiberg;基础振动动力响应的边界单元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1988年02期

5 鲍玉林;王其昌;;轨道垂向动力响应理论及其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6 沈科领;翁智远;王远功;;组合壳体在轴对称脉冲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J];振动与冲击;1988年03期

7 徐虎;范d"生;;全程法计算直接动力响应[J];振动与冲击;1988年04期

8 杨少文 ,吴弋慧;量纲相似常数法与轨道动力响应模拟试验[J];中国铁道科学;1989年01期

9 黄玉盈,朱方;任意激励作用下变厚度Reissner板的动力响应[J];振动工程学报;1989年02期

10 钱管良,顾松年,姜节胜;含裂纹梁的动力响应[J];振动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剑;李禄欣;禹见达;王修勇;;基于时滞反馈的非线性隔震桥梁的动力响应研究[A];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下)[C];2016年

2 汪天翼;;郑家冲大桥受撞后的损伤检测及动力响应计算[A];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C];1998年

3 宋华茂;刘勇;;随机荷载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唐友刚;张少洋;潘悦然;;深海采油水下生产系统地震引起的动力响应[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刘振华;刘艳;张其林;;考虑流体结构耦合作用的单柱双面广告牌结构的风致动力响应[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淼;晏鄂川;唐辉明;;高烈度区斜坡动力响应的复反应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晓明;陈焱;;高耸结构控制非比例阻尼型动力响应计算模式[A];第十一届高耸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8 徐次达;林文菁;;样条配点法分析薄壳的动力响应——微机应用[A];第三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6年

9 林家浩;张亚辉;张守云;赵岩;宋刚;;结构受移动荷载作用时动力响应的精细积分[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毕佳;严松源;唐德高;;接地爆炸条件下RC柱壳动力响应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晓东;风浪流数值模拟与风-浪联合作用下桥塔动力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张春丽;移动荷载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地基动力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 赵艳;风机结构振动监测及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4 潘晓东;非平稳随机地震下堤坝非线性有效应力动力响应可靠度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5 郭淑卿;HHT方法在两自由度体系动力响应特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王宏志;冲击荷载作用下桩的纵向和横向动力响应[D];浙江大学;2001年

7 黄晓吉;交通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体中衬砌隧道系统的动力响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牛卫晶;冲击载荷下泡沫铝夹芯防护结构的侵彻动力学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史吏;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及高架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马立峰;动荷载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扬;海洋工程中钢管的冲击动力响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王永刚;围岩空洞缺陷对高铁隧道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3 张栋;交通激励下古建筑木结构的动力响应与疲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4 杨尚;爆炸作用下钢梁的动力响应及破坏形态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年

5 牛林峰;层状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6 邓天鑫;强震作用下陡倾软硬相间顺层斜坡动力响应规律及其失稳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7 吴俊龙;交通荷载作用下土工袋基础动力特性研究[D];温州大学;2017年

8 马少森;隧道工程纵向减震缝动力响应及减震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9 吴鑫鑫;穿越河谷地形高速公路隧道衬砌地震动响应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10 李伟;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的动力响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4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24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