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无机粒子对SBS改性沥青结构及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08:00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无机粒子对SBS改性沥青体系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由于SBS与沥青之间存在热力学不相容性,因此二者混合后容易发生相分离,得到两相结构。当向沥青/SBS体系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SiO_2)粒子时,粒子的表面亲疏水性、含量及其在沥青中的分布都将影响共混体系的微观结构,从而使得与沥青材料抗车辙性能紧密相关的流变行为发生变化。流变结果表明,当SiO_2的添加量相同时,疏水性SiO_2比亲水性SiO_2改性沥青的复合模量更高,相位角更低,即抗车辙性更好,这可能与沥青本身也为疏水性材料有关。通过SEM对SBS改性沥青表面结构进行研究,发现疏水性SiO_2的加入会减小体系中的“蜂状结构”尺寸,这暗示着沥青与疏水性SiO_2之间可能存在选择性吸附作用。当SiO_2表面性质相同时,沥青/SBS体系的流变性能对SiO_2的添加量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并未呈现单调变化的趋势,当SiO_2含量超过某个临界值时,由于纳米填料本身存在团聚现象,继续增大SiO_2含量反而会降低其抗车辙性能。光学显微镜结果表明,沥青/SBS体系具有典型的海-岛结构,SiO_2纳米粒子的加入并未改变相分离结构类型,但对相区尺度如分散相平均尺寸有一定的影响。利用DSC对改性沥青体系进行热分析,发现SiO_2纳米粒子的加入可以改善沥青/SBS的温度敏感性。当向沥青/SBS体系中加入玻璃微珠(GB)微填料时,填料粒子的粒径、含量及其在沥青中的分布会对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相态结构和微观“蜂状结构”产生影响。流变结果表明,当玻璃微珠的含量相同时,沥青/SBS体系的流变性能对玻璃微珠的粒径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并不是呈单调变化的趋势,玻璃微珠的粒径选择有一个最优值。光学显微镜结果表明,玻璃微珠的加入未改变沥青/SBS体系的相分离结构,所有体系均保持典型的海-岛结构,但对SBS富集相的尺寸有一定的影响。利用Image J分析表明,共混沥青体系的分散相存在界面面积分数的差异,SBS富集相界面面积分数越小,表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越好。通过AFM对体系的微观“蜂状结构”(Catana相)进行研究,提出“蜂状结构”的振幅与波长之比(A_0/?_0)可以有效衡量改性沥青中添加玻璃微珠的粒径对流变性能的影响,A_0/?_0值越低,表明改性沥青具有越高的刚度,揭示了流变行为和微观结构的相关性。
【学位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414
【部分图文】:

示意图,物理交联,示意图,溶胀


图 1.1 SBS 物理交联可逆示意图[12]BS 改性沥青的机理温下,当基质沥青中引入 SBS 改性剂,SBS 可以自发在体系中分散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会被 SBS 吸收并产生溶胀。当溶胀发生的比例构成发生改变,溶胀后的 SBS 联结在一起进而在沥青中形成沥青的性能得到提高。黄卫东[14]等研究发现 SBS 和沥青质会竞相吸轻质组分来维持体系的稳定性,SBS 的溶胀、分散是一个由快到慢的动态平衡过程。原健安等[15]研究发现芳香分的含量直接影响 SBS用,当芳香分的含量较高时,SBS 分子结构中的 PS 段的分散更好。海等[16]系统研究了 SBS 在沥青中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机理。相容剂使 PS 微区,稳定剂引发 SBS 交联网络结构形成。肖鹏等[17]揭示了 S存形态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简单的物理共混。梁乃兴等[18]提出发生分子间作用,SBS 会吸收沥青的轻质组分,从而改变了沥青各。

微观结构演变,改性沥青,标尺,沥青


60 70 80 90 1000.11|G*|/sin(delta)temperature (oC)图 2.3 基质沥青和沥青/SBS 体系的 SHRP 温度 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分析微观相结构研究,如图 2.4 所示(同一样品不同时刻的观察图,均为 50μm),为沥青/SBS(100/4)共混体系退火 2h 的光学显微液滴主要由 SBS 富集相组成,而暗色相则代表沥青富集相。

微观结构演变,亲水性,标尺,流变性能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BS 体系的相结构类型,共混体系均形成无网络的海-岛结构,说明了相结构对沥青/SBS/A200 混合材料的流变性能的影响较小。如图 3.6(d~e)所示,当 A200 超过 2wt.%时,大量的黑色聚集体形成,相应地削弱了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解释了图 3.2 以储能模量 G′、复合模量 G*、相位角δ 和复合黏度 *为例,A2 体系流变性能最为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思田;谢艳玲;朱亚琴;陈先华;王仕峰;马庆伟;;高胶改性沥青的性能及应用研究[J];石油沥青;2019年03期

2 王传强;;改性沥青新材料在公路道路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年07期

3 郭兰芬;高山;王伟;单秀杰;管浩;;改性沥青的发展现状及生产工艺探讨[J];甘肃石油和化工;2011年03期

4 刘宁芝;;复合改性沥青的试验研究[J];新疆化工;1996年02期

5 杨华;;改性沥青新材料在公路道路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年48期

6 周水文;窦晶;张蓉;张晓华;何平芝;;高寒高海拔地区宽温域温拌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J];石油沥青;2019年01期

7 吴汉;;改性沥青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策略[J];四川水泥;2018年01期

8 范斌卫;马庆伟;;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与工程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年02期

9 王继平;;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北方交通;2018年09期

10 郭博;赵亮;;探究改性沥青配合比设计及施工[J];价值工程;2018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静;;道路桥梁工程中SBS改性沥青施工技术的应用[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2 孔宪明;;改性沥青的显微观测[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塑性体改性沥青、弹性体改性沥青两项新国标实施[A];全国第十四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徐希娟;原健安;;化学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5 郝培文;;改性沥青使用技术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林江;施张兴;金海山;林大根;;浅谈乳化改性沥青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关键[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陶广平;;改性沥青冷补材料在寒冷地区公路养护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婉利;俞华信;罗望群;王玲;陈定利;;改性沥青新产品研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杨林江;汤薇;;高黏度改性沥青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应用与研究[A];第四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王燕文;陈e

本文编号:2823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23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0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