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长春地铁1号线南繁区间暗挖浅覆土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22:07
【摘要】:地下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于地层的扰动,原有土体的状态失去平衡、对隧道的沉降与收敛造成影响。对区间隧道在施工中必须以严格控制沉降、防止坍塌为目的。若遇覆土较浅地带、稳定性较差土质,开挖极易造成塌方、涌水、地表沉降等情况,造成地面塌陷。确保浅覆土地带施工的安全稳定,核心是拱顶围岩的固结控制。通常采用井点降水或洞内预加固堵水等措施,为隧道施工提供良好的条件。本文结合南繁区间浅覆土、大断面、管线众多等特殊施工环境,根据工程特点和难点,采取工程类比、理论分析、数据模拟以及监控量测等方法,对工程施工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自身的风险源分析,确定大断面浅覆土、地下管线、对邻近标准段的影响为该项工程的主要风险源;2、通过施工方法的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确定大断面开挖选用双侧壁导洞法开挖施工,针对断面大浅覆土风险源,采取断面拱部管棚进行加固,管棚直径180mm,拱部150°范围打设,管棚间距40mm,外插角1°,管棚分3段,每段长度60m左右;3、针对地下管线众多的风险源,依据现场现有技术条件及工程类似经验,确定采取管线下方深孔注浆的加固措施,环向加固拱部150°范围,超前深孔注浆单个循环长度5m或10m(参照管线类型),浆液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孔扩散半径0.8m;4、在施工过程中,开展了地表沉降、管线沉降、拱顶沉降及断面收敛等监测项目,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施工方法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体系,及时反馈监测数据,用以指导施工;5、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数据反馈K23+155段突发地表异常沉降、变形超标,立即采取封闭掌子面,暂停施工,增加监测频率,同时进行洞内相应位置工字钢支撑加固,并且进行径向注浆等措施,变形异常得到有效控制,数据稳定后,再次组织施工;本工程针对自身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各风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制定了施工参数,确保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进度、安全、质量得到了保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231.3;U455.4
【图文】:

示意图,南繁,区间,示意图


南湖大路站~繁荣路站区间隧道线路沿人民大街敷设,隧道线路呈南北走向,出南湖大路站后向南延伸与繁荣路站相接。区间主体结构位于人民大街快速路下方,路面交通非常繁忙,路面下方埋设的管线种类繁多(管线交叉或平行于线路),沿线地面建筑物较为密集杂乱,主要构筑物有长春皮肤泌尿专科医院、空军航空大学招待所、万利驾校物贸分校、新文化报、国盛大酒店、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学位考试咨询服务中心、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肯德基物贸餐厅、物贸大酒店、东方火锅物贸店以及若干高层民商两用楼等,但水平距离较远,多在 20m以上。区间附属设施包括 1 号施工竖井及横通道兼联络通道(里程 K22+732.000),2 号施工竖井及横通道结构(里程 K23+096.000),区间人防段(左线里程K22+440.366、右线里程 K22+440.017),此外区间在右线里程 K23+62.562~K23+301.200 范围内设有停车线。如图 2.1 所示:

计算模型,导洞


但该方法开挖单个导洞封闭成环,每个导洞跨度为隧道断面跨度的 1/3,开挖扰动影响范围小,对控制地表沉降非常有利,特别是本工程对于地表沉降还有严格要求,而且本工程隧道线路长,多个导洞断面施工有利于增加人力投入,双侧壁导洞法较为适合本工程。3.1.2 施工方法数值模拟分析1、计算模型及计算工况选取应用 MIDAS GTS NX 对浅覆土大断面地铁隧道不同施工方法进行研究。选取某标准断面,建立只考虑大断面隧道的计算模型,如图 3.4 所示。模型隧道覆盖层厚度 6.7m,模型宽度为 70m,高 40m。其中模型左右边界施加水平约束,底部边界施加水平和方向约束。假设开挖后二衬承受全部荷载,并将超前导管注浆作用转化为加固区来考虑其对周围土体的加固作用。本次主要对台阶法、CD 法和双侧壁导洞法三种方法进行研究,其施工步骤如图 3.5 所示:

