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理论求解与监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7:27
【摘要】:沥青路面在重复的交通荷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作用下,其服役水平逐渐下降。由于路面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黑箱”,工程中常用的后评估手段,如宏观表面调查、外部无损检测技术等,无法获得路面内部实际受力状态,无法实时准确的评价路面使用状况。借鉴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和应用,通过分析埋设在服役道路内部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路面结构健康监测,为路面性能评估提供了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交通荷载的随机特性,造成路面内部力学响应复杂随机,是典型的非确定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理论求解与监测方法研究,构建沥青路面健康监测系统理论和方法框架,包括:开发可内嵌于监测系统且便于实时计算的沥青路面力学模型;提出随机荷载输入感知与力学响应输出处理方法;研究融合监测信息与力学模型的沥青路面模量反算与性能评估方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推导任意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多层体系解析解。借助Galilean和Fourier变换方法,基于直角坐标系下拉梅方程,推导简单形状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根据弹性-黏弹性对应原理,推导简单形状移动荷载作用下黏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基于叠加原理,从而表达任意复杂形状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黏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此外,提出两种解析解数值计算方法,即可以计算单点任意时刻力学响应的Gauss积分法和可以同时计算某一深度平面力学响应分布的IFFT法;通过对比有限元法,结果表明解析解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故适用于后续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行为分析和沥青路面健康监测研究。其次,研究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行为。在黏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表达式中,引入随机荷载变量(接地压力、移动速度、横向偏移、沥青层温度),构建非确定性力学模型,并提出响应面方法来计算随机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内部力学响应和使用性能的概率分布;以黏弹性三层体系为算例,对比Monte-Carlo模拟,验证响应面方法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响应面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此外,通过公路和机场多种轮组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概率分布计算,分析随机荷载变量的统计参数及概率分布形式、多种轮组荷载比例、轮组形式尺寸对力学响应和使用性能概率分布的影响。由此,开发了可内嵌于监测系统且便于实时计算的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模型。再次,提出沥青路面随机荷载输入感知与力学响应输出处理方法。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粒料堆积不均匀特性,通过随机骨料堆积的四点弯曲梁有限元模型(夹杂不同尺寸、封装材料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元件)模拟分析,探讨传感元件与沥青混合料的协同变形特性,从而优化传感器的材料尺寸;以重庆江北机场联络道无线监测和北京首都机场联络道有线监测为例,优化可识别随机荷载输入信息的传感器布设方案,探讨横向偏移判定传感器的合理布设间距,提出荷载移动速度感知方法;应用移动平均滤波、小波压缩和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分别实现监测数据的过滤提取、监测数据的压缩和力学响应关键信息的提取;此外,结合监测数据和理论解析解,从时频域角度,证明速度而非频率,是关联沥青面层黏弹性模量的有效参数。而后,研究融合监测信息与力学模型的沥青路面模量反算方法。推导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双层体系力学响应与模量之间的理论关系,并构建双层体系模量反算流程,提出基于沥青路面内部应力应变监测信息的模量反算方法,并通过北京首都机场联络道监测数据,反算并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以弹性双层体系力学响应与模量之间的理论关系为框架,初步提出弹性多层体系解耦反算流程,将反算方法推广至多层体系;推导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多层体系力学响应与模量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初步构建多层体系耦合反算流程;相比落锤式弯沉仪反算方法,此方法绝对收敛,且施加荷载为真实交通荷载,可对路面模量进行实时评估,而不影响交通。最后,研究基于监测信息的沥青路面力学模型更新及性能评估方法。融合模量反算结果和随机荷载输入信息,并构造Kalman滤波器,实现路面模量参数识别及衰减程度评价,以实时更新力学模型;融合沥青路面更新的力学模型和随机荷载输入信息,重构全场力学响应随机分布,提出沥青路面确定性疲劳和车辙累积损伤量实时计算方法;针对荷载随机特性和模量衰减因素,提出不确定性短期使用性能预测策略和预测流程,并给出算例;此外,综合全部研究内容,初步提出沥青路面健康监测系统理论和方法框架。此研究属于结构健康监测在道路工程领域的拓展应用,促进道路工程的多学科交叉发展。研究中涉及的力学响应理论求解和监测方法,对沥青路面力学行为研究和使用性能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16.217
【图文】:

移动荷载,形式,矩形,多层体系


2 2 2 2( ) ( ) ( )G w Gx y z z x y z t (2-19)2.2 简单形状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2.2.1 简单形状移动荷载本节主要推导矩形均布、矩形余弦分布、圆形均布、椭圆形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移动荷载形式如图 2-1 所示。a) 矩形均布a) Rectangular uniformb) 矩形余弦分布b) Rectangular cosine

多层体系,学位论文,表面位移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1 2w( , ,0)是未知的,可通过边界条件确定;当深度 109)等式左侧为 0 向量,故表面位移状态1 2u ( , ,0)、表示为式(2-110):1 2 1 21 2 1 21111 12 13 14 15 1621 22 23 24 25 262 31 32 33 34 35 36 12, , 0 , , , , 0 , , ) ( ) ( , , 0) ( , ,zxzyzF F F F F FF F F F F FF F F F F F 11 2 1 2111( , ,) ( , , )n iini ii h h T T 。

广义,剪切模量,模量,多层体系


图 2-3 广义 Maxwell 模型Fig.2-3 Generalized Maxwell solid model/01( ) (1 (1 ))jJtjjG t G g e 切模量;剪切模量,0 0 11( )2(1 )JG E E E ;化剪切模量,02(1 )jE G;时间,jjE ;模量;弹性模量和黏度, j 1,2, ,J。荷载作用下黏弹性多层体系的解析解,时域的应与基本方程的 Fourier变换一致,即对坐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春娟;吕彭民;;基于非线性模型的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2期

2 吕彭民;史春娟;;基于小波理论的沥青路面稳态响应解析解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2年05期

3 李晓宝;简水珍;彭恢湘;;压电石英称重传感器在公路动态称重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2年02期

4 董忠红;吕彭民;;移动荷载下粘弹性层状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模型[J];工程力学;2011年12期

5 钱振东;韩光义;黄卫;尹祖超;;基于BOTDA的钢桥面铺装裂缝疲劳扩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6 刘小云;田润利;;移动载荷作用下沥青路面稳态响应与计算[J];力学与实践;2009年03期

7 张志春;王川;周智;欧进萍;;FRP筋拉挤成型工艺过程的光纤光栅监测与结果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8 李秋忠,查旭东;路基含水量测定方法综述[J];中外公路;2005年02期

9 任瑞波,谭忆秋,张肖宁;FWD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层状粘弹体路表弯沉的求解[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10 倪侃;随机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鹏;沥青路面多尺度力学分析方法及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陈凤晨;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松;典型轮胎非均匀接触应力获取及其作用下的路面TDC开裂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潘小康;沥青路面结构信息监测数据挖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温佳宇;吉林长寿命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及性能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李生龙;沥青路面结构信息监测及疲劳性能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孙宗杰;路面结构动力响应信息初步监测及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树龙;光纤Bragg光栅在沥青路面性能健康监测中的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刘凯;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田庚亮;光纤传感技术监测沥青混合料应变响应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胡俊锋;移动荷载下复合路面的数值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10 刘艳萍;橡胶封装FBG沥青路面竖向应变传感器的开发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5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75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