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盾构接收掘进中半无限土体变形规律及盾构掘进参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21:42
【摘要】:在我国城市地铁工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盾构法施工已成为轨道交通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施工工法。盾构法施工分为始发施工、掘进工程以及接收工程三个阶段,其中,盾构接收相较于前两者更易发生事故,其事故类型主要有涌水涌砂、土体坍塌、地下管线破裂等。造成以上工程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有3点:(1)未考虑接收井开挖对围护结构的累计影响;(2)接收阶段掘进参数的设定不当;(3)缺少上当的工程防护措施来减小事故的发生。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盾构接收阶段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为了解决上述安全问题,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数据对比等方法,针对常盾构接收工程中掘进参数缺少合理设定依据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成果如下:1.接收井基坑开挖对围护桩体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地铁16号线某盾构工程接收井基坑开挖为例,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对盾构接收井开挖过程中围护桩体的受力与变形进行进一步分析,并与可承受极限荷载以及规范要求允许最大变形进行比较。通过数值模拟数据可知,基坑开挖所产生的最大变形点变形值为18mm,约占围护桩体允许变形的60%,所产生的最大弯矩点弯矩值为295kN·m,约占最大可承受弯矩的33%。这表明基坑开挖所对围护桩体变形量的影响十分巨大,应当引起重视。2.盾构接收掘进过程中半无限土体变形规律选取盾构接收掘进过程中前方土体应力、位移、围护桩体变形、受力以及地表沉降为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盾构无障碍接收掘进过程中前方土体状态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确定了正常掘进阶段所采用的掘进参数不适用于接收阶段。找出了接收阶段土体由半无限状态过度到有限状态的界限在距洞口14-12环左右(即2-3倍洞径时)的距离。3.盾构接收阶段有限土体区间的掘进参数的合理取值通过建立有限土体的受力模型,给出盾构接收阶段有限土体区间的掘进参数上限与下限的设定公式。通过对盾构接收阶段前方有限土体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接收阶段有限土体有限土体的受力模型。并根据破坏形式的不同,给出了土仓压力设定值得上限与下限的概念。根据平衡条件与几何推导给出了土仓压力的上限与下限的数学表达式,并结合实际切桩情况提出了合理的保值掘进设定值。4.盾构无障碍接收施工工程应用以北京地铁16号线某盾构工程为背景,通过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推导的掘进参数的合理性。并根据研究成果给出适当的防护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231.3;U455.43
【图文】:

示意图,盾构机,原理,示意图


第 1 章 绪 论旋输送机向排土口连续地排出渣土。水平衡盾构机是在支撑环前面装置隔板的密封舱中,注入适当压力的泥浆形成泥膜,支撑正面土体,并由安装在刀盘上的刀具切削土体表层泥膜,,形成高密度泥浆,由排浆泵及管道输送至地面处理,整个过程通过建立制室内的泥水平衡自动控制系统统一管理。相较于泥土平衡盾构机,在北衡盾构机的应用更为广泛,因此土压平衡盾构机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盾构推力的研究与应用际工程中对于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机体的受力分析如图 1-1 所示,其外力尾千斤顶驱动力;(2)盾构机外壳与土体摩擦力;(3)开挖面对刀盘

坍塌事故,盾构


第 1 章 绪 论切削试验,得出了盾构刀环在不同这两个参数下的破损定律。Hasanpour[39]建立全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机器夹持的影响。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了地面参数与掘进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推进机抗接触摩擦所需的推力;王林涛对推力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推力缸目标运动的数学方法。面反力的数值选定原则,则主要由土仓压力与前方土体的动态平衡控制。2.土仓压力的研究与应用在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施工过程中,土仓压力的设定值主要的施工管理参数之体的推力和所受扭矩与土仓所设压力成正比,过大的土仓压力影响土体流动性,成地表隆起和围护结构发生过大的水平变形。而过小的土仓压力,会导致土仓无挖掘面土体侧向压力而导致失稳,严重情况会造成地面塌陷。广州地铁 3 号线某左线掘进至 180 环时,将掘进速度下调至 2-8mm/min 来解决隧道内渗水问题却无。当掘进完 180 环时,地层的水土大量损失,在地表形成了一个的塌陷区,如图示。因此,选择适合实际工况的土仓压力,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地面沉降、掘进因素。

