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类矩形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水幕隔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05:47
   类矩形地铁隧道相比于传统的圆形地铁隧道,大幅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但却导致联络通道缺乏空间设置双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联络通道的甲级防火门具有隔热阻烟的作用,而水幕作为一种具有防火冷却、阻火隔热作用的防火分隔设施,既不会破坏原有建筑的格局,又能满足火灾发生后受困人员和消防人员的通行需求。故在气流防烟的背景下选择用水幕作为类矩形隧道联络通道的防火分隔,解决类矩形地铁隧道联络通道的消防安全问题。在对火灾热传递方式及水幕阻隔火灾热辐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水幕隔热的因素和水幕基本参数影响隔热效果的方式。再结合类矩形地铁隧道联络通道的结构特征以及地铁隧道的通风控烟特点,按照相关规范和原型隧道与模型隧道的缩尺关系,设计类矩形地铁隧道联络通道缩尺水幕实验台。最后根据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水幕隔热的最不利情况和地铁隧道火灾的规模设计实验场景,以实体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类矩形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水幕的隔热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地铁隧道内受通风的影响会使水幕飘洒,造成水幕分布发生变化,联络通道口处的喷水强度将减小。在协同控制通风无水幕的情况下,相比自然通风状态非事故隧道的热辐射和温度有所降低,但下游联络通道口的热辐射和温度将高于上游联络通道口,其中设计火源为7.5MW时下游联络通道口的热辐射超过90kW/m~2,设计火源为10MW时下游联络通道口的热辐射接近110kW/m~2。类矩形地铁隧道联络通道的水幕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降温效果,能在短时间内将热辐射和温度明显降低。其中K80水幕在实体实验中的隔热效率为55%~65%,数值模拟时接近70%;而K115水幕的隔热效率为60%~70%,数值模拟时超过80%。类矩形地铁隧道联络通道的水幕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能在短时间内将温度明显降低。在烟气控制作用下的非事故隧道无烟区域,理想状态下非事故隧道温度只是略高于环境温度,不会明显上升。对于同一设计热释放速率的火源,两种水幕隔热效率明显不同,K115水幕的隔热效率相比于K80水幕有明显的提升。
【学位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453.8;U231.96
【部分图文】:

城市核心区域,可利用率,快速发展,地铁


[2]。图1-1 中国内地开通地铁运营线路的城市Fig1-1 Cities opening metro lines in mainland China然而,在地铁等地下空间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核心区域地下空间可利用率逐渐减小的问题突显,城市地铁的建设将面临着可用地下空间狭小、周围建筑结构物多和后续地下空间开发区域保护等诸多难题[3]。“类矩形”是隧道领域的一个新术语,

曲线,隧道断面,地铁隧道


2其含义与日本相关文献中“复合圆形”接近,其断面由数条光滑、可导的曲线构成,其轮廓类似于矩形,如图1-2所示[4]。图1-2 类矩形地铁隧道断面特征Fig1-2 S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quasi-rectangular metro tunnel类矩形地铁隧道与传统的圆形地铁隧道相比,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覆土浅和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5]。与普通圆形地铁隧道相比有效使用面积增大了20%左右,且在拥有同等使用面积的情况下,能节约35%以上的地下空间;与矩形地铁隧道相比,结构厚度大幅减小;与单洞双线的圆形地铁隧道相比,占用的地下空间大幅减小[6-9]。表1-1 地铁隧道结构尺寸及空间利用率对比Table 1-1 Comparison of structural dimensions and spatial utilization ratio of metro tunnel对比参数 普通圆形隧道 单洞双线圆形隧道 矩形隧道 类矩形隧道结构厚度/m 0.35 0.5 1.0 0.45外包尺寸/m 2 6.2 11.2 11.5×7.5 11.5×7使用面积/m247.5 81.7 52.3 63.6占用范围长/m 21 13.5 14.5 14.5宽/m 9 13.5 10.5 10空间利用率 25% 45% 34% 44%相比于传统形状的地铁隧道,类矩形地铁隧道的占用范围和空间利用率更加平衡,空间使用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发展潜力,可以有效破解城市核心区地铁建设难题,加强地下空间合理规范化建设。但《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10]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11]都有明文规定:两条单线区间隧道之间当隧道连贯长度大于600m时

