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盾构近距离穿越地下交通环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10:37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大力发展,新建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将会越来越多。然而盾构隧道施工会对周围的土体产生扰动,进而影响附近的地下结构,甚至造成地下结构的开裂、损害或引起渗漏等严重事故。本文以郑州地铁14号线奥体中心站~星空路站区间下穿星海路地下交通环廊为工程背景,基于工程实际情况对盾构下穿无上覆土和有上覆土地下交通环廊(以下简称环廊)两种工况分别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了盾构下穿环廊施工过程中环廊位移和附加内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控制措施对环廊沉降及附加内力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的重难点在于新建地铁区间与环廊之间的净距较小,最小距离仅为0.5m,下穿施工会对环廊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现有的技术规范,并结合区间隧道下穿段周边环境以及过去的经验,确定了环廊的控制指标:竖向变形控制值为±10mm,附加应力最大变化控制值为±80 kN/m~2。(2)盾构右线下穿无上覆土环廊时,对环廊的影响范围为盾构开挖掌子面距下穿点约-12m~18m,环廊沉降最大值为8.806mm,附加应力最大变化值为30.042 kN/m~2;盾构左线下穿有上覆土环廊时,对环廊的影响范围为盾构开挖掌子面距下穿点约-15m~21m,环廊沉降最大值为3.891mm,附加应力最大变化值为44.26 kN/m~2,均满足控制标准。(3)对下穿区域土层进行高压旋喷桩加固,能够大幅度减小无上覆土环廊的沉降值;随着环廊底部反压力的增大,环廊沉降值逐渐增大,附加应力逐渐减小;盾构右线下穿无上覆土环廊时,减小环廊厚度能够减小环廊最大附加应力和沉降值,然而盾构左线下穿有上覆土环廊时,增大环廊厚度能够减小环廊最大附加应力和位沉降值。(4)工程实测数据表明:盾构右线下穿施工过程中,环廊沉降最大值为6.2mm,满足沉降控制值标准值±10mm;环廊最大附加应力变化值为99.22 kN/m~2,已经超过了控制标准值±80 kN/m~2,现场进行后注浆后,环廊附加应力从123.05 kN/m~2降到77.18kN/m~2;盾构左线下穿施工过程中,环廊沉降最大值为2.6mm,环廊最大附加应力变化值为44.26 kN/m~2,均满足控制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55.43
【图文】:

规划图,郑州市,轨道交通线,规划图


对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城市中心地下空间土地资源可持续、高效、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进步,盾构法施工工艺日益成熟,它有着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速度快、地层适应性强、施工质量高等特点[2],成为了现今修建地铁的首选方法,地铁在城市中,有着运输能力高、速度快、占用少量的地面土地资源,符合我国倡导的“绿色交通”发展理念。郑州市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市于 2000 年启动了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年)》和《航空港区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郑州市组织编制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2013-2040)》。最新的郑州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方案由 21 条线路组成(主支线按一条线路统计),总里程 970.9km。随着地下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近距离下穿建(构)物的施工工况将越来越多。图 1-1 和图1-2 分别为郑州市 2030 年和 2050 年轨道交通规划图。

规划图,郑州市,轨道交通线,规划图


地铁施工近距离下穿建(构)物的施工工况将越来越多。图 1-1 和图1-2 分别为郑州市 2030 年和 2050 年轨道交通规划图。图 1-1 郑州市 2030 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图 1-2 郑州市 2050 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本课题依托的项目为郑州地铁 14 号线奥体中心站~星空路站区间下穿星海路地下

