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确认的斜拉桥损伤预后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型确认的斜拉桥损伤预后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斜拉桥是我国大跨桥梁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力桥型之一,由于设计、施工及管养水平的不足,加之其复杂的服役环境,斜拉桥的损伤问题日益突出。结合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基础和有限元模型技术,可实现对斜拉桥损伤的模拟、识别及预后,为实桥管养提供参考。本文以灌河大桥为研究背景,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灌河大桥SHM监测数据,建立了其环境温度、车辆荷载及结构响应的参数不确定性量化模型。(2)采用区间响应面模型对灌河大桥有限元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同时基于该模型表达式的单调性原理反演了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区间,实现了模型确认。(3)基于样本学习思想,建立了灌河大桥拉索随机损伤与结构响应之间的响应面显式表达式和隐式BP神经网络,对其拉索随机损伤进行了识别、预后。(4)综合考虑模型参数和车辆荷载的不确定性,基于可靠度方法对灌河大桥钢主梁关键疲劳细节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后,得到了其不确定性的区间范围。主要结论有:(1)灌河大桥温度不确定性可采用傅里叶级数拟合的年趋势函数结合正态分布的日温差形式表达;车辆荷载的车重服从高斯混合分布概率模型,车间距服从对数正态概率模型:结构响应可采用滤波方法建立与环境因素不确定性相关的分层次概率区间模型。(2)区间响应面模型反演的模型参数区间可以很好地涵盖其不确定性范围,确认后的模型具有很好的不确定性传递功能。(3)响应面法和BP神经网络法均能实现拉索随机损伤的识别,BP神经网络方法的识别精度及效率高于响应面法;当前SHM监测索力发展趋势下,BP神经网络法的预后结果表明灌河大桥跨中最长拉索的损伤需予以关注。(4)基于自然车队加载且考虑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灌河大桥钢主梁关键疲劳细节的疲劳寿命为479年到520年,车辆荷载水平线性增长率大于10%时,桥梁设计使用年限内的疲劳损伤问题需予以关注。
【关键词】:不确定性量化 模型确认 随机损伤 疲劳损伤 损伤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8.27;U445.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3
- 1.2 基于模型确认的损伤预后研究现状13-20
- 1.2.1 损伤预后的概念及框架13-14
- 1.2.2 模型修正及确认研究进展14-18
- 1.2.3 基于模型确认的损伤预后研究进展18-20
- 1.3 基于模型确认的斜拉桥损伤预后存在的问题20
- 1.4 本文主要内容20-22
- 第二章 斜拉桥参数不确定性量化分析22-48
- 2.1 不确定性简介22-27
- 2.1.1 不确定性分类及来源22-23
- 2.1.2 不确定性量化分析方法23-27
- 2.2 斜拉桥模拟的不确定性来源27-29
- 2.2.1 斜拉桥的结构特点27-28
- 2.2.2 斜拉桥模拟的不确定性28-29
- 2.3 灌河大桥参数不确定性量化29-46
- 2.3.1 灌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简介29-30
- 2.3.2 灌河大桥环境温度不确定性及其量化30-35
- 2.3.3 灌河大桥车辆荷载不确定性及其量化35-42
- 2.3.4 灌河大桥结构响应不确定性及其量化42-46
- 2.4 小结46-48
- 第三章 基于区间响应面法的斜拉桥模型修正及确认48-72
- 3.1 斜拉桥模型修正及确认理论方法48-54
- 3.1.1 斜拉桥模型修正及确认的框架48-49
- 3.1.2 区间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理论49-54
- 3.2 灌河大桥模型修正及确认54-71
- 3.2.1 灌河大桥ANSYS有限元建模54-55
- 3.2.2 灌河大桥修正目标的选取55-58
- 3.2.3 灌河大桥待修正参数选取58-61
- 3.2.4 基于区间响应面模型的灌河大桥模型修正61-66
- 3.2.5 基于区间响应面模型的灌河大桥模型确认66-71
- 3.3 小结71-72
- 第四章 基于模型确认的斜拉桥拉索随机损伤预后72-94
- 4.1 斜拉桥随机损伤识别及预后理论方法72-78
- 4.1.1 斜拉桥损伤的随机性特点72-73
- 4.1.2 斜拉桥随机损伤识别及预后方法73-77
- 4.1.3 斜拉桥随机损伤识别及预后框架77-78
- 4.2 灌河大桥拉索随机损伤识别78-87
- 4.2.1 灌河大桥拉索随机损伤模拟78-79
- 4.2.2 基于响应面法的灌河大桥拉索随机损伤识别79-85
- 4.2.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灌河大桥拉索随机损伤识别85-87
- 4.3 灌河大桥拉索随机损伤预后87-93
- 4.3.1 灌河大桥监测索力数据预处理87-91
- 4.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灌河大桥拉索随机损伤预后91-93
- 4.4 小结93-94
- 第五章 基于模型确认的斜拉桥疲劳损伤预后94-110
- 5.1 斜拉桥疲劳损伤预后理论方法94-101
- 5.1.1 基于疲劳可靠度的疲劳损伤预后方法94-96
- 5.1.2 斜拉桥疲劳损伤可靠度参数建模96-99
- 5.1.3 疲劳荷载效应及可靠度计算方法99-100
- 5.1.4 斜拉桥钢主梁疲劳损伤预后框架100-101
- 5.2 基于模型确认的灌河大桥疲劳损伤预后101-108
- 5.2.1 灌河大桥区间有限元模型101-102
- 5.2.2 灌河大桥疲劳关键部位应力谱102-103
- 5.2.3 灌河大桥疲劳荷载效应概率分布103-105
- 5.2.4 灌河大桥疲劳损伤可靠度分析105-106
- 5.2.5 考虑未来荷载的灌河大桥疲劳损伤预后106-108
