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PP-ECC墩柱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5:55
   强震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的枢纽,一旦遭遇地震将导致巨大的直接、间接损失,并且修复困难。国内外桥梁震害表明,因RC桥墩塑性铰区缺乏良好的变形能力,致使RC桥墩延性不足,这是RC桥梁震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为提高RC墩柱的延性,将RC墩柱塑性铰区混凝土置换为不同厚度的高延性PP-ECC(聚丙烯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壳壁,并命名为PP-ECC墩柱;初步建立了PP-ECC墩柱的抗震设计准则并通过试验例证;通过墩柱模型伪静力往复加载试验、试验墩柱模型及桥梁的非线性地震时程反应对比分析了PP-ECC墩柱与RC原型墩柱在抗震性能上的差异。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为了充分利用PP-ECC的高延性,基于PP-ECC墩柱塑性铰区壳壁厚度的优化设计,展开理论计算公式(屈服承载力、屈服位移、峰值承载力和峰值位移)的推导分析,进而初步建立了PP-ECC墩柱的设计准则;(2)设计制作了4个墩柱模型——1个RC原墩柱模型,3个PP-ECC墩柱模型(塑性铰区分别设置150mm、100mm和50mm厚的PP-ECC壳壁),依据伪静力往复加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各墩柱模型在破坏机理、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和延性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了PP-ECC墩柱抗震设计准则的有效性;(3)基于伪静力往复加载试验结果,分别构建了4个墩柱模型的荷载-位移三折线滞回模型,选取Ⅰ~Ⅳ类场地条件下的典型地震动进行各墩柱模型的非线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从而深入探讨分析各墩柱模型的抗震性能;(4)以某三跨单柱墩连续梁桥为例,建立了RC桥墩-桥梁及PP-ECC桥墩-桥梁的有限元模型,依据3条Ⅱ类场地典型地震动作用下两类桥梁的非线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了桥墩、支座的反应情况,从而深入探讨两类桥梁抗震性能的差异。
【学位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442.55
【部分图文】:

破坏形式,桥墩,桥梁


1 绪论究背景及意义梁是交通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成本高,修复困难,一旦遭到地震的损失,因此需要加以重点防护以减轻其在地震中的破坏。从世界范围来看,下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毁:1971 年美国 San Fernando 发生 6.7 级地震,由于,共造成 5 座桥梁倒塌,42 座桥梁损毁的严重后果;1995 年日本阪神发生 7.0 座桥梁损伤,其中 27 座桥梁严重破坏,同时造成神户地区几乎所有交通线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又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多为强震区,如 发生 7.8 级大地震,桥梁几乎损毁殆尽,造成交通线路完全瘫痪;2008 年四川特大地震,造成建筑、公路、隧道、桥梁的严重损毁,其中桥梁损毁尤为严墩是桥梁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在各类桥梁震害(支座、伸缩缝、挡块、桥)中桥墩的损坏往往是最为严重的。例如 08 年汶川地震中,百花大桥出现墩交的匝道桥墩出现严重损坏[2],如图 1-1 所示。

材料力学试验


1 绪论低、更容易分散,从而具有更好的施工性能。此外,由于 PP 纤维的疏水性和非极性质,PP-ECC 在碱性环境下具备更加优良的材料耐久性[19]。PP-ECC 作为一种基于微计的超强韧性乱向分布短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工程水泥基,推动了 ECC 进一步向高性价比、可产业化方面迈进。(a) PP-ECC 单轴受拉试验(b) PP-ECC 单轴受拉破坏状态

单轴受压,本构关系,极限应力,峰值应力


上升段: 2002 ppcf, (0 ) (2下降段:oppcouppcppuoucppufffff pp, (cu 0) (2式中,fpp-c—峰值应力εo—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fpp-u—极限应力εu—极限应力对应的应变②受拉应力应变关系:线性上升段: totofpp- ,(to ) (2应变强化段:topptotutopptupptotutotupptofffff pp -,(totu ) (2式中,fpp-to—材料屈服应力εto—屈服应力对应的应变fpp-tu—材料极限应力εtu—极限应力对应的应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强;杨谦;李捷斌;肖青战;李龙洋;;夹心墙圈梁及构造柱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技术;2017年08期

2 王雪;常卫华;;EVG-3D墙板耐火性能及火灾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7年09期

3 温家宝;;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指标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32期

4 冯伟;;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J];企业家天地;2010年10期

5 居荣初;周煜恒;;葛州坝二江闸墩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学刊;1987年01期

6 M.J.N.Priestly;R.J.T.Park;何立民;;钢管混凝土桩的抗震性能[J];世界地震工程;1987年01期

7 王正霖;秦士洪;;竖向预应力装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J];工程力学;1988年01期

8 朱志达,沈参璜;在低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3)[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9 陈春;;特殊大型设备框架基于抗震性能的设计[J];石油化工设计;2016年03期

10 刘鸿禧;;浅析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贾明明;吕大刚;张素梅;蒋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设计[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3 张利花;罗奇峰;胡群芳;;不同抗震设计的砖混结构校舍抗震性能对比[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5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6 王惠刚;程欣;周燕;;梁柱构件双向压弯抗震性能试验综述[A];《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C];2017年

7 闫海鑫;朱忠义;牟在根;;某机场指廊多维多点输入抗震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8 袁海军;;汶川地震的几点思考——从建筑震害现状中进一步认识建筑抗震性能[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鑫;赵乃志;李兵;;不同肢长异型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10 马宁;吴斌;赵俊贤;李惠;欧进萍;;全钢防屈曲支撑抗震性能足尺构件试验[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震性能及新进展[N];中国建材报;2014年

2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3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6 王庆;市政设施抗震性能须加强[N];中国建设报;2008年

7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8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9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系结构工程学教授,致力于建筑结构抗震研究 罗宾·斯宾策;8级地震 考验建筑抗震性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吴霞;楼房的抗震性能最受关注[N];昌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嵘;水平和竖向地震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桥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冯国俊;基于位移的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吉超;基于概率的变电站系统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年

4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宋良龙;自定心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张品乐;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损伤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莎玛(Sheimaa.I. Mohammed);基于试验的矩形空心墩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张建成;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10 张晨;后张无黏结混合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科旭;PP-ECC墩柱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曙;强震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拱桥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3 陈俊德;Z形平面筒体抗震性能及减震优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4 蔡报坤;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应用功能分离型支座的高铁桥梁抗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5 郑松彬;FRP-ECC延性铰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6 劳泰安;大应变FRP约束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7 李亚威;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8 赵笑笑;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Z形截面柱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9 沈浩;RP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及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10 罗京;外置MRD的高强筋材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10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10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5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