联络通道,地铁隧道,常规,隧道


第一章 绪 论3图1-3 常规地铁隧道联络通道Fig1-3 Cross-passageway of conventional metro tunnel图1-4 类矩形地铁隧道联络通道Fig1-4 Cross-passageway of quasi-rectangular metro tunnel联络通道的甲级防火门作为两侧隧道的防火分隔物,将事故隧道和非事故隧道分隔成两个区域。当某一侧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可将非事故隧道作为事故隧道的安全疏散通道,事故隧道的受灾人员可通过联络通道疏散至非事故隧道,再疏散至站台和地面等安全区域,如图1-5所示。图1-5 地铁隧道内被困人员经联络通道疏散的线路Fig1-1 Evacuation routes of trapped people in metro tunnels through cross-passageway联络通道的甲级防火门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阻止事故隧道火灾产生的热量和烟气传递至非事故隧道的作用,可以有效保障受灾人员在非事故隧道的疏散安全。因此,类矩形新型隧道技术的应用在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为地铁隧道的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1.1.2 研究意义鉴于类矩形地铁隧道的应用优势,以及联络通道缺乏空间设置防火门带来的消防安全新问题。将采取合理的消防措施代替原有的防火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保国;;水幕映金[J];牡丹;2018年13期

2 吴伟余;;雨中访哈佛[J];航空港;2017年03期

3 周海峰;马峰;李梅;卢熹;王树山;;导弹撞击水幕动态响应数值模拟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4年03期

4 李梅;王树山;马峰;;爆炸水幕高度变化规律实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5 王岗岭;李宏慧;;煤矿除尘水幕的现状与改造设计[J];煤矿机电;2009年05期

6 岳英;;水幕的形成和阻断效能[J];消防科学与技术;1988年01期

7 ;电动水幕[J];工业安全与环保;1973年02期

8 席连桐;;关于水幕防止火灾蔓延的效果[J];消防科学与技术;1984年01期

9 周海峰;张之明;马峰;李梅;;弹体撞击水幕动态响应试验方法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5年02期

10 孙军要;王国帅;张曙光;;煤矿水幕除尘的现状与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门汉光;;消防水幕带应用于建筑防火分区[A];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C];1996年

2 段柏山;陈国贞;姚光怀;李德;肖碧泉;肖作学;;无承压及弱承压矿床人工水幕法抬升水位技术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冶分卷、核能动力分卷(上))[C];2013年

3 张庆宏;;水幕消防水带应用研究[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金柱;;选煤厂水幕防尘、灭尘工程给水系统设计概要[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姬保江;;结冰地区凉水塔防冰技术研究与应用[A];冷却塔研究会成立暨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贾立波;尚尔畅;;高线水幕除尘装置的开发与应用[A];2014京津冀钢铁业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宋明军;王晓巍;邱仲华;王志伟;赵鹏;;太阳能双效温室设计及性能试验[A];第二届全国农用塑料设施大棚、温室栽培技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6年

8 方光达;;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应用现状和主要设计问题[A];2004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思辉;水幕缘何变“黑幕”[N];湖北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杨晓青 通讯员 王小婷 林宝富;设备再智能,也不能忽视人的作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连晓芳;金砖峰会背后的舞台科技[N];中国文化报;2017年

4 ;葫芦岛研制两种灭火救援器材[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8年

5 李安国;葫芦岛支队两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年

6 张渺;市人大代表观摩水幕表演[N];安庆日报;2008年

7 李凯;我市将在南滨片苏埃湾规划建设水幕景点[N];汕头日报;2007年

8 武道伟;协庄矿研制应用降尘地水幕[N];中国矿业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马琳;水幕太阳能墙实现建筑自身气候调节[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10 叶吉;伊瓜苏大瀑布:挂在边境的水幕[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时洪斌;黄岛地下水封洞库水封条件和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田立江;双循环多级水幕反应器脱硫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王晓巍;太阳能温室新型蓄放热系统的性能研究与应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4 程潮;水幕稀释氨气泄漏扩散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5 陈健;高效精密绿色数控电火花成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浩铭;锥形水幕抑制罐区LNG气云扩散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罗鹏;类矩形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水幕隔热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3 单天禹;水幕大棚CFD数值模拟及热效能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4 仇业涛;小型水幕控制系统的研制[D];南京大学;2018年

5 李杨;水幕吸收效率模型及水幕综合模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钰阳;通道内水幕帘减弱冲击波强度问题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7 赵少龙;地下石油储库裂隙网络模型与水幕优化评价[D];山东大学;2017年

8 袁昌耀;冶金渣槽冷却水幕喷嘴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流场演化及水封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王金航;水幕控冷过程中供水系统的进化建模与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31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31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b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