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证据推理的支挡型黄土高陡边坡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4 15:43
【摘要】:本文以黄延高速公路支挡型黄土高陡边坡为依托,以D-S证据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现场抗滑桩缩尺模型试验、现场降雨试验、现场监测数据及室内试验,提出了考虑支挡结构安全性和高陡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以及以抗滑桩累计水平位移为主、高陡边坡水平位移为辅的预警指标的预警值。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针对支挡型黄土高陡边坡稳定性由边坡坡体的稳定性与支挡结构的安全性共同作用的特点,全面分析了影响支挡型黄土高陡边坡稳定性的因素,筛选出抗剪强度、土体重度、粉粒含量、压缩模量、泊松比、日降雨量、孔隙水压力、径排条件、边坡高度与坡度、边坡形态、坡顶裂隙、边坡土体累计位移、抗滑桩内力与位移等19个基本指标,构建了支挡型黄土高陡边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采用灰关联法分析指标敏感性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分配。基于现场抗滑桩缩尺模型试验得到的荷载与位移、荷载与内力的关系曲线,根据斜率将边坡土体位移、抗滑桩位移与抗滑桩内力的变化过程划分为安全状态、基本安全状态、临界状态和破坏状态等4个阶段;基于黄土斜坡人工降雨试验得到的降雨量与土体水平位移、降雨量与孔隙水压力的关系曲线,根据斜率将降雨量、孔隙水压力等指标的变化过程同样划分为4个阶段;基于室内反复直剪试验得到的剪应力与位移的曲线,根据斜率以及以峰值点或应变硬化点为临界状态与破坏状态的分界点,将剪应力与位移的变化过程同样划分为4个阶段;同时对其他基本指标也进行了4种状态下的区间划分。以19个基本指标为证据,以4种安全状态为辨识框架,采用区间数法计算BPA。提出了证据推理的边坡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现场监测的抗滑桩水平位移与抗滑桩内力、边坡水平位移与边坡内部参数的关系,达到了根据现场监测的位移推断边坡内部参数的目的;实现在动态位移监测的基础上研究抗滑桩和边坡土体内部参数的分析与判定;同时通过对监测的抗滑桩水平位移与高陡边坡水平位移历史数据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抗滑桩与高陡边坡内部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提出的评价方法,对黄延高速公路高陡边坡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边坡的实际状态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支挡型黄土高陡边坡的安全评价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提出的基于证据推理的支挡型黄土高陡边坡安全评价方法为同类边坡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16.14
【图文】:

基于证据推理的支挡型黄土高陡边坡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万花边坡及地质剖面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亚飞;王晓丹;雷蕾;薛爱军;;基于信任度和虚假度的证据组合方法[J];通信学报;2015年05期

2 韩德强;杨艺;韩崇昭;;DS证据理论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探讨[J];控制与决策;2014年01期

3 黄建招;谢建;李良;刘利明;;基于冲突系数和pignistic概率距离的改进证据组合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09期

4 赵秋鹏;;基于AHP的范例推理在黄土边坡稳定性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3年04期

5 赵博;徐卫亚;梁桂兰;;基于熵权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物元可拓模型及其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01期

6 康兵义;李娅;邓勇;章雅娟;邓鑫洋;;基于区间数的基本概率指派生成方法及应用[J];电子学报;2012年06期

7 杨艺;韩德强;韩崇昭;;基于多准则排序融合的证据组合方法[J];自动化学报;2012年05期

8 邓勇;蒋雯;韩德强;;广义证据理论的基本框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9 金海元;徐卫亚;;加权函数组合预测边坡变形模型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10 许江;季惠英;唐晓军;;不等时距灰色模型的边坡位移预测及软件化[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包甜甜;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在航运企业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2 李瑞娥;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分区及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侯俊;证据推理的组合方法、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星宇;灰色模型改进及其局部受载边坡稳定性预测应用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8年

2 李蕾;基于GA-LM-BP神经网络的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3 孙欣;基于GIS的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吴安泽;基于博弈论-物元可拓模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黄有堂;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汪中杰;基于灰色理论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张昌军;西安地区黄土斜坡人工降雨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熊绵国;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预报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宏云;模糊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昆仲;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0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80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8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