围护桩,围护体


图 2-1 围护桩体的变形形态图Fig.2-1 Deformation pattern of retaining pile支护结构的桩墙体变形一般会朝两个方向发展,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本章主要对水平方向为位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围护桩体变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支护类型、土体性质、支护材料、基坑开挖所采用工法等。其中内支撑与拉锚支护为最常见的支护类型。Clough[50]等人将围护结构发生的变形形式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悬臂式、抛物线式以及两者的组合。其中,悬臂式位移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基坑开挖时,基坑上部土体产生向基坑所在位置的位移,进而推动围护桩体产生移动。另一种情况是指随着挖掘的不断进行,围护体暴露在外的长度越来越大,刚性围护体的上部或整个围护体逐渐增大的水平位移。抛物线形的出现一般与支撑有关,在架设柔性围护体的支撑后,围护体上部的水平位移变形开始趋于稳定或产生朝向基坑外侧的水平位移,而此时,围护体中部未收到支撑作用的部分开始产生继续产生朝向基坑内侧的变形。因此,整个围护体呈现出向内侧凸起状的变形,此时的变形称之为抛物线形式的位移。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知[50-52]以及对现场监测数据的整理可知,围护体产生最大水平位移处往往与开挖深度有关。一般出现在对应开挖深度处附近的位置。同时可知,如果围护体的下部嵌入地层性质良好,则底部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若果围护体的下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晋;;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隧道质量控制简析[J];智能城市;2019年04期

2 曲勰;;软土地区隧道盾构法施工下穿既有隧道影响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18年30期

3 刘新;;兰州砂卵石地层盾构法施工的困境及解决对策分析[J];建设科技;2016年22期

4 张恒春;张清遐;牛巧云;;盾构法施工同步注浆施工工艺分析[J];河南科技;2017年15期

5 王永喜;郝亚雄;;长距离硬岩掘进中的盾构机主轴承系统管理与维护保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年22期

6 余长江;;城市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42期

7 顾艳阳;;降低盾构法施工成本的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3年01期

8 向昌平;;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建设运用中的技术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8期

9 王世明;;延安东路越江隧道盾构段施工评价初探[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4期

10 唐经世;高国安;何大比;;盾构机械的研究(1)[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馈;孙谋;;重庆过江隧洞盾构法施工泥水处理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沈建奇;金先龙;丁峻宏;李根国;王吉云;;盾构法施工三维并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暖堂;;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中的测量技术[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戴润军;;浅谈盾构法施工对地层的影响及防治[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明胜;;盾构法施工水下隧道控制管片上浮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忠隆;张庆贺;;盾构法施工对土体影响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7 张贝林;;盾构法施工在砂砾层中的初始掘进技术[A];2014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盾构法施工影响地面最大沉降的若干因素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士兴;谈伟忠;;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地铁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陈鸿;;盾构过硬岩段掘进困难施工总结[A];2017中国建筑施工学术年会论文集(专业卷)[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刘婵;出实招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N];河南日报;2017年

2 曾正贤;王立武;钟儒华;全国纪录是这样被刷新的[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3 记者 江耀明 通讯员 杨广臣;一口吃进800米 一步跨上新高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4 通讯员 周广宽 赵晓搏;科技攻关亮点频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付毅飞;国产盾构加速地铁建设[N];科技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玉明 胡靖琛 通讯员 李芬芬 李露;夯声风语听无尽 匠心激情写华章[N];建筑时报;2018年

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温竹茵 周质炎;盾构法施工隧道的纵向受力分析[N];中华建筑报;2009年

8 乾铄;我国首条盾构法施工的水下铁路隧道贯通[N];中国建材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黄强 通讯员 黄昭颖 熊瑛;地质技术创造广西标准[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10 严彬 张兴宇;盾构法联络通道技术国内“首秀”[N];中国交通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义;地下铁道并行盾构隧道扩建车站结构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3 韩磊;非常规覆土大盾构隧道管片施工荷载及土压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杨悦;TBM(盾构)施工斜井管片和锚喷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5 张琼方;软土地区盾构作用下土体及邻近已建隧道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张海波;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7 钟小春;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胡国良;盾构模拟试验平台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杜军;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探测图像识别及沉降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徐前卫;盾构施工参数的地层适应性模型试验及其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敏;基于贝叶斯网络法的厦门地铁3号线过海通道盾构法施工风险评价[D];厦门大学;2018年

2 马烁;盾构接收掘进中半无限土体变形规律及盾构掘进参数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3 杜凌;盾构近距离下穿已建地下框架结构的变形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南志领;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的盾构机—地层相似系统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5 黄海;大直径盾构施工引起的钱塘江大堤沉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6 王炳彦;类矩形盾构盾尾及隧道钢管片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7 鲍飞翔;盾构施工全过程地表沉降流固耦合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8 王勇;盾构穿过非均质土层时地表沉降规律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9 于有强;盾构渣土改良用膨润土泥浆试验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10 王子洪;城区高铁盾构隧道装配式轨下结构设计选型及施工关键技术[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年



本文编号:2802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02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