示意图,工法,施工顺序,示意图


A 台阶法 B CD 法 C 双侧壁导洞法图 3.5 各工法施工顺序示意图2、计算参数采用如下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计算,如表 3.1 所示:表 3.1 围岩支护材料参数3、结果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为浅覆土大断面地铁隧道,在城市环境条件下,地表沉降会对名称重度 r(kN/m3)压缩模量E/MPa泊松比 u粘聚力 c(kPa)内摩擦角φ/°本构关系杂填土 18 10 0.3 10 10 弹塑性粘土 19.8 80 0.29 48 13 弹塑性全风化泥岩 19.7 200 0.26 70 18 弹塑性加固区 22 20000 0.24 200 30 弹塑性二衬 25 30000 0.2 — — 弹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士林;李莉;;小麦深种浅覆土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2 李碧琴;;深种浅覆土播种耕作法[J];农业科学实验;1987年05期

3 李碧琴;;深种浅覆土播种法是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8年01期

4 何晓;;超浅覆土隧道管片试验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26期

5 张江龙;马福利;谢桂馨;;超浅覆土平顶直墙暗挖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1年S2期

6 赵三宝;;谈岩溶地区超浅覆土泥水盾构快速施工改进技术[J];山西建筑;2017年06期

7 汪成兵;刘丰军;廖少明;闫治国;杨宏伟;;大直径泥水盾构浅覆土掘进隧道稳定性分析[J];公路;2007年09期

8 张秉庆;;马铃薯“深种浅覆土”增产显著[J];农业科学实验;1985年05期

9 马义平;;成都地铁软弱地层浅覆土盾构始发与掘进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7年30期

10 王洋;王文铮;;泥水盾构穿越珠江水下浅覆土区域的施工难点与对策[J];广州建筑;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江龙;赵亮;叶佩茵;司阳;;超浅覆土平顶直墙暗挖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富强;施笋;程恕;王坡;;盾构穿越细中砂层浅覆土始发施工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邢慧堂;葛照国;;南京长江隧道泥水盾构穿越江中超浅覆土段施工技术[A];第十五届粤、京、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磊;叶冠林;王建华;杨光辉;周松;;浅覆土大直径盾构穿越对河堤影响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黄昌富;全雪勇;;大直径泥水平衡式盾构下穿超浅覆土河流掘进参数技术的应用[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鞠义成;杨钊;翟世鸿;吴忠善;杨林松;杨擎;;超大直径浅覆土泥水盾构隧道始发关键技术[A];水下隧道建设与管理技术论文集[C];2013年

7 赵华新;谭丽华;赵俊杰;;盾构隧道小角度浅覆土下穿铁路技术研究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庆贺;王慎堂;严长征;张伟;;盾构隧道穿越水底浅覆土施工技术对策[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9 蔡铭;王硕;;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不协调变形处治方案[A];《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C];2017年

10 周松;韩磊;叶冠林;王建华;;浅覆土大断面盾构隧道横截面受力变形特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通讯员黄锋昌 杜振珂 朱萍;安全穿越江底超浅覆土地段[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2 石志荣;成功穿越管道密集的浅覆土河床[N];中国水利报;2004年

3 通讯员 盛芳;国内首条浅覆土双圆地铁隧道贯通[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蔬菜栽培专家 王学国;露地辣椒的肥水管理[N];吉林农村报;2015年

5 农轩;今年春播如何保苗?[N];辽源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宗磊;中煤矿建:另辟蹊径度“严冬”[N];中华建筑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商厚胜;浅覆土人工冻结的冻胀融沉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郭瑞;高速公路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兰振忠;长春地铁1号线南繁区间暗挖浅覆土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郑永娟;大直径顶管隧道穿越浑河安全风险分析[D];东北大学;2014年

3 章坤;浅覆土下穿铁路大跨度箱涵顶进施工工艺关键参数优化[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66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66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d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