- 5.3 小结108-11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10-112
- 6.1 主要结论110-111
- 6.2 研究展望111-112
- 致谢112-114
- 作者简介114-116
- 参考文献116-1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亨锦,王凯,李承根;浅谈部分斜拉桥[J];桥梁建设;2002年01期
2 陈亨锦;王凯;李承根;;浅谈部分斜拉桥[J];OVM通讯;2002年03期
3 郑一峰,黄侨,张宏伟;部分斜拉桥斜拉索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2005年02期
4 王小洁;;斜拉桥拉索动力模型修正方法[J];公路与汽运;2006年04期
5 马洪山;;斜拉桥拉索减振方法与展望[J];硅谷;2009年06期
6 薛花娟;缪芳;陈灵芝;;长大斜拉桥缆索体系减振技术[J];现代冶金;2009年02期
7 薛花娟;陈灵芝;赵成哲;;长大斜拉桥缆索体系减振关键技术介绍[J];公路;2009年05期
8 Frilz Leonhardt;成井信;潘蜀健;;斜拉桥近年的发展和展望[J];国外桥梁;1982年03期
9 金东灿,吴亮明;联邦德国的斜拉桥[J];铁道建筑;1984年04期
10 易圣涛;;我国斜拉桥的现状和问题[J];公路;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海帆;史家钧;;斜拉桥的拉索振动及其控制[A];全国索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2 何宪飞;陈艾荣;项海帆;;多跨斜拉桥斜拉索疲劳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3 乐鹏飞;;低塔斜拉桥[A];二○○○年湖北省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0年
4 詹胜;徐幼麟;沈其民;周海俊;;斜拉桥拉索风雨振动试验新装置[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5 李寿英;陈政清;;斜拉桥拉索安装亮化灯具的风致稳定性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6 李毅佳;陈志华;王小盾;;斜拉桥索的抑振措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顾明;黄麟;王国砚;;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8 余康烨;杨文兵;;中跨斜拉桥拉索振动及其抑振研究[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钱雪松;;斜拉桥拉索的减振措施[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周亚刚;孙利民;;斜拉桥减振辅助索的参数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兰山;激情化作彩虹飞[N];科技日报;2004年
2 李雪林;让桥梁在大风中巍然屹立[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江;桁架箱梁斜拉桥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陈向东;轻轨车辆与斜拉桥动态耦合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雷宇;组合梁斜拉桥静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侯立群;大型斜拉桥基于健康监测的模型修正、损伤诊断与预警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唐涛;斜拉桥结构体系使用安全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赵翔;拉索损伤对斜拉桥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王福春;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塔斜拉桥力学特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王修勇;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新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江锋;薄壁箱梁混合单元及其在斜拉桥双重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禹见达;磁流变阻尼器对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达洁;碳纤维拉索斜拉桥非线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李锋丹;单索面大挑臂斜拉桥非线性稳定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常正强;铁路四线重载钢桁梁斜拉桥静动力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凯;PC箱梁曲线斜拉桥的静力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葛昆鹏;斜拉桥索梁锚固区局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李专干;斜拉桥的模态跃迁行为及其对涡激振动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6年
7 刘宝龙;斜拉桥拉索的振动控制研究及仿真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8 曾亚光;跨断层深水斜拉桥非线性地震响应特性及损伤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杨立国;斜拉桥拉索损伤诊断方法及其工程应用[D];防灾科技学院;2016年
10 梁显;钢拱塔斜拉桥的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型确认的斜拉桥损伤预后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