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杭州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及管片位移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06:52
【摘要】:二十一世纪,我国各大城市大力修建地铁隧道。地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盾构法作为地下隧道掘进工法常应用于城市地铁交通的建设。盾构法施工时会对周围土体结构造成破坏,可能会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对地下已存在的建筑结构产生影响。针对盾构施工造成的位移变化进行研究能够预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面变形,隧道位移等状况可以有效提升对周围环境的控制力,增加施工安全性。本文通过数值计算模拟,结合一些现场实测数据,对杭州地铁6号线振浦路站~中医药大学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区段地面沉降和管片位移等相关规律,可用于指导类似施工。同时,针对该区间施工状况,讨论了穿越地层性质、隧道相对位置两个因素对盾构沉降规律的影响,得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结论。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呈凹槽状,地表沉降模拟最大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盾构开挖对前后30m范围内对土体位移产生影响。盾构穿越不同地层时,在粘土层中沉降较大,在粉砂层中较小。隧道由下坡逐渐变为上坡时,其地表沉降逐渐减小。隧道地表沉降最大值随着轴心距的减小而增大,隧道最大地表沉降点逐渐左移。轴心距减小时,隧道整体朝左下方移动。地面变形随着隧道夹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隧道夹角变化幅度相同时,地表沉降值减小幅度随着隧道夹角的增大而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55.43;U231.3
【图文】:

线路图,线路图,地铁,杭州


图 2.1 杭州地铁 6 号线一期规划线路图Fig2.1 Hangzhou metro line 6 first phase project figure目段区间包括之江海洋公园站~振浦路站区间(简称之振区北风井、振浦路站、振浦路站~中医药大学站区间(简称振中区间两风井。本标段施工范围如图 2.2 工程概况图所示。

线路图,工程概况,风井,区间


图 2.1 杭州地铁 6 号线一期规划线路图Fig2.1 Hangzhou metro line 6 first phase project figure本文项目段区间包括之江海洋公园站~振浦路站区间(简称之振区间)、江南风井、江北风井、振浦路站、振浦路站~中医药大学站区间(简称振中区间),共计一站两区间两风井。本标段施工范围如图 2.2 工程概况图所示。

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商汇大厦地下室至浦沿路,沿浦沿路向北敷设到达中医药大学站。区间线路设置 3组平面曲线,第一组曲线半径左右线均为 800m,第二组曲线半径左右线分别为700m、1500m,第三组曲线半径左右线均为 300m。区间右线线路出振浦路站后采用 V 字坡进入中医药大学站,最大纵坡为 29‰,最小纵坡为 5‰;右线隧道最小埋深 10.3m,最大埋深 23.8m。区间左线线路出振浦路站后采用 V 字坡进入中医药大学站,最大纵坡为 29‰,最小纵坡为 4‰;左线隧道最小埋深 10.3m,最大埋深 20m。区间右线长 993.658m,左线长 994.727m。2.2.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地质条件本工程盾构隧道段主要穿越②3-2砂质粉土、③7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③3砂质粉土夹③6粉砂、③5-1粉砂夹砂质粉土、⑥2淤泥质粉质粘土。工程地质剖面如图 2.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晋;;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隧道质量控制简析[J];智能城市;2019年04期

2 曲勰;;软土地区隧道盾构法施工下穿既有隧道影响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18年30期

3 刘新;;兰州砂卵石地层盾构法施工的困境及解决对策分析[J];建设科技;2016年22期

4 张恒春;张清遐;牛巧云;;盾构法施工同步注浆施工工艺分析[J];河南科技;2017年15期

5 王永喜;郝亚雄;;长距离硬岩掘进中的盾构机主轴承系统管理与维护保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年22期

6 余长江;;城市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42期

7 顾艳阳;;降低盾构法施工成本的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3年01期

8 向昌平;;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建设运用中的技术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8期

9 王世明;;延安东路越江隧道盾构段施工评价初探[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4期

10 唐经世;高国安;何大比;;盾构机械的研究(1)[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馈;孙谋;;重庆过江隧洞盾构法施工泥水处理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沈建奇;金先龙;丁峻宏;李根国;王吉云;;盾构法施工三维并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暖堂;;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中的测量技术[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戴润军;;浅谈盾构法施工对地层的影响及防治[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明胜;;盾构法施工水下隧道控制管片上浮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忠隆;张庆贺;;盾构法施工对土体影响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7 张贝林;;盾构法施工在砂砾层中的初始掘进技术[A];2014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盾构法施工影响地面最大沉降的若干因素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士兴;谈伟忠;;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地铁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陈鸿;;盾构过硬岩段掘进困难施工总结[A];2017中国建筑施工学术年会论文集(专业卷)[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刘婵;出实招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N];河南日报;2017年

2 曾正贤;王立武;钟儒华;全国纪录是这样被刷新的[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3 记者 江耀明 通讯员 杨广臣;一口吃进800米 一步跨上新高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4 通讯员 周广宽 赵晓搏;科技攻关亮点频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付毅飞;国产盾构加速地铁建设[N];科技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玉明 胡靖琛 通讯员 李芬芬 李露;夯声风语听无尽 匠心激情写华章[N];建筑时报;2018年

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温竹茵 周质炎;盾构法施工隧道的纵向受力分析[N];中华建筑报;2009年

8 乾铄;我国首条盾构法施工的水下铁路隧道贯通[N];中国建材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黄强 通讯员 黄昭颖 熊瑛;地质技术创造广西标准[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10 严彬 张兴宇;盾构法联络通道技术国内“首秀”[N];中国交通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海;盾构直削始发接收支护结构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汪洋;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刘义;地下铁道并行盾构隧道扩建车站结构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4 韩磊;非常规覆土大盾构隧道管片施工荷载及土压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杨悦;TBM(盾构)施工斜井管片和锚喷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6 张琼方;软土地区盾构作用下土体及邻近已建隧道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张海波;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8 钟小春;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胡国良;盾构模拟试验平台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杜军;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探测图像识别及沉降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增国;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2 徐英晋;同步注浆条件下盾构施工引起的隧道和地表沉降及其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3 匡星晨;盾构施工对临近平行隧道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4 丁楠;杭州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及管片位移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5 姜伟;渗流作用下盾构隧道端头土体的稳定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9年

6 邓根;多因素下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7 赵瀚;考虑浆液时效性的盾构隧道施工期上浮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8 李洋;地铁隧道盾构智能纠偏优化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9 王辰;类矩形盾构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10 刘宝顺;盾构隧道拓展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68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68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