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道路网络震后可恢复性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5:42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在交通领域,呈现出四通八达、相互交错的道路网络形态。21世纪以来,我国地震频繁发生,其中造成破坏最为严重的当属汶川地震,其次为玉树地震和芦山地震,这些地震对道路交通系统造成的破坏会导致城市功能下降甚至失效。地震发生后,道路网络不仅作为救灾生命线承担着运输救灾物资、疏散灾区群众、运送救援力量的重要任务,而且在震后灾区重建,恢复民生方面同样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道路网络的震后可恢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定量评价路网的震后可恢复性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路网震后修复费用,提出了针对道路网络震后可恢复性的评价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述了可恢复性的定义及相关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路网的类型与组成。2.总结了路网单元震害评估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了汶川地震中道路、桥梁、隧道的震害资料,对主要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给定了路网单元震害评估方法的选用建议。3.选取了路段连接度、介中心性、长度、车道数为关键指标建立了路段重要度计算模型,根据路段所处区域位置的重要程度给出了重要度修正系数。以某路网作为算例,将该模型进行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基于算例中修正后的重要度计算结果对各个路段的震后优先恢复次序进行分级。4.以路段震后修复费用、总造价、重要度为主要参数,建立了路网震后可恢复性评价模型,并基于路网类型的差异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路段震后修复费用计算方法和路网单元造价估算方法。利用该模型评价了汶川地震中遭受震害路网的可恢复性,并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评价模型的合理性。最后,以某路网作为算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路网在Ⅵ—Ⅹ度下的可恢复性,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91
【图文】:

曲线,可恢复性,结构整体,指标


的相关研究复性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少,但仍然有很多学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吕西林等采用放松柱端约结构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方式,建立了自复位功限元分析检验了该结构的可恢复能力。通过试验换脚部支座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建立了可恢复功,并将可更换连梁剪力墙应用到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剩余抗震能力比曲线从完好状态到毁损状态所包恢复性指标R(何政 等,2017),其表达式为: 10R C D dD

示意图,功能函数,示意图,社区


图 1-2 功能函数 Q(t)示意图 10100ttR Q t dt 发生的时间;完全恢复的时间;功能函数。Chang 等依据社区抗震能力,给定了社区地震预期损失,定量分析中。该研究在 Bruneau 的基础上,通过预先设定的损失(*r)和时间损失( *t),用不同给定地震动强度下功作为可恢复性指标,如图 1-3(Chang et al,2004)。

框架图,可恢复性,预期损失,框架


图 1-3 考虑预期损失的可恢复性定量框架mellaro 等提出了线性模型、三角函数模型、指数函模型,如图 1-4,并用于对震后可恢复性的定量分情形与范围(Cimellaro et al,2006),见表 1-2,与01ErecREt tf tT 00.5 1 cosErecREt tf tT 0exp 200/rec E REf t t t Ln 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宁;史伟;谢礼立;;考虑修/改造方案优选的桥梁震后可恢复性和可持续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年01期

2 刘如山;舒荣星;胡珍秀;;变电站地震可恢复性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年04期

3 ;光盘导读[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3年03期

4 陈燕飞;张翔;;河流水环境的可恢复性及其评价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5 朱岩;王怀习;胡泽行;Gail-Joon AHN;胡宏新;;数据可恢复性的零知识证明[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1年10期

6 迟菲;;灾后恢复的特征与可恢复性评价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1期

7 王光辉;陈安;;企业危机的“可恢复性”评价策略——以丰田为例[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09期

8 何觉民;陆建农;何仪;;若干生态不育型小麦的可恢复性及部分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J];麦类作物学报;2006年05期

9 肖建庄;刘良林;张泽江;朋改非;陆洲导;;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火安全可恢复性研究进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年01期

10 姜晨光;周乐皆;程建华;迟万东;;地表可恢复性沉降阈值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姜晨光;周乐皆;程建华;迟万东;;地表可恢复性沉降阈值的监测与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志刚;;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若干问题的探讨[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何觉民;张红梅;何仪;马文乐;张咪咪;;4个新型玉米雄性不育系的可恢复性和配合力研究[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4 湛文韬;李战怀;王彦龙;郑然;;远程数据备份系统中的日志延迟保护机制研究[A];第二十四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陈安;灾后重建应注重“内在”科技[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全有;大跨径悬索桥地震易损性及抗震可恢复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9年

2 杜杰;道路网络震后可恢复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9年

3 史伟;桥梁震后可恢复性和可持续性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4 陈月;大跨径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及抗震可恢复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8年

5 舒荣星;电网地震安全性与地震可恢复性评价理论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年

6 刘洋;桥梁震后可恢复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7 许圣;钢筋混凝土公路连续梁桥地震风险与抗震可恢复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何峰;考虑交通影响的桥梁地震可恢复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安宁;RC框架结构抗震可恢复性与一致倒塌概率[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0 冯金彪;压缩感知的l_q模型不依赖于RIP条件的可恢复性与稳定性[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9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89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