示意图,下穿,卫星云图,区域


交通环廊工程,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且环廊沉降标准对下穿施工有较高的要求,是盾构下穿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下穿区域卫星云图示意图如图 1-3 所示。该工程主要特点如下:(1) 环廊尺寸较大,且为曲线环廊下穿区间的环廊尺寸为 11.0m×6.5m,环廊尺寸较大且环廊为曲线型,在国内外下穿工程中较为少见。(2) 环廊与隧道的最近距离仅为 0.5m由于环廊与隧道的距离仅为 0.5m,属于“近距离”下穿施工,盾构下穿施工会对环廊产生影响。(3) 施工工况不同在右线盾构下穿环廊时,环廊施工完成一周左右,周围土体和环廊上部土体未进行回填;在左线下穿环廊时,环廊上部土体已经回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晋;;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隧道质量控制简析[J];智能城市;2019年04期

2 曲勰;;软土地区隧道盾构法施工下穿既有隧道影响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18年30期

3 刘新;;兰州砂卵石地层盾构法施工的困境及解决对策分析[J];建设科技;2016年22期

4 张恒春;张清遐;牛巧云;;盾构法施工同步注浆施工工艺分析[J];河南科技;2017年15期

5 王永喜;郝亚雄;;长距离硬岩掘进中的盾构机主轴承系统管理与维护保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年22期

6 余长江;;城市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42期

7 顾艳阳;;降低盾构法施工成本的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3年01期

8 向昌平;;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建设运用中的技术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8期

9 王世明;;延安东路越江隧道盾构段施工评价初探[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4期

10 唐经世;高国安;何大比;;盾构机械的研究(1)[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馈;孙谋;;重庆过江隧洞盾构法施工泥水处理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沈建奇;金先龙;丁峻宏;李根国;王吉云;;盾构法施工三维并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暖堂;;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中的测量技术[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戴润军;;浅谈盾构法施工对地层的影响及防治[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明胜;;盾构法施工水下隧道控制管片上浮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忠隆;张庆贺;;盾构法施工对土体影响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7 张贝林;;盾构法施工在砂砾层中的初始掘进技术[A];2014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盾构法施工影响地面最大沉降的若干因素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士兴;谈伟忠;;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地铁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陈鸿;;盾构过硬岩段掘进困难施工总结[A];2017中国建筑施工学术年会论文集(专业卷)[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刘婵;出实招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N];河南日报;2017年

2 曾正贤;王立武;钟儒华;全国纪录是这样被刷新的[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3 记者 江耀明 通讯员 杨广臣;一口吃进800米 一步跨上新高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4 通讯员 周广宽 赵晓搏;科技攻关亮点频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付毅飞;国产盾构加速地铁建设[N];科技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玉明 胡靖琛 通讯员 李芬芬 李露;夯声风语听无尽 匠心激情写华章[N];建筑时报;2018年

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温竹茵 周质炎;盾构法施工隧道的纵向受力分析[N];中华建筑报;2009年

8 乾铄;我国首条盾构法施工的水下铁路隧道贯通[N];中国建材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黄强 通讯员 黄昭颖 熊瑛;地质技术创造广西标准[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10 严彬 张兴宇;盾构法联络通道技术国内“首秀”[N];中国交通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海;盾构直削始发接收支护结构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汪洋;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刘义;地下铁道并行盾构隧道扩建车站结构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4 韩磊;非常规覆土大盾构隧道管片施工荷载及土压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杨悦;TBM(盾构)施工斜井管片和锚喷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6 张琼方;软土地区盾构作用下土体及邻近已建隧道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张海波;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8 钟小春;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胡国良;盾构模拟试验平台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杜军;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探测图像识别及沉降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才;大纵坡小曲线半径盾构隧道下穿对铁路变形的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2 刘胜欢;盾构近距离穿越地下交通环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3 张洋;郑州粉土地层中盾构施工对临近桩基的影响分析[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4 孔德骏;填海地质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下穿机场施工的环境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林杨辉;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过海段施工技术及风险控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6 张浩若;盾构双线隧道施工开挖面间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7 胡茂兴;大直径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栗宁;装配式盾构检修井加固区域沉降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史海中;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框架结构的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

10 牛立峰;呼市圆砾地层盾构施工Peck公式地表沉降预测参数取值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75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75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6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